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外科論文 >

兩例嬰兒惡性型石骨癥病人的臨床和遺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5 01:19

  本文關鍵詞:兩例嬰兒惡性型石骨癥病人的臨床和遺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石骨癥是由于破骨細胞的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組異質性疾病。根據臨床表型,石骨癥可分為臨床表型最嚴重的嬰兒惡性型、臨床表型最輕的常染色體顯性型和臨床表型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型。嬰兒惡性型石骨癥是一種致命的疾病,患者壽命常常小于3歲。目前,已知有12個基因的突變可引起石骨癥,這其中,TCIRG1和CLCN7是最常見的致病基因,CLCN7基因的致病方式可以為常染色體隱性或常染色體顯性,但TCIRG1基因一般只在純合突變或者復合雜合突變時才致病。目前國外只有6例TCIRG1基因雜合性改變也致石骨癥的報道,而我國無此類報道。本研究對兩例嬰兒惡性型石骨癥患者進行臨床和遺傳研究,并跟蹤隨訪4-5年。病人1和病人2的發(fā)病年齡分別為7個月和2歲。表現(xiàn)為全身骨密度增高,“夾心餅”脊椎、“骨中骨”盆骨、“燒瓶樣”長骨等特征性的X線片表現(xiàn),有造血功能障礙、肝脾腫大、神經退行性變等并發(fā)癥,因此被確診。值得一提的是,病人2的壽命比一般嬰兒惡性型石骨癥的病人長,他最后一次復診的年齡為7歲。抽提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組DNA,設計覆蓋TCIRG1和CLCN7基因外顯子及其外顯子-內含子交界區(qū)域的引物,進行PCR擴增,Sanger測序PCR產物,分析測序結果。用生物信息學的方法分析、預測致病突變的突變效應。對于家系2,我們用TCIRG1基因附近的微衛(wèi)星標記和雜合度較高的SNP位點構建患者及其父母的單倍型;我們也用染色體微陣列分析技術檢測基因組的拷貝數(shù)目變異。在家系1中,我們在患兒基因組中發(fā)現(xiàn)了CLCN7基因的新的剪切位點突變c.285+1GA(IVS3+1 GA)和一個已知的錯義突變c.896CT(p.Ala299Val)。突變c.285+1GA位于第三個內含子的剪接供體上,生物信息學分析預測這個突變能干擾第3和第4個外顯子的剪接,從而截斷蛋白質碳端的711個氨基酸,使突變蛋白質失去所有的功能結構域。突變c.896CT是已知突變,其致病性已明確。對患兒父母的測序結果發(fā)現(xiàn)其父親攜帶突變c.285+1GA,其母親攜帶突變c.896CT。對患兒TCIRG1基因的檢測未發(fā)現(xiàn)致病性突變。在家系2中,測序結果示患兒TCIRG1基因外顯子5內存在一個4個堿基的雜合缺失突變c.449_452del AGAG(p.Gln149Glnfs16),由于該突變的移碼效應改變了閱讀框并提前引入終止密碼子,使得基因所編碼蛋白碳端的666個氨基酸被截斷,丟失了整個ATP酶V0復合結構域。患兒的父親也攜帶有該突變。對患兒CLCN7基因的測序未發(fā)現(xiàn)致病性突變。單倍型構建結果顯示,患兒和他父親都有同一致病單倍型。對患兒及其母親的染色體微陣列分析結果顯示,他們TCIRG1及CLCN7基因的拷貝數(shù)目是正常的。我們在患兒基因組中檢測到3個拷貝數(shù)目變異,但檢索數(shù)據庫發(fā)現(xiàn)這些拷貝數(shù)目變異都不具有臨床意義。對于患者父親攜帶致病突變卻不發(fā)病這個現(xiàn)象,可以用外顯不全來解釋。本研究對兩例嬰兒惡性型石骨癥病人進行臨床和遺傳研究,共發(fā)現(xiàn)了2個新突變和1個已知突變,擴大了TCIRG1及CLCN7基因的突變譜。在家系2中,我們闡明TCIRG1基因的雜合性突變也可能引起患兒發(fā)病,這是我國首例TCIRG1基因雜合性突變可能引起嬰兒惡性型石骨癥的報道。
【關鍵詞】:石骨癥 T細胞免疫調節(jié)子1 氯離子通道蛋白7 突變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26.8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縮略詞表8-12
  • 前言12-14
  • 第一章 材料與方法14-26
  • 1.1 臨床研究14-15
  • 1.1.1 石骨癥診斷標準14
  • 1.1.2 病例采集14
  • 1.1.3 正常對照14-15
  • 1.2 主要實驗儀器、試劑和耗材15-16
  • 1.2.1 主要實驗儀器15-16
  • 1.2.2 主要試劑和耗材16
  • 1.3 實驗方法16-26
  • 1.3.1 基因組DNA提取16-17
  • 1.3.2 PCR反應17-20
  • 1.3.3 Sanger測序20-21
  • 1.3.4 生物信息學分析21
  • 1.3.5 單倍型分析21-23
  • 1.3.6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23-26
  • 第二章 實驗結果26-37
  • 2.1 家系 126-31
  • 2.1.1 臨床研究結果26-28
  • 2.1.2 CLCN7基因28-31
  • 2.1.3 TCIRG1基因31
  • 2.2 家系 231-37
  • 2.2.1 臨床研究結果31-32
  • 2.2.2 TCIRG1基因32-34
  • 2.2.3 CLCN7基因34-35
  • 2.2.4 單倍型構建35-36
  • 2.2.5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36-37
  • 第三章 討論37-40
  • 第四章 結論40-41
  • 參考文獻41-47
  • 碩士期間所發(fā)論文47-48
  • 致謝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董其龍,柳健,丁躍軍,張捷;石骨癥──附2個家族的病例報道[J];罕少疾病雜志;2000年03期

2 邱水波,吳政光,龔小龍;家族性石骨癥──附8個家族24例報告[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00年03期

3 孫少鵬,張星火;父子同患石骨癥一例報告[J];北京醫(yī)學;2001年02期

4 秦偉,路國樹;石骨癥1例報告[J];中醫(yī)正骨;2001年04期

5 戴潛,蘭為順,吳漢斌;石骨癥1例[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04年03期

6 周培夫,張志強,胡仿乾;石骨癥誤診1例[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4年06期

7 賀文,徐梅,齊秋長,韓賽平,楊俊,湯學虎;石骨癥2例[J];罕少疾病雜志;2004年06期

8 趙書臣;郭勇;;嬰兒石骨癥1例[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9 袁年平;唐業(yè)斌;徐允鵬;;石骨癥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7年12期

10 趙艷紅;胡龍虎;范圣瑾;呂成芳;張卓;周晉;;石骨癥1例[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邵山;薛慧敏;李肇元;亓秀榮;董海營;薛志紅;;成人石骨癥一例(摘要)[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2 姜秀云;張海清;郭軍;管慶波;趙家軍;;石骨癥1例匯報[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3 高華;;石骨癥并發(fā)17顆恒牙埋伏1例的術前術后護理[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成立大會暨第六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6年

4 何光武;張貴祥;項華;王斌;何江波;成中意;汪守中;;石骨癥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郁婷婷;三種遺傳性疾病的基因診斷及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2 歐明林;石骨癥發(fā)病的分子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曾秉輝;兩例嬰兒惡性型石骨癥病人的臨床和遺傳研究[D];中山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兩例嬰兒惡性型石骨癥病人的臨床和遺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72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072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6cd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