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介導的ROS及線粒體通路在Azurin及其聯(lián)合化療藥物誘導骨肉瘤細胞凋亡的機制探討
本文關鍵詞:P53介導的ROS及線粒體通路在Azurin及其聯(lián)合化療藥物誘導骨肉瘤細胞凋亡的機制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P53 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 氧自由基 線粒體膜電位 細胞色素C 凋亡誘導因子 Bax 線粒體 凋亡
【摘要】:背景 骨肉瘤因其惡性程度高、轉移早,目前臨床上治療多采用手術配合化療、放療的綜合療法,但限于手術治療的致殘率高、假體功能差,放化療毒副反應大,晚期腫瘤容易形成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極易復發(fā),再次治療也極為棘手,故而骨肉瘤的遠期生存率較低,療效難如人意,傳統(tǒng)療法的局限使得骨肉瘤的新型療法如生物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和微生物純化產(chǎn)物治療正日益成為研究和臨床的焦點與熱點。 近年Yamada研究報道由假單孢細菌分泌的含銅細菌氧化還原蛋白Azurin,可以與P53蛋白結合形成復合體,抑制P53降解,從而穩(wěn)定P53蛋白。它在體外細胞試驗和體內(nèi)荷瘤裸鼠實驗中均可誘導P53野生型的單核巨噬細胞、黑色素瘤細胞、乳腺癌細胞凋亡,而在呈現(xiàn)P53突變或缺失的黑色素瘤細胞、乳腺癌細胞中細胞毒性大大降低,其細胞毒性具有明顯的P53選擇性。尤為關鍵的是,在惡性黑色素瘤細胞、乳腺癌細胞的裸鼠體內(nèi)移植瘤瘤塊中,野生型Azurin可以促使移植瘤退變,抑制移植瘤瘤塊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而裸鼠體內(nèi)卻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毒副作用。這一發(fā)現(xiàn)為活菌產(chǎn)物純化蛋白Azurin應用于臨床腫瘤治療帶來了希望和前景。 浙二骨科研究所楊迪生教授和苗旭東等人已經(jīng)對Azurin蛋白在人骨肉瘤細胞中開展了一系列體外細胞實驗研究。結果如下:Azurin抑制了骨肉瘤的生長,誘導P53野生型U20S細胞凋亡,而對正常肝臟L-02、P53突變型人骨肉瘤MG-63細胞毒性較小。對其分子機制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P53蛋白是其發(fā)揮凋亡效應的關鍵因素,Bax的線粒體移位、Bcl-2/Bax比例的下調(diào)、caspase-3,8活性增加、線粒體、細胞外Fas受體途徑都參與了Azurin誘導U20S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p53的主要功能在于阻滯細胞周期或者誘導細胞凋亡。在p53誘導的細胞凋亡信號途徑中有三個關鍵步驟:(i)氧化還原相關基因的轉錄誘導;(ii)形成的活性氧(ROS)的形成;(iii)線粒體成分的氧化降解,最終活化caspase導致細胞凋亡。 在骨肉瘤的化療中,藥物毒副反應較大,同時腫瘤由于反復給藥極易獲得耐藥性,復發(fā)率較高,因此遠期生存率較低。研究表明,腫瘤細胞對細胞凋亡逃避導致的細胞凋亡抵抗(resistance to apoptosis)是腫瘤耐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細胞內(nèi)活性氧自由基(ROS)及谷胱甘肽(GSH)還原體系狀態(tài)水平的改變與細胞凋亡密切相關。因此腫瘤細胞的耐藥性與其細胞內(nèi)的ROS水平差異密切相關。通過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GSH水平或升高ROS水平,可以增強化療藥物的凋亡誘導效應。 