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門螺桿菌IgG抗體在萎縮性胃炎和早期胃癌診斷中的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08-09 12:02
【摘要】:目的 通過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胃泌素-17(G-17)和幽門螺旋桿菌(HP)抗體的檢測結果,探討血清PGⅠ、Ⅱ,G-17,HP-IgG作為萎縮性胃炎和胃癌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科行胃鏡檢查符合入選研究標準的150例患者,根據組織病理學診斷結果分為正常對照組(包括輕度非萎縮性胃炎)34例,萎縮性胃炎組42例,胃癌組74例(包括早期胃癌組20例,進展期胃癌組54例),查看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定量測定的空腹血清PGⅠ、PGⅠ/Ⅱ(PGR)及G-17檢測結果。金標法測定血清抗HP-IgG抗體結果。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數據用(x±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血清PG水平:萎縮性胃炎組和胃癌組的PGⅠ和PGⅠ/Ⅱ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胃癌組又明顯低于萎縮性胃炎組,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胃癌組中,進展期胃癌的PGⅠ和PGⅠ/Ⅱ水平較早期胃癌顯著降低(P<0.01)。 2.血清G-17水平:胃癌組G-17水平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升高,萎縮性胃炎組G-17水平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早期與進展期胃癌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3.血清H.pylori-IgG抗體:正常對照組HP抗體的陽性率為55.88%(19例),其中陽性者的PGⅠ水平顯著高于陰性者,PGⅠ/Ⅱ水平則顯著低于陰性者,兩者的G-17水平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整個實驗組中,HP抗體陽性組低于陰性組,PGⅠ/Ⅱ水平下降更為明顯(P<0.01),而兩者的G-17差異依舊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組的HP抗體陽性率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其中萎縮性胃炎組為83.3%(35/42),胃癌組85.1%(63/74),均在80%以上。 結論 1.萎縮性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胃癌患者降低更為明顯。對于血清G-17,胃癌患者顯著升高,而萎縮性胃炎患者變化不明顯?梢源俗鳛殍b別,并進一步行胃鏡檢查,以提高胃癌的早診率。 2.進展期胃癌與早期胃癌相比,血清PG下降更顯著,可予以檢測癌癥的嚴重程度。 3.萎縮性胃炎組和胃癌組HP抗體的陽性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因而及早診斷H.pylori感染并予以根除,對預防胃癌具有重要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蚌埠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35.2;R573.3
本文編號:2787090
【學位授予單位】:蚌埠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35.2;R57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祥瑞,黃飚,朱嵐,李躍松,蔣葉華,肖華龍;胃蛋白酶原Ⅱ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4年02期
2 杜娟,王秀琴;胃泌素的生物活性及其信號傳導通路[J];解剖科學進展;2003年04期
3 曹勤;冉志華;蕭樹東;;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門螺桿菌IgG抗體篩查萎縮性胃炎和胃癌[J];胃腸病學;2006年07期
4 姜相君;高玉強;;胃蛋白酶原亞群測定對胃癌早期診斷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年12期
5 張祥宏,卜玉華,王俊靈,嚴霞,米建民,趙文元,張振國,楊永濱,三角順一,青木一雄;血清胃蛋白酶原異常居民胃粘膜變化的隨訪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0年07期
6 孫麗萍;宮月華;王蘭;董明;袁媛;;遼寧莊河地區(qū)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檢測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06年10期
7 景晶晶;劉繪園;郝金寬;王麗娜;王云平;孫麗華;袁媛;;2004~2010年莊河地區(qū)胃癌死亡情況及趨勢分析[J];中國腫瘤;2012年01期
本文編號:27870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7870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