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人群血清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4-15 07:18
本文關鍵詞:體檢人群血清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 我國有超過3億人患肝臟疾病,屬肝病高發(fā)國家。臨床上常采用一系列指標反映肝功能,但目前沒有一個指標能全面綜合反映肝功能水平。血清甲胎蛋白(AFP)由肝臟合成,正常成人體內含量甚微,當出現(xiàn)肝臟疾病、肝癌或生殖細胞腫瘤時水平上升,因此甲胎蛋白是否能夠反映肝功能的其它指標的變化值得探討。本研究旨在分析體檢人群中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與肝功能指標(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的指標、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反映肝臟轉運與代謝功能的指標)的相關性,探討甲胎蛋白是否能綜合反應肝功能水平。 方法 研究對象來自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間在浙江某三甲醫(yī)院體檢中心參加體檢的人群。體檢內容包括全身體格檢查、血常規(guī)、血肝腎功能常規(guī)、空腹血糖、血脂、血腫瘤標志物、胸部X線檢查、肝膽脾胰雙腎B超等。腫瘤標志物檢查包括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99(CA199)等,肝功能檢測指標包括以下三類:(1)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的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轉肽酶(GGT);(2)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3)反映肝臟轉運與代謝功能的指標: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和間接膽紅素(IBIL)。肝功能指標正常定義為ALT、AST、 ALP、GGT、TP、ALB、 GLOB、TBIL、DBIL和IBIL的水平均在參考范圍內,肝功能指標異常定義為以上任一指標不在參考范圍內。從綜合指標分析,ALT、 AST、ALP、GGT任一指標升高為肝酶含量上升,ALP降低為肝酶含量下降;TP、 ALB、GLOB任一指標升高為血清蛋白含量上升,TP、ALB任一指標下降為血清蛋白含量下降;TBIL、DBIL、IBIL任一指標升高為血清膽紅素含量上升,TBIL、 IBIL任一指標下降為血清膽紅素含量下降。本研究以血清AFP水平正常(20ng/mL)和肝功能檢測指標完整的體檢人群為研究對象,并排除年齡小于18周歲及既往有肝臟惡性腫瘤病史的病人。分別從肝細胞損傷程度、肝臟合成功能、肝臟轉運和代謝能力三方面分析AFP和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并探討肝臟脂肪堆積情況對AFP和肝功能指標相關性的影響。 結果 1.研究共納入311,691名體檢對象,其中肝功能指標正常者160,585人,肝功能指標異常者151,106人。與肝功能指標正常者相比,肝功能指標異常者男性多,年齡小,體重大、腰圍大、BMI大、收縮壓和舒張壓高、空腹血糖高、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但高密度脂蛋白低。肝功能指標異常者的血清AFP水平顯著高于指標正常者(3.33±1.84vs3.11±1.71ng/mL, P0.0001)。 2.從綜合指標分析,血清AFP水平與肝酶含量、膽紅素含量呈正相關,與血清蛋白含量呈負相關。以正常水平為參照,肝酶含量升高組血清AFP水平增加(OR=1.08,95%CI:1.08~1.09),膽紅素含量降低組血清AFP水平也下降(OR=0.97,95%CI:0.97~0.98,而血清蛋白含量升高組血清AFP水平下降(OR=0.98,95%CI:0.98~0.98).從肝功能單個指標分析,血清AFP水平與ALT(OR=1.05,95%CI:1.05~1.06)、AST (OR=1.08,95%CI:1.07~1.08)、ALP(OR=1.03,95%CI:1.01~1.04)、GGT (OR=1.09,95%CI:1.09~1.10)呈正相關;與TP (OR=0.98,95%CI:0.97-0.98)、GLOB (OR=0.98,95%CI:0.97~0.98)、 DBIL (OR=0.97,95%CI:0.97~0.98)呈負相關;以血清IBIL水平正常組為參照,IBIL升高組血清AFP水平增高(OR=1.01,95%CI:1.00~1.02),而IBIL降低組的AFP水平也下降(OR=0.97,95%CI:0.97~0.98);但AFP水平與ALB、TBIL無明顯相關。 3.肝臟脂肪堆積情況影響AFP和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在無脂肪堆積肝臟組中,AFP與肝酶含量、膽紅素含量呈正相關,與血清蛋白含量呈負相關。肝酶含量升高組血清AFP水平增加(OR=1.18,95%CI:1.16~1.20),血清蛋白含量升高組血清AFP水平下降(OR=0.94,95%CI:0.93~0.95),以血清膽紅素水平正常組為參照,膽紅素含量升高組血清AFP水平增力P(OR=1.03,95%CI:1.01~1.06),而膽紅素含量降低組血清AFP水平也下降(OR=0.96,95%CI:0.94~0.97).在脂質沉積肝臟組中,AFP與肝酶含量、血清蛋白含量呈正相關,與膽紅素含量無明顯相關。肝酶含量升高組AFP水平增加(OR=1.13,95%CI:1.10~1.17),而血清蛋白含量降低組AFP水平下降(OR=0.57,95%CI:0.33~1.00).在脂肪肝組中,AFP與肝酶含量呈正相關,與血清蛋白含量呈負相關,與膽紅素含量無明顯相關。肝酶含量升高組AFP水平增加(OR=1.11,95%CI:1.08~1.14),而血清蛋白含量升高組AFP水平下降(OR=0.94,95%CI:0.91~0.97). 結論 1.血清AFP水平與肝功能指標密切相關,AFP與肝細胞損傷程度呈正相關,與肝臟合成能力、肝臟轉運和代謝能力呈負相關。AFP能較好反映肝功能水平。 2.肝臟脂肪堆積影響AFP和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肝臟正常者中AFP能較好的反應肝功能,但AFP不能很好的反映脂質沉積和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關鍵詞】:甲胎蛋白 肝功能 轉氨酶 白蛋白 膽紅素 脂肪肝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75
【目錄】:
- 致謝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中英文縮略詞表12-13
- 目次13-14
- 1. 引言14-20
- 2. 材料和方法20-25
- 2.1 研究對象20
- 2.2 體檢內容及方法20-22
- 2.2.1 體格檢查20-21
- 2.2.2 血生化指標測定21-22
- 2.2.3 血清甲胎蛋白測定22
- 2.2.4 脂肪肝的診斷22
- 2.3 肝功能指標異常值的界定22-23
- 2.4 血清甲胎蛋白分組23-24
- 2.5 統(tǒng)計分析24-25
- 3. 結果25-56
- 3.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25-27
- 3.2 甲胎蛋白和評價肝細胞損傷的指標的相關性27-38
- 3.3 甲胎蛋白和評價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的相關性38-47
- 3.4 甲胎蛋白和評價肝轉運和代謝功能指標的關聯(lián)性47-56
- 4. 討論56-61
- 5. 結論61-62
- 參考文獻62-68
- 綜述68-85
- 參考文獻76-85
- 作者簡介及在讀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85-8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何小梅,李德鈞,單小慶,陳毅男,朱尤其,陳大坤;AFP值在內胚竇瘤臨床的標記意義[J];華西醫(yī)學;1997年04期
2 張占卿;陸偉;陳淑琴;王雁冰;饒敏;童海濤;馮艷玲;周毅;;血清蛋白電泳診斷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的價值[J];臨床薈萃;2011年11期
3 宋玉環(huán);汪運山;胡安拉;;AFP陽性胃癌的研究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年07期
本文關鍵詞:體檢人群血清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7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3079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