據(jù)此,我們推測Azurin上調(diào)p53轉錄活性,引發(fā)胞內(nèi)氧化還原狀態(tài)失衡,通過線粒體途徑誘導了細胞凋亡,同時,Azurin是否對骨肉瘤化療藥物順鉑(Cisplatin, CDDP)、氨甲喋呤(MTX)、阿霉素(ADM)和異環(huán)磷酰胺(IFO)具有化療增敏效應?并探討p53、GSH、ROS在Azurin化療增敏效應中的具體作用機制。 方法 本實驗選取三種P53不同基因型的骨肉瘤細胞株(p53野生型U20S、p53突變型MG-63、p53缺失型SAOS-2)以及一種p53野生型正常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MBCs),應用MTT比色法檢測細胞存活率,應用Annexin V、PI雙染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率Annexin V positive cell(%),通過流式細胞儀、熒光顯微鏡檢測線粒體膜電位(△Ψm)以及線粒體內(nèi)膜心磷脂氧化,通過細胞免疫熒光技術、激光共聚焦以及亞細胞器蛋白分離Western blot技術檢測線粒體內(nèi)外膜間蛋白CytochromeC(細胞色素C)、AIF(凋亡誘導因子)釋放進入細胞質、細胞質Bax移位線粒體,采用Western blot檢測線粒體核心凋亡蛋白Bcl-xL、MCL-1、XIAP、survivin、Bak、 Bid、tBid的表達,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活性氧(H202)、超氧陰離子(02-)以及一氧化氮(NO),通過酶標儀比色法檢測胞內(nèi)GSH、細胞外液GSH、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GSSG(氧化型GSH)、谷胱甘肽還原酶(GR)水平,報告基因質粒pp53-TA-luc和內(nèi)參Renilla-luc瞬時共轉染骨肉瘤細胞SAOS-2(null)、MG-63(mut)、U2OS (wt),熒光檢測儀檢測上述細胞熒光素酶活性,即p53基因的轉錄活性。并采用線粒體膜PT孔道抑制劑環(huán)孢菌素A(CsA);還原劑Catalase、NAC、 MnTBAP; GSH耗竭劑BSO; P53信號阻斷劑PFT-α從正反二個方向驗證,以明確線粒體、ROS、P53的具體作用機制。 結果 首先我們觀察了Azurin通過P53途徑誘導了腫瘤細胞凋亡。 為進一步明確Azurin的P53選擇性殺滅腫瘤機理,我們選取了其他組織來源的不同P53基因型背景的腫瘤細胞:攜帶野生型P53的人肝癌細胞系HepG2細胞株、肺癌細胞株A549、骨肉瘤細胞株U20S;具有P53突變型的肺癌細胞株H322、肝癌細胞株Huh-7細胞、骨肉瘤細胞株MG-63;呈現(xiàn)P53缺失型的肺癌細胞株H1299、肝癌細胞株Hep3B細胞、骨肉瘤細胞株SAOS-2;攜帶野生型P53的正常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MBCs)。并通過MTT法觀察了Azurin對上述細胞系細胞增殖的影響。 通過MTT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在肺癌、肝癌、骨肉瘤細胞株的不同P53基因背景的腫瘤細胞中,Azurin也同樣明顯抑制了攜帶野生型P53的HepG2、A549、U2OS細胞的增殖活性,與之相反,在P53功能性失活的細胞中,Azurin的細胞毒性明顯減弱。在上述細胞中,Azurin同樣表現(xiàn)出明顯的P53選擇性細胞毒性效應,同時對正常PMBCs細胞毒性較小。 在p53野生型U20S細胞中,經(jīng)Azurin處理后,caspase-3活性明顯增加,啟動Caspase級聯(lián)反應,PARP發(fā)生剪切,誘導細胞凋亡。反之,在p53突變型MG-63、p53缺失型SAOS-2細胞株中,Azurin上調(diào)的caspase-3激酶活性、Annexin V positive cell(%)均明顯減弱;試驗進一步采用P53信號阻斷劑PFT-α預孵育U20S細胞,觀察其對Azurin作用后的Cleaved-PARP蛋白、激酶caspase-3活性、Annexin V positive cell(%). MTT等指標的影響,我們發(fā)現(xiàn)PFT-a幾乎完全抑制了Azurin誘導的Caspase-3的活化、PARP的剪切、Annexin V positive (%)的上調(diào);從而證實了Azurin的細胞凋亡分子機理呈現(xiàn)P53依賴性。 