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橋患者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29 13:13
本文選題:心肌橋 + 壁冠狀動脈 ; 參考:《蘭州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比較心肌橋患者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差異。方法:回顧性分析自200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住甘肅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心肌橋的患者(收縮期狹窄70%)采用傾向性評分方法按1:1配比38例手術治療患者與藥物治療組患者,分為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兩組,對其隨訪18.76±4.97個月,觀察了心功能變化、心電圖變化、心肌橋前端粥樣硬化情況、左室內(nèi)徑變化以及心絞痛的復發(fā)情況。結(jié)果:兩組患者術前主要的臨床資料和冠狀動脈造影資料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均為前降支心肌橋,經(jīng)過平均19個月的隨訪,手術治療組與藥物治療組在心絞痛復發(fā)、心電圖的改變上沒有明顯差異(P=0.641和P=0.866),左室內(nèi)徑(長徑、橫徑)的比對差異沒有顯著性(P=0.141和P=0.616),但手術治療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EF%)63.92±3.941高于藥物治療組61.61±3.852(P=0.028),術后心肌橋前端粥樣硬化發(fā)生率為18.4%明顯低于藥物治療組的31.6%(P=0.011)。在糖尿病組中,手術治療組的心功能優(yōu)于藥物治療組(P=0.011),在心電圖改變,左室內(nèi)徑改變及心肌橋前粥樣硬化變化的比較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非糖尿病組患者手術治療組心肌橋前端粥樣硬化明顯減少(P0.05),但在心絞痛復發(fā)、心電圖改變、左室內(nèi)徑變化上無明顯差異(P0.05)。結(jié)論:對于心肌橋的治療方式上,手術治療較藥物治療能有效增加患者EF值,減少心肌橋前端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但在心絞痛緩解、心電圖及左室內(nèi)徑的變化上沒有差異。糖尿病患者改善了患者的EF值,非糖尿病患者組有效抑制心肌橋前端粥樣硬化的進展,但在心絞痛緩解、心電圖及左室內(nèi)徑變化上兩組無明顯差異。
[Abstract]:Objective :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difference between surgical treatment and dru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bridge ( P = 0 . 01 and P = 0 . 616 ) ,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 . 01 and P = 0 . 616 ) .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5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葉新和;楊承建;徐欣;;冠狀動脈心肌橋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年01期
2 董敏;錢菊英;;冠狀動脈心肌橋研究現(xiàn)狀[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年05期
,本文編號:18200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8200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