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的臨床資料分析
本文關鍵詞: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的臨床資料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 1、探討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及肝膽管結石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特征,提高診治水平。 2、觀察ALP、GGT/ALP、血清糖類相關抗原(CA199、CA242)在肝膽管結石及結石并膽管癌的診斷意義。 3、比較B超、CT、MRCP在肝膽管結石并發(fā)肝膽管癌診斷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肝膽管結石合并肝膽管癌26例(肝內(nèi)膽管癌12例、肝外膽管癌14例)及單純肝膽管結石3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收集上述病例信息,包括一般資料、血液學檢查、影像學資料以及組織病理學特征,結合兩組病例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影響診斷的因素。 結果: 1、并發(fā)率占4.51%(26/577);術前診斷率為50%(13/26);腹痛發(fā)生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內(nèi)膽管癌組顯著高于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癌組(P0.05);黃疸發(fā)生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內(nèi)膽管癌組顯著低于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癌組(P0.05);影像學檢查對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內(nèi)膽管癌檢出率顯著低于對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癌檢出率(P0.05)。2、腹痛、高熱發(fā)生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組顯著低于肝膽管結石組(P0.05);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在影像學發(fā)現(xiàn)異常占位的檢出率顯著高于肝膽管結石在影像學發(fā)現(xiàn)異常占位的誤診率(P0.05);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男性發(fā)病高于女性,肝膽管結石組男性發(fā)病低于女性(P0.05)。3、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組中ALP大于168U/L比例(17/26)顯著高于肝膽管結石組(8/31)(P0.05);4、CA199、CA242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組比例(13/18、5/6)高于肝膽管結石組(9/19、8/18),但二者無顯著差異(P0.05);CA199在輕度不典型增生組中陽性率(4/15)顯著低于中度不典型增生組陽性率(5/7)(P0.05);5、CT增強及MRCP兩者對合并肝內(nèi)、肝外膽管癌診斷陽性率比較,均相對較高,但二者P0.05,差異不顯著。 結論: 1、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內(nèi)膽管癌中以腹痛不適為多發(fā)癥狀;腹痛、高熱在肝膽管結石患者比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更常見。2、堿性磷酸酶(ALP)對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與肝膽管結石鑒別診斷有一定指導意義;3、膽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可能是導致肝膽管結石患者CA199、CA242升高的原因和肝內(nèi)膽管癌發(fā)生的病理基礎;4、CT增強及MRCP兩者對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內(nèi)、肝外膽管癌診斷陽性率無差別。
【關鍵詞】:肝膽管結石 膽管癌 腫瘤標志物 堿性磷酸酶 診斷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5.8;R575.7
【目錄】: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縮略詞10-11
- 第1章 緒論11-12
- 第2章 綜述12-21
- 2.1 肝膽管結石的概述12-13
- 2.2 膽管癌的概述13
- 2.3 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的概述13-19
- 2.4 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的漏診分析19-20
- 2.5 結語20-21
- 第3章 研究方法與臨床資料21-24
- 3.1 方法21
- 3.2 臨床資料21-22
- 3.3 統(tǒng)計學處理及分析22-24
- 第4章 結果與分析24-30
- 4.1 各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24-26
- 4.2 ALP、腫瘤標志物、影像學檢查在各組中的比較26-30
- 第5章 討論30-34
- 5.1 臨床特征分析30
- 5.2 ALP、CA199、CA242分析30-32
- 5.3 影像學檢查的診斷分析32-34
- 第6章 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40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0-41
- 致謝41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良,傅勤燁,王建新,李波,胡三元;膽總管結石合并壺腹部腫瘤7例[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04年06期
2 陳建峰;黃東勝;;肝內(nèi)膽管結石合并肝內(nèi)膽管癌56例臨床分析[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7年01期
3 王愛林;袁寶山;艾青;馬麗;張衛(wèi);宋媛媛;許建成;;43例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檢測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0年35期
4 郭景玉;張云林;賀先奇;王京秋;何柳;秦婷;;金標法與免疫發(fā)光法檢測CEA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年18期
5 汪恒望;劉榮華;趙志剛;;肝門型膽管癌的CT診斷及鑒別診斷[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2年03期
6 李勝;劉文革;;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治療36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年07期
7 莊珊珊;陳炯玉;方裕森;游顏杰;;血清CA199與CEA檢測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年07期
8 曹峰;張紅惠;;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道造影110例的應用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8期
9 李景南;王紅軍;錢家鳴;楊曉鷗;郭濤;徐穎;;慢性胰腺炎190例實驗室檢查評價[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8年02期
10 謝峰;肝部分切除術治療肝內(nèi)膽管結石46例[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祝智軍;李大偉;申屠剛;;右肝后葉膽管結石的外科治療[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九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文科;肝門部膽管癌危險、預后因素分析及不同術式對其之療效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2 韓殿冰;肝膽管結石病診斷治療方法的效果評價[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3 陳磊;胰、十二指腸同源盒基因-1對β-catenin信號通路的調節(jié)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4 樓健穎;術后膽道鏡取石和肝臟切除術在肝膽管結石病治療中的評價[D];浙江大學;2012年
5 王魏;聚L-谷氨酸/殼聚糖材料在脂肪組織工程以及膽管癌三維培養(yǎng)模型中應用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6 胡勇軍;miR-143抑制胰腺癌的轉移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7 張瑋;全身麻醉下低功率長時間熱量累積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晚期胰腺癌臨床觀察[D];浙江大學;2013年
8 毛先海;Fascin基因在膽管癌中誘導上皮間葉樣表型轉化及相關信號通路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9 肖科;VEGF-A,VEGF-C及MMP-2表達調控膽管癌增殖、侵襲轉移能力及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10 王敬晗;肝激酶B1在肝門部膽管癌中的表達及其對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宇;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的臨床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閻晶璐;膽管癌的危險因素與發(fā)病機理研究現(xiàn)狀綜述[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陳晨;COX-2、Ki-67在肝膽管結石并膽管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中南大學;2010年
4 葉永強;肝膽管結石伴膽管癌的診治經(jīng)驗[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5 汪開貴;粘蛋白MUC1和MUC2在含結石之肝內(nèi)膽管上皮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巨邦律;肝內(nèi)膽管結石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及其臨床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7 陳智;良性膽道疾病膽腸吻合術后再手術原因淺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姚向慶;肝膽管結石合并肝門部膽管良性狹窄的自體組織修復(附46例報告)[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張國良;肝膽管結石合并肝膽管癌的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08年
10 趙炳端;膽道結石術后再手術原因及再手術探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的臨床資料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4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46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