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中的血脂異常及相關治療
本文關鍵詞:急性胰腺炎中的血脂異常及相關治療
更多相關文章: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癥 甘油三酯 血液凈化 靜脈脂肪乳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血脂變化規(guī)律及其臨床意義;評價血液凈化療法用于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降脂效果及其對于病情發(fā)展和臨床結局的影響;評估脂肪乳腸外營養(yǎng)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一)收集住院期間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連續(xù)病例資料,根據(jù)入院時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將納入患者分為重度高脂血癥組(TG11.3mmol/L)、中度高脂血癥組(5.65≤TG11.3 mmol/L)、輕度高脂血癥組(17TG5.65 mmol/L)與正常血脂組(TG 1.7 mmol/L),.總結各組的臨床特點,統(tǒng)計各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時段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及累計變化率,分析入院后各時段的血清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脂蛋白(a)、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及載脂蛋白E的濃度與甘油三酯濃度的相關性。(二)回顧性分析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連續(xù)病例資料,按住院期間是否接受血液凈化療法分為血液凈化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兩組患者入院后各時段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及累計下降率、胰腺炎病情相關指標(血淀粉酶、脂肪酶、鈣、白細胞、C反應蛋白水平與APACHE Ⅱ評分)和臨床結局相關指標(腹痛持續(xù)時間、壓痛及反跳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局部及全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需手術治療率、治療效果與住院時長)。(三)收集急性胰腺炎連續(xù)病例資料,按住院期間是否接受脂肪乳腸外營養(yǎng)分為脂肪乳組與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入院后各時段的血甘油三酯、淀粉酶、脂肪酶、鈣、白細胞、C反應蛋白水平、APACHE II評分和腹痛持續(xù)時間、壓痛及反跳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局部及全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需手術治療率、治療效果與住院時長。結果:(一)共納入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34例,其中重度高脂血癥組51例(38.06%)、中度與輕度高脂血癥組各24例(17.91%)、正常血脂組35例(26.12%);中、重度高脂血癥組的年齡顯著低于正常血脂組(41.29±8.80/40.88±9.27VS 51.04士16.22歲,P=0.011);中度與重度高脂血癥組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病程中表現(xiàn)出“入院后48小時內(nèi)迅速降低、一周內(nèi)緩慢下降、隨后維持輕度升高”的三階段變化規(guī)律,24小時內(nèi)累計降幅分別達(46.22±25.96)%與(50.87±26.09)%,48小時內(nèi)分別為(61.10±21.07)%與(72.35±16.21)%;輕度高脂血癥組的患者表現(xiàn)出“入院后3-4天緩慢下降、隨后維持輕度升高”的兩階段血脂變化規(guī)律;正常血脂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病程中呈現(xiàn)出升高趨勢,但上限不超過565 mmol/L;入院后一周內(nèi),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的水平保持正相關。(二)收集到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6例及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39例;對于中度急性胰腺炎,血液凈化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各時段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與累計下降率、胰腺炎病情相關指標(血淀粉酶、脂肪酶、鈣、白細胞、C反應蛋白水平與APACHE II評分)及臨床結局相關指標(腹痛持續(xù)時間、壓痛及反跳痛消失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局部及全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需手術治療率、治療效果與住院時長)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對于重度急性胰腺炎,血液凈化組與常規(guī)治療組的降脂效果無顯著差異,但是前者的血鈣水平在入院后3,.-4天顯著高于后者(P=0.022),前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水平及APACHE II評分在入院后3~4天及7-8天明顯低于后者,治療效果也優(yōu)于后者(P=0.041)。(三)對接受脂肪乳腸外營養(yǎng)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1例及對照組患者48例進行分析,不論入院時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何區(qū)間,脂肪乳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入院時、入院后3~4天與7-8天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胰腺炎病情相關指標及臨床結局相關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急性胰腺炎患者病程中的血脂變化模式依入院時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而異,應根據(jù)患者的血脂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入院后經(jīng)常規(guī)治療24~48小時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仍未降至11.3mmol/L以下或降幅未達到50%的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慎重考慮血液凈化治療;高脂血癥性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無法從血液凈化中獲益,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部分獲益;入院時血清甘油三酯水平5.65mmol/L的患者可以安全進行脂肪乳腸外營養(yǎng),一般可從入院時開始,同時應注意監(jiān)測血脂變化,以便根據(jù)個體情況隨時調(diào)整治療。
【關鍵詞】: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癥 甘油三酯 血液凈化 靜脈脂肪乳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76
【目錄】:
- 論文創(chuàng)新點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主要縮略詞簡表12-14
- 引言14-16
- 第一部分 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血脂變化規(guī)律16-34
- 1 資料與方法16-20
- 2 結果20-30
- 3 討論30-34
- 第二部分 血液凈化對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療作用34-47
- 1 資料與方法34-37
- 2 結果37-44
- 3 討論44-47
- 第三部分 脂肪乳腸外營養(yǎng)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性47-59
- 1 資料與方法47-49
- 2 結果49-57
- 3 討論57-59
- 參考文獻59-65
- 綜述: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65-91
- 參考文獻83-9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91-92
- 致謝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之礎;;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的改進[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6年03期
2 鄧承緒,張純潔,陳宏礎;荒尾法測定血清甘油三酯[J];臨床檢驗雜志;1987年04期
3 郭政,李霞,王慕杰,,何穎,董國淑,曾紹娟;一個中國人群中血清甘油三酯濃度分布的混合分析[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年01期
4 王慧;飲酒對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的影響[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5 鄢盛愷,夏良裕;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最新進展[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6 任紅莉;劉成;武紅斌;;血清甘油三酯測定方法及測定中生物學變異的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年23期
7 陶紅;;游離甘油對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結果影響的實驗觀察[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年02期
8 王海堂,馮宗忱;血清甘油三酯測定法的改良[J];武漢醫(yī)學院學報;1981年01期
9 黎雄;測定血清甘油三酯的新的分光光度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85年04期
10 宋克征,薛玲珠,王昌敏,鮑永和;改良三唑法測定血清甘油三酯[J];臨床檢驗雜志;199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鄢盛愷;夏良裕;;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A];2004全國血脂分析及其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全國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郝珊;;769例教職工血清甘油三酯及總膽固醇含量的分析[A];湖北省暨武漢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第七屆第十四次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溪雅;張效良;張榮欣;薛長勇;藤俊英;陸菊明;田慧;潘長玉;;一種新型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臨床應用[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六屆臨床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7年
4 趙乃蕊;張弛;游一平;史艷明;李華珠;楊曉春;周桂蓮;王敏;熊璞;陳晶;王霞;劉瑛;;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孕婦不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對母親及胎兒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孔玲;急性胰腺炎中的血脂異常及相關治療[D];武漢大學;2016年
2 陳文祥;血清甘油三酯酶法測定標準化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3 姚文明;江蘇高郵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代謝綜合征與血管功能相關性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000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60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