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創(chuàng)通道鏡系統(tǒng)輔助改良經(jīng)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channel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Methods 105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three yea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channel system assisted with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5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incision open interbody fusion through the interforaminal foramen,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incision open interbody fusion.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2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9.2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channel endoscope assisted by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help the patients recover more quickl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WT5 "HZ] conclusion [WT5" BZ]
【作者單位】: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骨一科;
【分類號】:R68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全勝;王強;李文金;;泰寶痛消靈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療效評估[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趙廷虎;;微動棒固定技術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7年12期
3 王志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節(jié)段性融合[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年02期
4 付存磊;孫磊;寧廷民;鄒強;;2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手術治療隨訪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年17期
5 仇胥斌;莊明;程棟;劉杰;劉志偉;嚴偉洪;;后路斜向腰椎間融合術治療復發(fā)性腰椎間盤突出癥[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6 邵穎;;腰椎退行性改變的康復及自我訓練指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年35期
7 王洪偉;李長青;胡勇;周躍;項良碧;;術中肌電監(jiān)測在微創(chuàng)極外側椎間融合術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年14期
8 吳立忠;鄭忠;翁繩健;;椎間融合術腰4、5側方入路的研究[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6年06期
9 顏濱;樸慶右;肖建德;李振宇;閆洪印;;顯微鏡直視下經(jīng)前路頸椎間盤切除及椎間融合術[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7年05期
10 劉海明;潘兵;;單側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正骨;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峻華;伍峻松;樓險峰;張玉柱;余列道;林向進;;腰椎微創(chuàng)技術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A];2013中國工程院科技論壇暨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付存磊;孫磊;寧廷民;鄒強;;2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手術治療隨訪觀察[A];第21屆中國康協(xié)肢殘康復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泰山杯”全國骨科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摘要[C];2012年
3 方明;陸建猛;韋勇力;俞武良;王興武;;選擇性神經(jīng)根封閉在多節(jié)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定位診斷及術式選擇中的應用[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付存磊;孫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研究[A];第20屆中國康協(xié)肢殘康復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1年
5 楊雍;王炳強;李東;李錦軍;蘇楠;;手術治療高齡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探討[A];第十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6 蔡宏歆;范順武;趙鳳東;;腰椎椎間融合術后融合評價方法與標準的研究進展[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李玢;許文根;潘兵;盧一生;;后路椎間融合術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安全性[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李玢;;開放后路椎間融合術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A];浙江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30年慶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符楚迪;潘兵;;改良經(jīng)椎間孔腰椎間融合術治療復發(fā)性腰椎間盤突出癥[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王萍;胡中;畢昆華;;干擾電抽吸治療腰椎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趙津;微創(chuàng)腰椎間盤摘除及椎間融合術成功[N];天津日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裘炯華;李克功:“大陸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已經(jīng)很成熟”[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3年
3 顏秋雨 王冰 李偉 整理;切勿盲目追求脊柱微創(chuàng)[N];健康報;2012年
4 記者 馮競 通訊員 熊學莉 曾理;我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享譽國際[N];科技日報;2009年
5 記者 李珩 通訊員 曾理;我市完成首個脊柱微創(chuàng)直視手術[N];重慶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昆;單側與雙側TLIF術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中長期療效比較[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阿忍別克·哈布力汗;后外側融合與后路椎間融合術治療輕度腰椎滑脫的療效對比[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林喬;糖尿病對腰椎退行性疾病手術治療效果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6年
4 劉浪;經(jīng)后路Hybrid術式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療效及影像學分析[D];南華大學;2016年
5 于寧;WavefleX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融合術在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對比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曾令國;神經(jīng)影像學在腰椎極外側椎間融合術中椎體側方置釘?shù)某醪脚R床應用[D];南華大學;2016年
7 付存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8 徐子涵;北京地區(qū)職工腰椎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和術后死亡風險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9 夏樂;應用半剛性固定系統(tǒng)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臨床觀察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10 朱志強;超聲電導藥物透入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術后殘余腰腿痛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568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45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