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例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09:50
背景與目的 藥物性肝損傷(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使用藥物進行治療過程中,由于藥物和(或)其代謝產(chǎn)物的毒性作用,或者由于機體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對肝臟所造成的損傷。醫(yī)學的發(fā)展使得臨床治療藥物的種類不斷增加,但同時藥物性肝損傷也逐漸增多。該病可發(fā)生于有或無肝臟基礎疾病的患者。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大約有1000多種藥物可損傷肝臟,同時損傷肝臟也是導致藥物退市的最常見的原因。 國外對于藥物性肝損傷的研究大多在發(fā)病機制與開發(fā)有效的評估藥物與肝損傷之間因果關系的工具,國內(nèi)的文獻則多數(shù)是對其病因、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等進行一般性描述與討論,對預后及其影響因素的統(tǒng)計分析較少。本文旨在通過回顧性研究的方法,除了分析我院DILI患者的臨床特點之外,還對其預后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比較國外目前最常用的兩種因果關系評估工具(RUCAM、Maria評分系統(tǒng))的辨別力,探討哪一個評分系統(tǒng)更適合我國的臨床實際。 方法 對2006-2012年在我院診斷為DILI的255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收集這些病例的臨床資料,對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發(fā)病時間、可疑藥物、肝功能變化、凝血功能變化、肝炎病毒標志物、肝臟影像檢查、治療、預后及其影響因素等進行總結分析,并用RUCAM評分系統(tǒng)、Maria評分系統(tǒng)重新進行評分,進一步判斷可疑藥物與肝損傷間的因果關系,比較其辨別能力,探討在我國的適用性。 結果 本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DILI住院病例逐年增多,男性122例,女性133例,平均年齡為52.16±18.49歲。開始用藥后至開始出現(xiàn)臨床癥狀時間絕大多數(shù)在12周以內(nèi)(228例,占89.4%)。臨床癥狀包括乏力、納差、身目黃染、尿黃等,均無特異性,44.3%患者為無癥狀。最常見的引起肝損藥物依次為中藥與中成藥(20.8%)、降脂藥(11.8%)、抗腫瘤藥(11.8%)、抗結核藥(11.4%)、抗甲亢藥(8.2%)、NSAIDs(8.2%),而其他系統(tǒng)的用藥(如克林霉素、大扶康、別嘌醇等)也都有涉及。臨床分型以肝細胞型最多(87.6%),膽汁淤積型次之(6.9%),混合型最少(5.1%)。在DILI預后情況中,治愈139例(71.6%),好轉(zhuǎn)34例(18.0%),未愈18例(9.3%),死亡3例(1.5%)。DILI預后主要跟患者的年齡、臨床分型、合并基礎肝臟疾病有關系,而跟患者的性別、藥物的種類無關系。且年紀越大,預后越差;肝細胞損傷型、合并肝臟基礎疾病時預后差。在藥物與肝損傷之間的因果關系評價結果中,RUCAM評分中顯示有23.8%提示所懷疑的藥物“非常可能”導致肝臟損傷,62.5%提示“可能性大”、11.3%提示“可能”。而在Maria評分中,幾乎全部是處于“有可能”(42.1%)和“可能性不大”(55.4%)的水平之間。相比之下,RUCAM比Maria評分系統(tǒng)更具有辨別力,更適合我國的臨床實際。 結論 DILI患者中女性稍多于女性,好發(fā)于40歲以后。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多種藥物可引起DILI,本組調(diào)查以中草藥及中成藥所占比例最多。DILI預后較好。年紀越大,預后越差;肝細胞損傷型、合并肝臟基礎疾病時預后差,而且跟患者性別、藥物的種類無關系。RUCAM評分系統(tǒng)對于確定是否由藥物引起的肝損傷具有更佳的臨床指導意義,更適合于我國的實際臨床應用。可對Maria評分系統(tǒng)做部分改良。但我們?nèi)孕枰M快制定一個更完善、更準確的評估工具。
【學位單位】:廣州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4
【中圖分類】:R575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對照縮略詞表
前言
研究對象與方法
結果
討論
全文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42018
【學位單位】:廣州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4
【中圖分類】:R575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對照縮略詞表
前言
研究對象與方法
結果
討論
全文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飛;汪燕燕;;綜合分析藥物性肝損傷9355例[J];安徽醫(yī)藥;2011年10期
2 王招定,王光利;中草藥致小兒肝臟損害18例報告[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3 謝志萍;;藥物性肝病378例病因和臨床分析[J];傳染病信息;2006年04期
4 陳成偉;藥物性肝病[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4年04期
5 周桂琴;王融冰;孫靜媛;王玉光;;40例藥物性肝炎臨床及病理分析[J];臨床薈萃;2008年15期
6 茅益民;曾民德;;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J];藥品評價;2007年06期
7 蔡晧東;藥源性肝損害(一)[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3年02期
8 侯鵬鵬;;藥物性肝炎研究進展[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年08期
9 王凡;劉賓;李莉;樊宇靖;;急性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分析和治療探討[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7年03期
10 姚光弼;第十一講 藥物性肝病[J];中華消化雜志;1999年05期
本文編號:2842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8420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