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209例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6-18 01:47
【摘要】:目的:克羅恩病(Cronh's disease,CD)是終生的慢性復發(fā)性或是持續(xù)性的腸道特發(fā)性炎癥性疾病,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旨在了解既往本院CD患者的營養(yǎng)健康狀況、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效果,為今后的診治提供借鑒。 方法:回顧性分析1995年至2010年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確診的209例CD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 結果:209例CD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49:1,平均的診斷年齡為35.62±13.58歲,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腹痛(84.2%),腹瀉(78.1%),納差(45.5%),發(fā)熱(24.4%),較易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有腸梗阻(23.9%),腹腔內膿腫形成(4.3%),腸瘺(3.8%)。根據病變部位分型:L1回腸末端亞型25.4%,L2結腸亞型23.0%,L3回結腸亞型51.6%。輕度患者59例(28.2%),中度99例(47.4%),重度51例(24.4%)。貧血在男性患者中占48%,女性患者中63.1%。白蛋白平均值34.3g/L,低于30g/L的占27.3%。因各種并發(fā)癥接受手術的占24.4%。209例CD患者中,193例使用了氨基水楊酸制劑,占92.3%,其中得到緩解的有73例(37.8%);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共有100例,5例患者起病即開始接受激素等治療。其中使用激素即得到緩解的患者為23例(23%);接受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治療的共58例,得到緩解的28例(48.3%);接受英夫利昔治療的共14例,得到緩解的11例(75.6%)。結論:CD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樣,治療藥物及對藥物的反應性復雜,規(guī)范化藥物治療是必須的。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574
本文編號:2718496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5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楊珍,湯靜燕;糖皮質激素受體和激素抵抗機制研究新進展[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4年06期
2 聶濱;曾照芳;;糖皮質激素效應及抵抗的分子機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4期
3 馮楠;戈之錚;;英夫利昔單抗在炎癥性腸病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消化病雜志;2008年04期
4 張永國;郭長存;吳開春;;難治性克羅恩病的治療進展[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0年05期
5 鄭連鵬;呂宗舜;張潔;曹曉滄;王緒霖;;中國大陸地區(qū)炎癥性腸病腸外表現(xiàn)的匯總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年21期
6 錢家鳴,呂紅,李巍,王利華;克羅恩病的腸外表現(xiàn)和并發(fā)癥[J];中華消化雜志;2004年07期
7 楊立新,錢家鳴;造血干細胞移植與炎癥性腸病[J];中華內科雜志;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27184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7184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