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治療顱內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1 17:59
目的:評估血管內治療顱內椎動脈夾層動脈瘤(IVADA)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探討不良預后、不全栓塞的危險因素及支架對病變椎動脈的重塑作用。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2月2019年11月皖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收治的73例IVADA患者的臨床與影像學資料,收集患者基本資料、臨床癥狀、病情程度、夾層特征、治療方法、圍術期并發(fā)癥與病變椎動脈直徑等信息。根據(jù)改良Rankin量表(mRS)評估臨床預后、動脈瘤顯影水平判定栓塞程度,對比病變椎動脈直徑變化探討術后椎動脈的重塑效果。結果:男性48例、女性25例,年齡2878歲,平均(55.0±10.7)歲。⑴破裂組出院預后良好GCS≥9分20/25例(80.0%)、≤8分3/20例(15.0%),H-H:IIII級19/24例(79.2%)、IVV級4/21例(19.0%),改良Fisher:0II級21/34例(61.8%)、IIIIV級2/11例(1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5)。預后良好動脈瘤...
【文章來源】:皖南醫(yī)學院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資料、內容)與方法
1.資料與內容
1.1 研究對象
1.2 臨床資料
1.3 治療方法
1.4 療效評價
2.研究目的
3.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顱內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介及讀研期間主要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頸內動脈支架成形術治療頸內動脈狹窄27例體會[J]. 曹金寶.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13)
[2]單純支架置入術治療未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隨訪結果[J]. 高超,雷宇,冷冰,田彥龍,顧宇翔. 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9 (03)
[3]LVIS及Enterprise兩種支架輔助彈簧圈治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療效分析[J]. 王璐瑤,馮欣,張寶瑞,馬寧,郭二康,彭飛,佟鑫,劉愛華.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9 (09)
[4]雙源CT血管成像技術用于椎動脈夾層32例診斷價值的分析[J]. 蔡瑞萍,吳曉蘭,何慕真,余慶華,蘇家威.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8(06)
[5]不同劑量替羅非班在支架輔助栓塞顱內破裂動脈瘤中的應用比較[J]. 賀曉武,左喬,黃清海,洪波,許奕,劉建民.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8(10)
[6]血流導向裝置治療顱內動脈瘤:Pipeline十年回顧與展望[J]. 黃清海,劉建民.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8(01)
[7]顱內動脈狹窄部位對支架成形術安全性影響研究[J]. 孫玉杰,丁健,張賢軍,王乃東,張勇. 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7(11)
[8]累及小腦后下動脈的椎動脈夾層動脈瘤(Ⅱ型)治療方法選擇和療效分析(單中心70例分析)[J]. 亞生江·麥麥提,陳功,劉盈君,鄭永濤,李京潤,雷宇,江漢強,倪偉,廖煜君,安慶祝,高超,徐鋒,田彥龍,徐斌,顧宇翔,冷冰.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 2017(02)
[9]Enterprise多支架重疊技術在未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中的應用[J]. 紀文軍,康慧斌,孫立倩,劉愛華,姜除寒,楊新健,李佑祥,吳中學. 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6(03)
[10]累及小腦后下動脈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血管內介入治療效果[J]. 何川,張鵬,張鴻祺.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5(12)
本文編號:3278577
【文章來源】:皖南醫(yī)學院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資料、內容)與方法
1.資料與內容
1.1 研究對象
1.2 臨床資料
1.3 治療方法
1.4 療效評價
2.研究目的
3.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顱內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介及讀研期間主要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頸內動脈支架成形術治療頸內動脈狹窄27例體會[J]. 曹金寶.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13)
[2]單純支架置入術治療未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隨訪結果[J]. 高超,雷宇,冷冰,田彥龍,顧宇翔. 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9 (03)
[3]LVIS及Enterprise兩種支架輔助彈簧圈治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療效分析[J]. 王璐瑤,馮欣,張寶瑞,馬寧,郭二康,彭飛,佟鑫,劉愛華.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9 (09)
[4]雙源CT血管成像技術用于椎動脈夾層32例診斷價值的分析[J]. 蔡瑞萍,吳曉蘭,何慕真,余慶華,蘇家威.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8(06)
[5]不同劑量替羅非班在支架輔助栓塞顱內破裂動脈瘤中的應用比較[J]. 賀曉武,左喬,黃清海,洪波,許奕,劉建民.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8(10)
[6]血流導向裝置治療顱內動脈瘤:Pipeline十年回顧與展望[J]. 黃清海,劉建民.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8(01)
[7]顱內動脈狹窄部位對支架成形術安全性影響研究[J]. 孫玉杰,丁健,張賢軍,王乃東,張勇. 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7(11)
[8]累及小腦后下動脈的椎動脈夾層動脈瘤(Ⅱ型)治療方法選擇和療效分析(單中心70例分析)[J]. 亞生江·麥麥提,陳功,劉盈君,鄭永濤,李京潤,雷宇,江漢強,倪偉,廖煜君,安慶祝,高超,徐鋒,田彥龍,徐斌,顧宇翔,冷冰.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 2017(02)
[9]Enterprise多支架重疊技術在未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中的應用[J]. 紀文軍,康慧斌,孫立倩,劉愛華,姜除寒,楊新健,李佑祥,吳中學. 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6(03)
[10]累及小腦后下動脈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血管內介入治療效果[J]. 何川,張鵬,張鴻祺.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5(12)
本文編號:32785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2785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