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MSCT肝臟體積測量與Child-Pugh分級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乙肝肝硬化MSCT肝臟體積測量與Child-Pugh分級的相關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討乙肝肝硬化MSCT臟體積測量與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的相關性,即隨著肝硬化程度加重,肝臟總體積及各葉體積的變化規(guī)律。 方法選擇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行上腹部CT增強掃描的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101例,男62例,女39例,平均年齡52.72歲,按照肝功能分級標準將所有病例分為三組,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級31例(A組,男18,女13例),Child-Pugh B級42例(B組,男24例,女18例),Child-PughC級28例(C組,男20例,女8例),病例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實驗室肝功能檢查及B超、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其他類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納入病例組);②無肝臟惡性腫瘤及其他肝內良性占位性病變;③未合并門靜脈栓塞或門靜脈海綿樣變;④未合并膽汁淤積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藥物性肝損害及其他引起肝臟體積變化的疾病。 對照組為同期因其他原因或查體進行上腹部CT增強掃描的受檢者,共98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54例,平均年齡51.73歲,依年齡將其分為4組,18~40歲(A組,21名,男10名,女11名)、41~50歲(B組,22名,男9名,女13名)、51~60歲(C組,28名,男12名,女16名)、61~83歲(D組,27名,男13名,,女14名)。對照組納入標準[8]:①肝臟本身無基礎性疾病;②無肝臟內良惡性占位病變;③無可能引起肝臟體積變化的其他肝外疾。喝缒懴担懩壹澳懝埽┎∽、胰腺病變、原發(fā)或繼發(fā)的肝臟腫瘤性病變、肝內感染性病變、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血液病和/或造血系統(tǒng)疾病、淋巴系統(tǒng)疾病、結締組織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蟲病、不明原因長期發(fā)熱等;且所有受檢者經實驗室檢查肝功能無明顯異常。因檢查時需注入對比劑,故所有受檢者檢查前均由家屬及本人簽署CT增強檢查知情同意書。 所有受檢者均行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64層雙源螺旋CT掃描,采用Syngo Acquisition工作站的Volume軟件通過層切法逐層勾畫肝臟各葉,由軟件自動測算出數據。 結果在正常組中,不同性別間比較,各葉體積及總肝體積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間比較男性尾狀葉及總肝體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性各組間比較左內葉、右前葉及總肝體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臟總體積測量值與年齡呈負相關關系(r=-0.408,P0.01)。肝臟總體積與體表面積(BSA)、體質量(BW)成正相關(BSA:r=0.254,P0.05;BW:r=0.421,P0.01,),而與身高(BH)無相關性(r=0.15, P0.05)。 肝硬化組與正常組比較,左外葉及尾狀葉體積明顯增大,且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左內葉、右后葉及肝臟總體積縮小,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硬化各組間比較,總體而言肝硬化肝臟體積隨著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呈逐漸縮小的趨勢。其中左外葉、右后葉及總肝體積在Child-Pugh A級與Child-PughB、 Child-Pugh C級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左內葉三組中兩兩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右前葉Child-Pugh A級與Child-Pugh C級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尾狀葉體積變化在Child-Pugh A級與Child-Pugh B級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硬化肝臟總體積與Child-Pugh分值呈弱負相關關系(r=-0.223,P=0.025)。 結論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總肝體積隨年齡、BW、BSA的變化而變化,即總肝體積隨年齡增大而縮小,隨著BW、BSA的增大而增大。 乙肝肝硬化肝臟左外葉及尾狀葉增大,左內葉、右前葉、右后葉及肝臟總體積縮小。 肝硬化各肝葉體積及肝臟總體積均隨著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縮小。 總之,測量肝臟體積可對肝臟儲備功能進行評價,有助于指導臨床對相關疾病制定合理治療方案、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及準確評估疾病的預后及發(fā)展。
【關鍵詞】:計算機體層攝影技術 體積測量 肝硬化 正常肝臟
【學位授予單位】:寧夏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12.62;R575.2;R816.5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中英文縮略詞表10-12
- 前言12-15
- 材料與方法15-19
- 結果19-24
- 討論24-31
- 結論31-32
- 附圖32-37
- 參考文獻37-42
- 綜述42-52
- 參考文獻48-52
- 致謝52-5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3-54
- 個人簡歷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廖錦元;黃仲奎;龍莉玲;黎寧欽;;16層螺旋CT體積測量評估肝硬化肝葉大小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年05期
2 路濤;周翔平;陳心足;魏永剛;;16層螺旋CT對肝炎后肝硬化肝體積變化與肝功能分級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年12期
3 賈晶;陳勇;冀鑫;高知玲;郭玉林;;MSCT測量正常成人肝臟體積[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4年02期
4 黎一鳴,呂凡,白芝蘭,吉鴻,雷團結,楊全新;國人正常肝臟體積計算公式的研究及意義[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2年07期
5 丁可;黃仲奎;龍莉玲;李春蘭;孫龍偉;林盛才;;慢肝纖維化、肝硬化CT肝臟容積變化與病理學分期的相關性[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年01期
6 沈柏用;施源;;肝臟分段解剖的新認識[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年09期
7 李金平;姜慧杰;;多層螺旋CT肝體積測量及臨床應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年17期
8 張海燕;劉立新;劉麗云;石永強;;肝硬化患者肝組織中IGFBPrP1與TGF-β_1/Smad3信號通路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年01期
9 徐菲;沈文;祁吉;;多層螺旋CT在不同肝硬化分級評估中的應用[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9年01期
10 彭志毅,俞哲鋒,黃東勝,鄺平定,鄭樹森,肖圣祥,吳健;多層螺旋CT測量肝體積的實驗和臨床研究及對肝移植的應用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4年03期
本文關鍵詞:乙肝肝硬化MSCT肝臟體積測量與Child-Pugh分級的相關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3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2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