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和鈣化形成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和鈣化形成的相關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鈣化形成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患者共590名,基于電子病歷系統(tǒng)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同時收集游離脂肪酸等相關的實驗室檢查資料;采用冠狀動脈螺旋CT評估冠脈狹窄程度和鈣化程度,并計算冠脈狹窄指數(shù)和冠脈鈣化積分;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1.斑塊組與無斑塊組FFA水平分別是497±215μEq/L vs 517±223μEq/L (P0.05);狹窄≥50%和0%狹窄50% FFA水平分別是489±216/μEq/L vs 503±215μEq/L(P0.05)。根據(jù)年齡、性別、服用他汀、糖尿病等行FFA水平亞組分析,FFA在任何亞組間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相關性分析未發(fā)現(xiàn)FFA與其他傳統(tǒng)危險因素間存在相關性(P0.05);Logistic回歸分析未發(fā)現(xiàn)FFA是冠脈粥樣斑塊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2.Agatston積分診斷冠脈存在斑塊ROC的AUC為0.899(P0.001),靈敏度為0.789,特異度為0.978,最佳診斷點為2;診斷冠脈狹窄50%ROC的AUC為0.794(P0.028),最佳診斷點為140,靈敏度為0.614,特異度為0.894。3.鈣化斑塊、非鈣化斑塊、無斑塊組的FFA水平分別是502±220μEq/L vs 478±190μEq/L vs 518±222μEq/L (P0.05)。Agatston積分為0、1-10、11-100、101四組的FFA水平分別是511±216μ/L、 510±20μEq/L、520±238μEq/L、479±212μEq/L (P0.05)。相關性分析提示FFA與Ca、CCP呈負相關(r=-0.097,P=0.019;r=0.083,P=0.044),與其他冠脈鈣化的危險因素未見顯著相關性;Logistic回歸分析未發(fā)現(xiàn)FFA是冠脈鈣化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FFA與冠脈粥樣斑塊的形成無相關性,亦非冠脈鈣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41.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波,喬知;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組成的研究[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1年12期
2 李義龍;王萌;;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調查及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2008年04期
3 李靜;邵亮;;2型糖尿病與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的關系[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年02期
4 賈茗茗;;血清游離脂肪酸與2型糖尿病的關系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5 蘇天水;董義光;張玉鳳;歐陽安;王伯歐;;血清游離脂肪酸測定的臨床觀察[J];河南醫(yī)藥;1983年02期
6 喬知,童光煥;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譜的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4年02期
7 陳正華,苗靖,劉景英,張麗敏,李浩;人血清游離脂肪酸譜的氣相色譜分析[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8 易斌,李小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濃度的檢測[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2期
9 李誼文;高錦孝;程杰;王浩;;血清游離脂肪酸與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關系[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9年01期
10 陳杰;楊昱;吳陽;程清;崔世維;;血清游離脂肪酸與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年3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衛(wèi)平;;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和脂聯(lián)素的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陳薇;涂建成;胡漢寧;;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郝亞平;馬曉靜;潘曉平;唐峻嶺;顧程晨;董璐;朱家安;包玉倩;賈偉平;;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相關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郝亞平;馬曉靜;潘曉平;唐峻嶺;顧程晨;董璐;朱家安;包玉倩;賈偉平;;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相關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5 楊勇;譚琳琳;劉利;任君;黃田海;劉兵;張國華;;糖尿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A];第十屆全軍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6 馬培;陳薇;呂志華;羅Z`;熊輝;韓露;黎四維;涂建成;周新;;武漢地區(qū)健康人群血清游離脂肪酸酶法參考值范圍的探索[A];第十二屆全國脂質與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7 袁云龍;汪俊軍;;冠心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和氧化脂蛋白(a)的水平變化[A];第十二屆全國脂質與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8 胡漢寧;李小明;陳薇;溫生超;涂建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變化及意義[A];第11屆全國脂質與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9 劉麗燕;李穎;王騁;馮任南;孫長顥;;基于GC-MS和多變量統(tǒng)計分析的餐后糖尿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譜的代謝組學研究[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四十一期):營養(yǎng)代謝組學專題[C];2012年
10 馬建鋒;徐生梅;;血清游離脂肪酸在2型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亞平;血清游離不飽和脂肪酸:慢性疾病早期發(fā)現(xiàn)的生物標志物[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路玉李;不同糖代謝狀態(tài)人群血清游離脂肪酸與甲狀腺功能狀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李丹;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和鈣化形成的相關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季方圓;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分析[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4 駱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血清游離脂肪酸動態(tài)變化與大血管病變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49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14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