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前間隙解剖特點在經結膜瞼袋整復和中面部年輕化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10-26 02:32
目的1.研究上頜前間隙及周圍結構解剖特點,明確上頜前間隙與周圍結構的位置關系。2.利用上頜前間隙的解剖特點,設計新的手術方式,提高經結膜入路眼袋整復和中面部年輕化的療效。材料與方法解剖學部分:選用5例(10側)10%的福爾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頭部標本,其中其中男尸3具、女尸2具,對頭部標本進行肉眼解剖,標記筆標記解剖范圍,以下瞼緣為解剖入路由淺入深逐層解剖,應用精細的整形外科器械,對中面部特別是眶前及上頜前組織進行精細解剖,觀察、拍照。觀察上頜前間隙以及周圍結構的解剖結構層次、位置、特征及毗鄰關系。臨床部分:60例均有明顯的瞼袋伴下眶緣淚槽畸形,部分下瞼皮膚輕微的松弛下垂的患者,其中女性40例,男性20例,年齡24-55歲,平均36歲,均采取經結膜瞼袋復整和中面部年輕化手術。術后獲得隨訪55例患者,時間1月至1年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10.5月。通過對比術前及術后瞼袋、淚溝畸形及中面部凹陷改善情況,觀察其術式對瞼袋整復的療效。結果1.上頜前間隙位于中頰部鼻唇段上頜骨前方,該結構略呈矩形,上界為淚槽韌帶,下界為由骨膜發(fā)出、垂直走向于真皮的上頜韌帶(該韌帶大致在鼻翼緣水平位置),底部為提上唇肌...
【文章來源】:南華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切口皮膚,暴露右側中面部皮下結構,紅色標記為下瞼淚溝區(qū)域
4淚槽韌帶-眼輪匝肌支持韌帶復合體所在的位置。圖2.2.1.切口皮膚,暴露右側中面部皮下結構,紅色標記為下瞼淚溝區(qū)域2.2眼輪匝肌分為瞼部和眶部眼輪匝肌,瞼部眼輪匝肌又進一步分為眶隔前眼輪匝肌和瞼板前眼輪匝肌,瞼部眼輪匝肌束比較纖細,與其上方的皮膚之間相連,眶部眼輪匝肌肌束比較粗厚。圖2.2.2.切口皮膚、暴露眼輪匝肌在眶周的分布
52.3眶隔下瞼眶隔為一薄層的纖維膜,位于瞼部眼輪匝肌的深面,為眶內容物與眼瞼之間的屏障,避免眶內容物向前疝出,眶隔的下緣與眶緣的骨膜相連,上緣與瞼板的下界相銜接。圖2.2.3:紅色箭頭代表眶隔2.4提上唇肌提上唇肌肌纖維起于眶下緣下方與眶下孔之間的骨面,向下、向內通過上唇段鼻唇溝外側真皮,大部分止于上唇段鼻唇溝內側真皮與皮膚唇紅交界處。切開提上唇肌后,可見及眶下神經血管束,也就是眶下孔所在的位置,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顯露提上唇肌表明已進入上頜前間隙。圖2.2.4.1紅色箭頭代表提上唇肌
本文編號:3458649
【文章來源】:南華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1.切口皮膚,暴露右側中面部皮下結構,紅色標記為下瞼淚溝區(qū)域
4淚槽韌帶-眼輪匝肌支持韌帶復合體所在的位置。圖2.2.1.切口皮膚,暴露右側中面部皮下結構,紅色標記為下瞼淚溝區(qū)域2.2眼輪匝肌分為瞼部和眶部眼輪匝肌,瞼部眼輪匝肌又進一步分為眶隔前眼輪匝肌和瞼板前眼輪匝肌,瞼部眼輪匝肌束比較纖細,與其上方的皮膚之間相連,眶部眼輪匝肌肌束比較粗厚。圖2.2.2.切口皮膚、暴露眼輪匝肌在眶周的分布
52.3眶隔下瞼眶隔為一薄層的纖維膜,位于瞼部眼輪匝肌的深面,為眶內容物與眼瞼之間的屏障,避免眶內容物向前疝出,眶隔的下緣與眶緣的骨膜相連,上緣與瞼板的下界相銜接。圖2.2.3:紅色箭頭代表眶隔2.4提上唇肌提上唇肌肌纖維起于眶下緣下方與眶下孔之間的骨面,向下、向內通過上唇段鼻唇溝外側真皮,大部分止于上唇段鼻唇溝內側真皮與皮膚唇紅交界處。切開提上唇肌后,可見及眶下神經血管束,也就是眶下孔所在的位置,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顯露提上唇肌表明已進入上頜前間隙。圖2.2.4.1紅色箭頭代表提上唇肌
本文編號:3458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458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