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賁門失弛緩癥(achalasia,AC),別名賁門部痙攣,指吞咽時食管體部無蠕動,賁門括約肌松弛不良。是一種原發(fā)的良性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病因不明,一般認為與食管肌層內(nèi)神經(jīng)節(jié)變性、減少、缺如,致使食管失去正常的推動力有關。隨著高分辨率食管測壓(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的發(fā)展,使得對賁門失弛緩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賁門失弛緩的診斷率不斷提高。伴隨著發(fā)病率的明顯增長,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在疾病的診治方面也有了新的完善和進展。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有非手術療法(如藥物治療、內(nèi)鏡下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等。目的本研究通過對我院42例賁門失弛緩患者的一般臨床特點,手術前后食管測壓的變化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HRM在評價AC中的價值,提高對該疾病的認識,降低誤診率。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1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nèi)五科確診為AC并接受經(jīng)口內(nèi)鏡下肌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療者42例,分別在術前、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6個月,采用HRM檢測食管上擴約肌靜息壓(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下括約肌靜息壓(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UESP)、4 秒完整松弛壓(four seconds integrity relaxation pressure,4sIRP)、食管收縮蠕動情況等指標。按照Eckard評分評價臨床癥狀。評價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積矩相關。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1.AC患者分布沒有明顯的性別區(qū)分,男女比例相當,20-60歲多見,占81%(34/42)。早期臨床表現(xiàn)無特殊,容易誤診,在確診前病史較長。晚期以吞咽困難(26/42)為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少數(shù)可伴有呼吸道癥狀(2/42)。2.POEM術治療AC的手術成功率高,術后可能會出現(xiàn)手術傷口潰瘍(9/42)、出血(2/42)、皮下氣腫(1/42)、胸腹腔積氣(1/42)、感染(1/42)等并發(fā)癥,但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需要外科手術,甚至死亡者少見。3.對于AC患者,所有患者的正常蠕動波消失,變成同步的收縮波,術后無一例恢復正常食管推進性蠕動收縮波。LESP可升高,也可正常,不能作為診斷的標準。POEM手術前后UESP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ESP、4sIRP術后1周、術后1月、術后6月分別與術前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1周、術后1月、術后6月兩兩相比,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術后吞咽困難癥狀明顯改善,術后6月Eckard評分較術前明顯下降(P0.05);并且Eckard評分的下降與LESP的下降、4sIRP的下降具有相關性(r=0.737,P0.05;r=0.679,P0.05)。結(jié)論AC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特異性,確診不易,HRM形象刻畫出患者的食管壓力、食管蠕動功能,為提高其診斷率做出貢獻,POEM短期療效顯著且穩(wěn)定,術后并發(fā)癥少,患者痛苦少,通過采用HRM對AC患者進行簡單、客觀的隨訪,有助于評估POEM手術的療效,監(jiān)測病情變化。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71
【圖文】:
例患者性別年齡分布

例AC臨床表現(xiàn)A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明琰;徐佳昕;朱俊宇;諸炎;姚禮慶;徐美東;周平紅;;假性賁門失弛緩癥的病因分析[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7年05期
2 劉杰;林寒;周瑋;張玲;李貌;趙九龍;錢維;鄒多武;;食管上括約肌測壓與158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癥狀及預后的相關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16年01期
3 張彩鳳;聶占國;游云;孫金山;于霞;雷婷;劉國偉;;POEM治療64例賁門失弛緩癥臨床療效觀察[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5年06期
4 晉弘;張莉莉;鄭忠青;王濤;趙威;李婷;吳蘭蘭;王邦茂;;經(jīng)口內(nèi)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術后3年療效評估[J];中華消化雜志;2015年04期
5 李素英;王新會;;賁門失弛緩癥在多層螺旋CT中的影像表現(xiàn)[J];臨床醫(yī)學;2013年09期
6 郭海英;鄭忠青;趙威;王邦茂;劉文天;;高分辨壓力檢測經(jīng)口內(nèi)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臨床研究[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3年09期
7 Salvatore Maria Antonio Campo;Angelo Zullo;Chiara Maria Scandavini;Barbara Frezza;Paola Cerro;Genoveffa Balducci;;Pseudoachalasia: A peculiar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3年09期
8 周平紅;李全林;姚禮慶;;開展經(jīng)口內(nèi)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要點[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2年11期
9 龔偉;劉思德;智發(fā)朝;白楊;周丹;黃穎;姜泊;;內(nèi)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大腸側(cè)向發(fā)育型腫瘤的探討[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2年05期
10 周平紅;姚禮慶;蔡明琰;鐘蕓詩;任重;徐美東;陳巍峰;秦文政;胡健衛(wèi);李亮;劉靖正;王萍;秦新裕;;經(jīng)口內(nèi)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初探[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1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澤宇;IL-17、IL-22在賁門失弛緩癥患者血清及食管下括約肌中的表達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李亮;POEM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臨床應用及相關基礎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
27283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72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