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素治療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
本文關鍵詞:干擾素治療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重慶醫(yī)科大學》 2014年
干擾素治療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
魏芳
【摘要】:背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腎移植接受患者密切相關。目前,干擾素為基礎的抗病毒治療是控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標準方案。然而,在器官移植術后背景,干擾素為基礎的治療似乎療效有限,其運用尚存爭議。本文旨在評價干擾素治療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檢索Pubmed, Embase,Web of Knowledge,The CochraneLibrary數據庫,納入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給予單用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及聚乙二醇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的臨床試驗,時間限制在1997-2013年。檢索詞為:HCV, interferon,renal transplant。主要研究結果包括持續(xù)性病毒學應答率、因副作用而致的退出率、生物化學應答率、排斥反應發(fā)生率。使用隨機效應模型D-L法計算總體率估計,,進行異質性和敏感性分析。 結果:1.共納入12篇合格文獻(包括140個患者)。2.持續(xù)性病毒學應答率的總體估計為26.6%(95%CI,15.0-38.1%),退出率的總體估計為21.1%(95%CI,10.9%-31.2%),治療結束生物化學應答率的總體估計為63.6%(95%CI,44-79.5%),排斥反應發(fā)生率的總體估計為4%(95%CI,0.8%-7.1%)。3.聚乙二醇干擾素為基礎的抗病毒治療,總持續(xù)性病毒學應答率為40.6%(24/59),普通干擾素為基礎的治療,總持續(xù)性病毒學應答率為20.9%(17/81)。4.最常見的副作用而需要中斷治療的是移植物功能障礙(共14例,占退出治療患者的45.1%)。5.Meta回歸分析表明納入的協(xié)變量是持續(xù)性病毒學應答邏輯特率異質性的來源,但不是退出邏輯特率異質性的來源。使用隨機效應模型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的敏感性分析結果相似。 結論:1.干擾素治療腎移植術丙肝感染患者的總體療效欠佳,安全性有限。2.在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聚乙二醇為基礎的抗病毒治療較普通干擾素為基礎的治療療效更佳,安全性更好。3.在這一重要人群,未來的研究仍需要發(fā)展新方法來改善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與肝臟相關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699.2;R512.6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斌,王宇明;干擾素敏感決定區(qū)在干擾素治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義[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1年01期
2 陳和平,楊堯,雷秉鈞,趙連三,陳守春;α1b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隨訪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1年06期
3 楊忠昆,詹季維,李美玉;干擾素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1年01期
4 邢利和,王福生,朱傳琳,李力,王慧芬,雷周云;干擾素抗體與HBV C基因啟動子變異對干擾素療效的影響[J];肝臟;2001年04期
5 劉英,羅湘蓉;干擾素抗體對干擾素療效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1年05期
6 王健 ,賈夫洋,項桂菊,廖德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擾素治療后干擾素抗體的表達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02年10期
7 薛惠良,陳靜,潘慈,陳靜,湯靜燕,顧龍君;干擾素治療小兒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2年10期
8 李敬東,李志英;干擾素治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0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年09期
9 王繼緒,許靜;干擾素致失聽1例報告[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3年01期
10 賀進英,賈風仙,宋修愛;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護理[J];河北醫(yī)學;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漢順;;淺談干擾素在兒科臨床的應用[A];玉溪市第十五屆兒科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臘香;鐘紅劍;;兩種不同亞型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研究[A];第五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張素華;梁淑娟;;干擾素作用機制及面臨的問題研究進展[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梁欣荃;王志華;祝平安;;干擾素治療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陳紅鷹;岳玲玲;張連生;;血細胞去除術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療效觀察[A];第13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11年
6 閆秀萍;王智民;;使用干擾素后出現(xiàn)的嚴重精神癥狀2例[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張漢順;;淺談干擾素在兒科臨床的應用[A];玉溪市醫(yī)學會第十六屆兒科學術大會資料匯編[C];2011年
8 豐宗洋;陳書明;;干擾素的研究及應用[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9 葉瑞華;;慢性乙型肝炎干擾素治療后復發(fā)的再治療40例臨床觀察[A];首屆“之江中醫(yī)藥論壇”暨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趙淑英;袁曉青;;肝病患者應用干擾素治療常見心理問題分析[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心臟內、外科?谱o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士心;[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2 本報特約撰稿人 蔡德山;[N];醫(yī)藥經濟報;2004年
3 陳惠芬;[N];健康報;2009年
4 孫國根 陳惠芬;[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5 第二軍醫(yī)大附屬長征醫(yī)院 李德巖 蔡雄;[N];科技日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劉正午;[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7 劉文山;[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8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肝病中心病區(qū)主任 王淑云;[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9 副主任醫(yī)師 李華;[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4年
10 王振坤;[N];健康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程敏;干擾素調節(jié)的miRNA表達譜及其抗HCV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張琳;丙型肝炎病毒準種感染與干擾素療效關系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吳娟;HBV前C基因W28STOP突變對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擾素治療早期應答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3年
4 黃麗;新型重組豬α-干擾素的結構與生物功能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永利;新藥復合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臨床研究的方案設計和實施階段小結[D];四川大學;2004年
2 何燕;保肝復功丸聯(lián)合干擾素治療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王燦;不同亞型的CD4~+T淋巴細胞在干擾素抗乙肝病毒治療中的作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葉嫦;中藥對于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應作用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5 孟秀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樹突狀細胞亞群表達率及干擾素治療對其影響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郭賀;腫瘤壞死因子及白細胞介素-10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對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7 于曉燕;TNF-α基因多態(tài)性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擾素治療后Th1/Th2細胞因子水平變化相關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段智程;干擾素-a伍用益血生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持續(xù)療效[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全光輝;中西醫(yī)結合治療69例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魏芳;干擾素治療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干擾素治療腎移植術后丙肝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4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iaohjib/21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