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外科論文 >

腰腹肌聯(lián)合鍛煉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9-05-10 17:51
【摘要】:目的:通過比較腰腹肌聯(lián)合鍛煉與單純腰背肌鍛煉在緩解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的影響,探討聯(lián)合腹肌鍛煉的有效性及必要性,為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制定功能鍛煉方案提供依據。方法:選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因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在漳州市解放軍175醫(yī)院骨科門診就診的符合標準的患者隨機編入兩組,最后共納入60例:對照組(單純腰背肌鍛煉組)30例,試驗組(腰腹肌聯(lián)合鍛煉組)3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規(guī)范的五點支撐式腰背肌鍛煉,每個動作從初始的15次/組逐步增加至60次/組(以不感到疲勞為度),3組/天,5天/周,堅持鍛煉6個月;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腹部收縮及仰臥卷腹鍛煉,腹肌鍛煉的每個動作從初始的15次/組逐步增加至30次/組(以不感到疲勞為度),3組/天,5天/周,堅持鍛煉6個月。分別在鍛煉前、鍛煉1個月、鍛煉3個月及鍛煉6個月時對兩組患者進行VAS評分、ODI評分及指地距離的比較,并比較每組患者鍛煉6個月與鍛煉前的VAS評分、ODI評分及指地距離的差異。在末次隨訪時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綜合療效評價。結果:研究結束時,對照組脫落4人,試驗組脫落2人,最后共54名患者獲得完整隨訪。完成隨訪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鍛煉前的VAS評分、ODI評分及指地距離,兩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鍛煉1個月時兩組患者的VAS評分、ODI評分及指地距離較鍛煉前無明顯變化,兩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鍛煉3個月時兩組患者的VAS評分、ODI評分、指地距離均有下降,且試驗組下降更快,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鍛煉6個月時兩組患者的VAS評分、ODI評分、指地距離較鍛煉前均有下降,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綜合療效評價,試驗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緩解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及改善腰椎的功能方面,腰腹肌聯(lián)合鍛煉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腰背肌鍛煉,有聯(lián)合腹肌鍛煉的必要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68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斌;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與康復[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年02期

2 吳建賢;王斌;李紅;胡勇;胡雪瑩;王明麗;;人巨細胞病毒感染對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年01期

3 吳建賢,王斌;定量有氧運動早期干預對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康復作用(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26期

4 金建軍,徐亞莉;推拿加腰背肌訓練對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療效及其機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年11期

5 王斌,吳建賢,王靜;主動運動與推拿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臨床隨機對照[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10期

6 陳曉晏;;2006年國家級《非特異性下腰痛基礎與臨床康復研究》繼教班暨第5屆安徽省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yī)學會學術年會在皖召開[J];安徽體育科技;2006年05期

7 李紅;吳建賢;洪永鋒;王斌;胡勇;蔡亦紅;胡雪影;王明麗;;人巨細胞病毒感染與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8 羅賢娥;賴建強;王楚懷;謝錦玲;許軼;陳杭軍;;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腰肌表面肌電特征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年06期

9 彭小文;張盤德;;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病因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年10期

10 黃雷;李軍漢;;電針結合腰腹肌訓練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丁獻軍;范順武;;非特異性下腰痛保守治療的研究進展[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2 王康玲;王楚懷;;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腰肌表面肌電特征的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頸椎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王斌;倪朝民;;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與康復[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4 吳建賢;王斌;;定量有氧運動早期干預對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康復作用[A];第四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5 詹暉;;對非特異性下腰痛治療方法的思考[A];第4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汪敏加;非特異性下腰痛功能特征分析及針對性康復計劃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2 姚衛(wèi)光;在校兒童和青少年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危險因素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腰椎坐位旋轉手法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及腰椎有限元初步探討[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5年

2 孫戴;推拿結合懸吊訓練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臨床療效評價[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3 郭永燦;臟腑別通針刺法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即時療效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4 曾源;奇經調氣針刺法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即時療效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5 江羿羲;健身氣功五禽戲功能鍛煉對非特異性下腰痛效應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孫美玲;內熱針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寧興明;鄭氏推拿手法配合核心肌力訓練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8 韓興廣;核心肌群訓練聯(lián)合“通督溫陽”針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臨床療效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9 喬鈞;肌內效貼配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D];上海體育學院;2017年

10 韓鳳;普拉提運動結合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臨床療效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4738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4738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19a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