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胰周積液(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PFC)多繼發(f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傷和手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胰腺局部并發(fā)癥。根據(jù)新修訂的2012版亞特蘭大共識,可將PFC分為急性胰周液體積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急性壞死性積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胰腺假性囊腫(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和包裹性壞死(walled-off necrosis,WON)四類。多數(shù)PFC可自行吸收,但有少部分長時間存在并可引起相關的臨床癥狀,此時需進行干預治療。既往的治療手段主要是外科手術和經皮穿刺引流,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器械和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超聲內鏡(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使用,內鏡引流逐漸成為PFC的一線治療方案,它具有創(chuàng)傷小、療效好等優(yōu)點。目前內鏡引流的操作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但經壁引流通道的維持(也就是引流支架的選用)還存在一定爭議。另外,專為PFC引流而設計的雙蘑菇頭金屬支架(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LAMS)的問世,被認為是近年來消化內鏡治療領域的一大革命性發(fā)明,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fā)了研究熱潮。本文將對新型雙蘑菇頭金屬支架在胰周積液引流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評價,并初步總結其使用經驗,同時將其與既往常用的雙豬尾塑料支架(double pigtail plastic stent,PS)和全覆膜自膨式金屬支架(fully covered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FCSEMS)作一對比研究,了解各類型支架的優(yōu)劣,探尋胰周積液的最佳內鏡引流方式。第一部分 新型金屬支架用于超聲內鏡引導下經胃引流胰周積液的臨床療效分析及初步經驗總結目的:評價臨床應用新型雙蘑菇頭金屬支架經胃引流胰周積液(PF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總結其初步使用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間我院應用新型雙蘑菇頭金屬支架行超聲內鏡(EUS)引導下經胃引流PFC的46例患者病例和隨訪資料。結果:46例患者共行49例次的穿刺引流,包括3例同時置入2枚支架的患者。操作成功率95.9%(47/49),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1.8%(14/44),其中嚴重并發(fā)癥2例,分別為1例延遲性出血和1例腹膜炎。再介入率22.7%(10/44),術后住院時間6.0±6.6天,支架平均拔除時間為59.4±28.0天,術后平均隨訪18.4±5.2個月,引流成功率90.9%(40/44),PFC復發(fā)率10%(4/40)。結論:初步研究結果表明,新型啞鈴狀覆膜金屬支架用于EUS引導下PFC的經胃引流是有效和相對安全的。但其使用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經驗積累,以預防和減少支架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第二部分三種不同類型支架用于超聲內鏡引導下經壁引流胰周積液的對比研究目的:超聲內鏡(EUS)引導下經壁引流被認為是目前治療PFC的一線方案,引流常用的支架主要有雙豬尾塑料支架、全覆膜自膨式金屬支架以及雙蘑菇頭金屬支架三種,但是三者之間的比較性研究報道極少,本研究旨在比較三種支架治療PFC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顧性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間采用EUS引導下經壁引流的160名PFC患者的病例資料。根據(jù)治療過程中所使用引流支架類型的不同,將患者分為雙豬尾塑料支架、全覆膜自膨式金屬支架和雙蘑菇頭金屬支架三組。分析比較三組之間操作成功率、引流成功率、住院時間、再介入率、囊腫復發(fā)和并發(fā)癥等方面的差異。結果:研究共納入160名患者(104名男性和56名女性),包括雙豬尾塑料支架組62名,全覆膜自膨式金屬支架組28名以及雙蘑菇頭金屬支架組70名。在操作成功率(93.5%vs 96.4%vs 94.3%,P=1.000)、引流成功率(84.6%vs 85.2%vs 89.2%,P=0.763)、住院時間(7.8±8.2天vs 7.0±8.0天vs 6.5±7.8天,P=0.646)、再介入率(13.5%vs 25.9%vs 27.7%,P=0.161)和囊腫復發(fā)率(13.6%vs 21.7%vs 8.6%,P=0.236)上,三組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塑料支架組在支架平均拔除時間上顯著長于其他兩組(94.0d vs 58.0d vs 60.5d,P=0.000)。在主要并發(fā)癥方面,11名患者出現(xiàn)了致命性出血并發(fā)癥,最終有2名患者救治無效死亡(均為雙蘑菇頭金屬支架組)。結論:三種不同類型支架在EUS引導下經壁引流PFC的療效上并無顯著差異。新型雙蘑菇頭金屬支架似乎并不能顯著地提升PFC的引流效果,并且該型支架在置入早期和晚期均有發(fā)生致命性出血的風險,需格外注意。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576
