microRNA在動脈硬化閉塞癥中調(diào)控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機制
本文選題:動脈硬化閉塞癥 + microRNA ; 參考:《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7年02期
【摘要】:動脈硬化閉塞癥已成為周圍血管疾病的首要病癥,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早期診斷及治療尤為迫切和必要。近年來,隨著非蛋白機制和轉(zhuǎn)錄后機制研究的逐漸清晰,部分研究聚焦于探索microRNA與動脈硬化閉塞癥之間的關系。文章依據(jù)microRNA在動脈硬化閉塞癥細胞模型、動物模型和患者水平中調(diào)控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遷移、分化、表型轉(zhuǎn)換和凋亡等方面來進行學習和研究。microRNA的研究從基因調(diào)控方面更好地解釋了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但由于其中復雜的調(diào)控機制以及缺乏藥代學和藥效學研究數(shù)據(jù)、作用靶基因眾多等因素,其臨床應用仍然受到制約。展望未來,應用microRNA治療藥劑治療血管疾病特別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將有效減少其帶來的損害。
[Abstract]: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disease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necessary. In recent years, as the studies of non-protein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mechanisms have become clear, some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RNA and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is paper, microRNA was used to regulate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cell model, animal model and patient level. Phenotypic transformation and apoptosis. The study of microRNA can better expla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erms of gene regulation, but due to the complex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the lack of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research data,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still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arget genes. In the futur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RNA i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 especiall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ies, will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microRNA.
【作者單位】: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管甲狀腺外科;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TD0018) 四川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研基金項目(140035)
【分類號】:R54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勇;劉巍;;microRNA影響抗腫瘤藥物敏感性相關研究進展[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9年09期
2 牛曉曉;王秦秦;;microRNA與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2010年04期
3 劉靜;王小中;;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相關microRNA的研究進展[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年04期
4 LEE Younghee;LUSSIER Yves A;;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microRNA-mRNA regulatory biomodules in human epithelial cancer[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31期
5 唐志強;;The effect of microRNA-21-siRNA-lentivirus on biological behaviors in human hepatic cancer cell line hepG2[J];China Medical Abstracts(Surgery);2012年01期
6 ;PTEN and PDCD4 are Bona Fide Targets of microRNA-21 in Human Cholangiocarcinoma[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2012年02期
7 林建宇;朱雨捷;王晶;湯溢飛;徐中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相關microRNA靶向通路及其功能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4期
8 崔洪亮;張陽德;;microRNA的協(xié)同調(diào)控網(wǎng)的構建與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2年33期
9 張明杰;徐卓明;朱麗敏;龔霄雷;黃蕊;;先天性心臟病重度肺動脈高壓血漿 microRNA 的分析與驗證[J];上海醫(yī)學;2013年12期
10 孟勝喜;胡義揚;馮琴;;microRNA在中醫(yī)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應用[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荊清;袁文俊;秦永文;;microRNA的基因調(diào)控新功能[A];中國生理學會第五屆全國心血管、呼吸和腎臟生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靳新;駱志剛;王金華;管乃洋;;microRNA靶標研究進展[A];中國遺傳學會功能基因組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Comparasion of Inhibitory Effects on Survivin Gene Expression in Prostate Cancer by Vector-based microRNA and siRNA[A];2008年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C];2008年
4 朱丹霞;徐衛(wèi);繆扣榮;方成;朱華淵;董華潔;王冬梅;范磊;喬純;李建勇;;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microRNA異常表達研究[A];第13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11年
5 Yangchao Chen;;Small molecule modulators of microRNA-34a with anti-cancer activities[A];2013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三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金希;厲有名;;單純性脂變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間差異microRNA表達譜研究[A];2009香港-北京-杭州內(nèi)科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內(nèi)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賈新正;盧肖男;聶慶華;張細權;;雞部分microRNA的同源預測與克隆驗證[A];中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第十五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李炯;段德民;鄭克孝;;新型非標記高通量microRNA芯片技術[A];第一屆全國生物物理化學會議暨生物物理化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徐小濤;陸曉;孫婧;束永前;;肺癌側(cè)群細胞microRNA表達譜檢測及初步分析[A];2010’全國腫瘤分子標志及應用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中青年腫瘤專家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10 王俊峰;李巍;吳小江;阮康成;;大鼠附睪microRNA表達譜的研究[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陳英云 喬蕤琳;哈醫(yī)大成功研發(fā)國內(nèi)首例microRNA轉(zhuǎn)基因及敲減小鼠模型[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10年
2 記者 陳青;2厘米以下肝癌檢出率88%[N];文匯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洪亮;microRNA的腫瘤表達研究及協(xié)同調(diào)控網(wǎng)絡分析[D];中南大學;2014年
2 馬建華;高粱低磷低氮形態(tài)生理特征及低氮響應的microRNA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3 李虔楨;microRNA相關基因遺傳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臨床關聯(lián)及預后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王耀輝;血清microRNA作為乳腺癌診斷標志物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5 周霽子;環(huán)境因素對心臟畸形胎兒影響的表觀遣傳學機制[D];復旦大學;2013年
6 張麗;microRNA通過調(diào)控小膠質(zhì)細胞炎性反應參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發(fā)生發(fā)展[D];復旦大學;2014年
7 查若鵬;肝癌轉(zhuǎn)移相關microRNA的鑒定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8 方硯田;結(jié)腸癌干細胞分選、差異microRNA表達譜檢測以及miR-449b-CCND1、E2F3通路在結(jié)腸癌干細胞自我更新的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9 辛成齊;椰棗microRNA鑒定及其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的表達譜研究[D];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2015年
10 李棟;先天性心臟病血漿microRNA表達譜及與GATA4靶序列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的關聯(lián)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智紅;應用多樣性增量方法識別人類基因組microRNA前體序列[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2 王娜娜;microRNA進化關系及編碼特性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3 王玫;小麥microRNA的鑒定與分析[D];南昌大學;2007年
4 秦保東;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microRNA表達譜的檢測及其功能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吳曉妍;基于納米復合材料及生物放大技術構建的電化學microRNA傳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6 周景輝;2型糖尿病microRNA表達譜及其信號通路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7 姜溪;血漿microRNA-486、microRNA-499在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價值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8 林杉;營養(yǎng)誘導舍飼綿羊非繁殖季節(jié)發(fā)情相關microRNA篩選及其靶基因功能驗證[D];石河子大學;2015年
9 林妹妹;microRNA-192 和 microRNA-21 在 IBD 患者中的表達情況[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徐嬌陽;循環(huán)microRNA用于低氧性肺動脈高壓早期診斷的實驗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419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04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