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螺紋克氏針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17:12
【摘要】:目的:本課題是設計、制備一款改良螺紋克氏針;通過力學實驗,檢測其力學性能是否滿足臨床要求;通過動物實驗,評價改良螺紋克氏針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的效果。方法:實驗一:設計改良螺紋克氏針的螺紋段長度為60mm,大徑(Major diameter,d)1.5mm,小徑(Minor diameter,d1)1.20mm,螺距(pitch,P)0.35mm,牙型角(thread angle,α)60°,導程角(lead angle,γ)5°,選用1.5mm普通克氏針作為原材料、標準細牙螺紋板牙作為制作模具,制備改良螺紋克氏針。實驗二:⑴機械力學測試:分別將1.5mm改良螺紋克氏針(A組)、1.5mm普通克氏針(B組)、1.2mm普通克氏針(C組)在萬能力學試驗機行拉伸試驗、彎曲試驗、扭轉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⑵生物力學實驗:選取防腐處理的人體尺骨標本6具,12例;根據Regan-Morrey分型,制備尺骨冠狀突Ⅱ型骨折模型;每具標本分別采用1.5mm改良螺紋克氏針(A組)、1.5mm普通克氏針固定(B組),并在萬能力學實驗機行內固定物拔出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三:⑴選取體重相仿的成年比格犬16只,16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只,8例;根據ReganMorrey分型,制備比格犬右尺骨冠狀突Ⅱ型骨折模型;實驗組采用改良螺紋克氏針內固定,對照組采用普通克氏針內固定。分別于內固定術后當天、1周、2周、4周、8周、12周行X線片檢查,通過影像學觀察犬的右尺骨冠狀突骨折愈合情況及內固定物有無松動。⑵術后第12周取出內固定物,觀察內固定物的完整性,于內固定物取出術后1周行X線檢查,再次觀察尺骨冠狀突骨折愈合情況。結果:1.機械力學測試:在平均最大拉伸載荷、最大彎曲載荷、最大扭轉載荷方面,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優(yōu)于C組,B組優(yōu)于A組。在平均最大拉伸位移、最大扭轉角度方面,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優(yōu)于C組,B組優(yōu)于A組。在平均最大彎曲載荷時的平均最大位移方面,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生物力學測試:在平均最大拔出載荷、最大拔出載荷時的平均最大移位方面,A組與B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優(yōu)于B組。3.一般情況觀察:兩組比格犬均觀察至術后13周,皮膚切口均一期愈合。右尺骨冠狀突骨折內固定術后1~6天,患肢懸空;術后7~17天,患肢逐漸負重;術后18~21天時患肢完全負重。4.影像學觀察:(1)實驗組8例愈合良好;對照組5例愈合良好,1例畸形愈合,2例未愈合。兩組尺骨冠狀突骨折愈合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2)實驗組8例內固定物無松動;對照組5例內固定物無松動,3例內固定物松動。兩組內固定物松動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3)實驗組8例骨折塊無移位;對照組5例骨折塊無移位,3例骨折塊移位。兩組骨折塊移位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5.取出的內固定物完整性觀察:兩組內固定物取出過程順利,無斷針,完整性良好。結論:1.改良螺紋克氏針力學性能可靠,可滿足臨床需要。2.改良螺紋克氏治療犬尺骨冠狀突骨折,固定牢靠,不易松動,方便取出,是一較好的內固定材料。
【圖文】:
西門子公司生產醫(yī)療儀器廠生產機械工業(yè)部長春試驗機研究所生產螺紋克氏針的設計、制備為 1.5mm 的普通克氏針作為制作原材料,設計m,大徑(Major diameter,d)1.5mm,小徑(Mitch,P)0.35mm,牙型角(thread angle,α)60°, M1.5*0.35 的板牙模具。將克氏針與板牙模具固,前進速度為 5mm/s,勻速前進,前進 60mm 后(圖 1)。
A 組、B 組、C 組,進行拉伸實驗、彎曲實驗、扭轉實驗,每一組的每種實驗測試 5次,具體如下:拉伸試驗(圖 2):在萬能試驗機上,分別將三組樣本用夾具夾住相同位置(夾持間距 40mm,A 組夾持間距內為螺紋段),,設定加載速度為 2mm/min,調零后,機器自下而上施加載荷,直至標本斷裂,結束測試,記錄拉伸位移-載荷曲線。彎曲試驗(圖 3):在萬能試驗機上,分別將三組樣本置于支撐模具上(支撐間距 40mm,A 組支撐間距內為螺紋段),設定加載速度為 2mm/min,調零后,機器自上而下施加載荷,直至最大載荷由大變小,結束測試,記錄彎曲位移-載荷曲線。扭轉實驗(圖 4):在萬能試驗機上,分別將三組樣本用夾具夾住相同位置(夾持間距 40mm,A 組夾持間距內為螺紋段),設定加載速度為 30°/min,調零后,機器順時針施加載荷,直至標本斷裂,結束測試,記錄扭轉載荷-角度曲線。
【學位授予單位】:遵義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687.3
【圖文】:
西門子公司生產醫(yī)療儀器廠生產機械工業(yè)部長春試驗機研究所生產螺紋克氏針的設計、制備為 1.5mm 的普通克氏針作為制作原材料,設計m,大徑(Major diameter,d)1.5mm,小徑(Mitch,P)0.35mm,牙型角(thread angle,α)60°, M1.5*0.35 的板牙模具。將克氏針與板牙模具固,前進速度為 5mm/s,勻速前進,前進 60mm 后(圖 1)。
A 組、B 組、C 組,進行拉伸實驗、彎曲實驗、扭轉實驗,每一組的每種實驗測試 5次,具體如下:拉伸試驗(圖 2):在萬能試驗機上,分別將三組樣本用夾具夾住相同位置(夾持間距 40mm,A 組夾持間距內為螺紋段),,設定加載速度為 2mm/min,調零后,機器自下而上施加載荷,直至標本斷裂,結束測試,記錄拉伸位移-載荷曲線。彎曲試驗(圖 3):在萬能試驗機上,分別將三組樣本置于支撐模具上(支撐間距 40mm,A 組支撐間距內為螺紋段),設定加載速度為 2mm/min,調零后,機器自上而下施加載荷,直至最大載荷由大變小,結束測試,記錄彎曲位移-載荷曲線。扭轉實驗(圖 4):在萬能試驗機上,分別將三組樣本用夾具夾住相同位置(夾持間距 40mm,A 組夾持間距內為螺紋段),設定加載速度為 30°/min,調零后,機器順時針施加載荷,直至標本斷裂,結束測試,記錄扭轉載荷-角度曲線。
【學位授予單位】:遵義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68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燁明;劉俊陽;田旭;楊建華;東靖明;;鎖定鋼板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7年01期
2 李志永;呂守正;;尺骨冠狀突骨折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5年10期
3 陳紅衛(wèi);李軍;王子陽;仲飆;蔣協(xié)遠;;前內側入路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5年04期
4 陳輝東;馬軍;謝飛彬;葉桂峰;崔巖;楊鑌;;肘關節(jié)內側入路Herbert釘內固定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5年07期
5 楊光譜;田京;;尺骨冠突損傷的重建策略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5年02期
6 劉s
本文編號:2656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6564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