【圖文】:
)與包裹性壞死(walled-off necrosis ,WON)兩且術前影像學確認囊壁緊貼胃壁或十二指腸壁(斷以 2012 版亞特蘭大標準為參考[1]。增強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nce imaging, MRI)、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aography, MRCP)或者 EUS 排除胰腺囊性病變、性腫瘤等易誤診為 PFC 的疾病。術前均取得其本人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字。方法鏡器械包括Fujifilm EG-530UT2或Olympus GF-UCTOK 10 Fr 囊腫切開刀(Cystotome)、久虹(或金屬支架(以下簡稱 LAMS,圖 1)。

士學位論文手術方法術前禁食、水 12 小時,手術時取側臥位,麻醉醫(yī)生進行,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手術醫(yī)師經口插入超聲內內容物性質以再次確認 PFC 類型,同時測量囊腫的位置、囊腔與胃腸壁的關系以及附近血管情況,選擇合適的穿刺穿刺針準確刺入囊腔內,拔出針芯,抽取適量囊液送生化和 線透視下觀察,使導絲在囊腔內有 定程度盤繞。經導絲。置入 LAMS,先釋放支架遠端并固定囊壁,然后緩慢釋使得囊壁和胃腸壁緊密貼合。X 線透視確認支架位置良好胃壁及囊腫局部無明顯出血后,退鏡結束治療。大致手

循導絲置入的新型啞鈴狀覆膜金屬支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宏泉;;CT鑒別胰腺假性囊腫與胰腺壞死[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89年05期
2 ;感染性胰周積液或膿腫是否需要手術?[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2000年05期
3 陳雨強;急性胰腺炎伴發(fā)胰周積液的治療[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93年02期
4 張銘;黎介壽;;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胰腺及胰周積液30例報告[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1998年05期
5 Hookey L.C.;Debroux S.;Delhaye M.;J.Devière;程妍;;胰周積液內鏡下引流:一項116例患者的病因學、引流技術和效果比較[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胃腸病學分冊);2006年09期
6 花嶸,李璽,李寧,花明學,鞏新建;胃癌根治術后并發(fā)胰周積液的處理[J];腹部外科;2005年04期
7 胡祖霞;劉翠;楊麗;傅增軍;;超聲內鏡引導下行經胃穿刺雙蘑菇頭支架引流胰周積液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9年06期
8 李能平,陸仁達,周鳴清,方莘;CT對急性胰腺炎繼發(fā)感染的預測判斷作用[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1年02期
9 成明富,李淑芳,丁滌飛,陳玉明;CT導引下介入治療胰腺炎[J];放射學實踐;2000年03期
10 付祥勝;馮志松;江豐;馮迎春;黃濤;;腹痛 門靜脈血栓 動脈栓塞 胰周積液[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賀德志;王小彤;劉冰熔;王娟;鄭璞;;內鏡超聲引導下胃開窗術在胰周積液引流中的初步臨床經驗[A];第三十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8年
2 陳芬;蔣天安;趙齊羽;敖建陽;陳燕;;超聲引導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胰腺假性囊腫和胰周積液的臨床應用[A];2008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醫(yī)大盛京醫(yī)院內鏡診治中心 郭瑾陶 孫思予 整理 本報記者 閻紅;改造引流支架治療胰周積液[N];健康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浩銅;急性胰腺炎伴胰周積液向胸腔引流通道的影像解剖學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智杰;超聲內鏡引導下經壁置管引流胰周積液的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9年
2 劉鵬;早期行PCD引流胰周積液在治療非膽源性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觀察[D];瀘州醫(yī)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
27454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74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