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曲肽在腸梗阻治療中應用及療效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0-07-09 23:09
【摘要】:目的:通過隨機對照試驗評估奧曲肽在腸梗阻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方法:根據(jù)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診斷腸梗阻,入選病例分別記錄其性別、年齡、地址、癥狀發(fā)作致入我院時間,記錄患者有無手術史,慢性疾病史。詳細記錄入院后用藥情況、補液量,入院后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了解患者一般情況,并連續(xù)監(jiān)測患者客觀指標包括血白細胞(WBC)、紅細胞、血小板,血白蛋白、谷丙、谷草轉氨酶,血肌酐、尿素氮,腹部立位平片變化。住院過程中,完善相關檢查明確梗阻病因。對有引流指征患者行鼻胃管引流,并記錄每24小時胃管引流量及觀察引流液性質變化。2009-06~2010-08收治67例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奧曲肽組(35例)和對照組(32例)。兩組年齡、性別、腸梗阻病因構成及發(fā)病至入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禁飲食,胃腸減壓,植物油胃管內注入,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胃腸外營養(yǎng),抗生素應用等。奧曲肽組除上述常規(guī)治療外,加用奧曲肽0.1 mg/8 h,皮下注射,療程3-14 d。觀察和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胃腸減壓引流量、水電解質指標的改變、并發(fā)癥及住院時間。 結果:本次試驗中,共收錄67名腸梗阻病例,粘連23例(34%)、腫瘤17例(25%)。共治愈29例,總體治愈率約為38%,治愈患者中粘連16例,兩組治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效率比較:奧曲肽組明顯高于對照組(85.7% vs 62.5%, P = 0.029);平均胃管引流量比較,奧曲肽組低于對照組(355.50 mL/d±289.89 mL/d vs 595.63 mL/d±287.22 mL/d P = 0.014);治療72 h后,奧曲肽組有20例中16例拔除胃管,對照組有16例中4例拔除胃管,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奧曲肽組3天內拔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住院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有效病例中臨床癥狀緩解情況比較:奧曲肽組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明顯提前,分別為(3.27±1.60 d vs 4.55±1.76 d,P = 0.015、3.00±1.55 d vs 4.45±1.96 d,P = 0.014、2.37±1.47 d vs 3.20±1.58 d,P = 0.044);在治療過程中,奧曲肽組出現(xiàn)4例電解質紊亂,主要表現(xiàn)為低鉀或低鈉,對照組出現(xiàn)5例電解質紊亂,亦表現(xiàn)為低鉀或低鈉,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這幾位患者均表現(xiàn)為在病程中液體丟失較多(如胃管引流量)或病程反復漫長,不能進食。因全部病人入院后即予以抗生素處理,僅奧曲肽組1例患者出現(xiàn)肺部感染,該病人老年,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入院當時即有咳嗽癥狀及白細胞增高,故考慮為個體因素所致,余病例未見明顯副作用。 結論:①奧曲肽可有效的控制腸梗阻的癥狀,它是一種有效、安全的藥物;②24小時胃管引流量較多或病程反復漫長的腸梗阻患者,容易出現(xiàn)電解質紊亂及營養(yǎng)不良,奧曲肽能顯著降低胃管引流量,但是否能夠減少電解質紊亂該不良反應,需進一步臨床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574.2
本文編號:2748108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57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革非,李幼生;粘連性腸梗阻病情的判斷及手術時機的選擇[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5年09期
2 彭寶崗,梁力建,胡文杰,王捷,黃敏菁,鄭凱,張卓軍,李威,溫思奇;生長抑素治療腸梗阻的臨床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4年06期
3 陳海龍,吳咸中,關鳳林,裴德凱;中醫(yī)通里攻下法對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時腸道屏障功能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年02期
本文編號:27481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7481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