其次我們檢測了Azurin誘導的線粒體損傷。 P53野生型細胞U20S經(jīng)Azurin作用后,JC-1紅綠熒光比值明顯下降,即線粒體膜電位(△Ψm)發(fā)生了降低;線粒體NAO熒光強度明顯降低,即線粒體內(nèi)膜心磷脂含量的減少,內(nèi)膜產(chǎn)生了脂質過氧化損傷,引起線粒體外膜通透性增加;細胞質蛋白Bax單體靶向移位聚集線粒體外膜,構型改變發(fā)生寡聚化,構成跨線粒體外膜的蛋白孔道,引發(fā)線粒體外膜通透性進一步增加。Bcl-2家族抑凋亡蛋白Bcl-xL和MCL-1、XIAP的蛋白表達水平自8h時間點開始降低,促凋亡蛋白Bak的表達量呈現(xiàn)時間依賴性上調(diào),同時截短型Bid(tBid)從4h時間點開始出現(xiàn),24h時間點tBid蛋白表達量達到峰值,Bid蛋白發(fā)生了剪切。與心磷脂結合的細胞色素c得以解偶聯(lián),線粒體內(nèi)外膜之間的蛋白Cytochrome C(細胞色素C)、AIF(凋亡誘導因子)經(jīng)蛋白孔道大量釋放進入細胞質,啟動caspase的級聯(lián)反應,激活下游效應器caspase-3,AIF進而易位細胞核,在核內(nèi)通過和DNA結合導致染色質聚集并斷裂。 值得注意的是,在p53突變型MG-63、p53缺失型SAOS-2細胞以及正常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MBCs)中,經(jīng)Azurin處理后,線粒體膜電位△Ψm、線粒體內(nèi)膜心磷脂含量均未見明顯改變,提示P53信號途徑與Azurin誘導的線粒體損傷有關。 為了明確線粒體途徑在Azurin誘導細胞凋亡中的作用,我們采用線粒體膜PT孔道抑制劑環(huán)孢菌素A(CsA)預先孵育U20S細胞,CsA明顯抑制了Azurin增強的caspase-3活性、Cleaved-PARP蛋白的上調(diào)以及細胞凋亡。但卻對Azurin誘導的胞內(nèi)的ROS水平上調(diào)、GSH水平降低近乎沒有影響,這提示線粒體通道開放事件發(fā)生較晚,是位于氧化還原系統(tǒng)失衡發(fā)生的下游事件。 再次,我們觀察了Azurin誘導的細胞內(nèi)氧化還原狀態(tài)失衡。 Azurin在P53野生型U20S細胞中,迅速引發(fā)DCF(H2O2), ethidium (O2-)熒光強度的顯著上調(diào),卻對DAF-FM (NO)熒光強度沒有影響,即Azurin主要引起了過氧化氫(H202)、超氧陰離子(02-)這二種自由基的上升,卻對一氧化氮(NO)沒有影響。 同時我們觀察了Azurin對U20S細胞GSH還原系統(tǒng)的影響,我們發(fā)現(xiàn)Azurin抑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的合成與酶的活性,氧化型GSSG含量大大增加,降低了GSH還原系統(tǒng)的抗氧化能力,誘發(fā)GSH釋放進入細胞外液,進一步耗竭細胞內(nèi)GSH,促發(fā)氧化還原系統(tǒng)失衡。 應用GSH的前體抗氧化劑NAC預處理P53野生型U20S細胞,我們發(fā)現(xiàn)NAC明顯抑制了Azurin誘導的胞內(nèi)GSH水平降低以及ROS上調(diào),也阻止了Azurin促發(fā)的線粒體膜電位的下降以及內(nèi)膜心磷脂的過氧化,并最終抑制了caspase活化介導的細胞凋亡。從而提示Azurin引發(fā)的胞內(nèi)氧化還原狀態(tài)失衡是介于線粒體損傷發(fā)生之前的上游事件。 試驗進一步采用還原劑過氧化氫(H202)酶Catalase預處理P53野生型細胞U2OS, Catalase抑制了Azurin誘導的胞內(nèi)ROS水平上調(diào)以及細胞凋亡,卻對Azurin所致的GSH水平降低沒有影響,這表明Azurin在U20S細胞中首先引發(fā)了GSH水平的下降,進而導致了氧自由基過氧化氫(H2O2)的積聚。GSH下降是先于ROS積聚發(fā)生的上游事件。 我們還采用超氧陰離子清除劑MnTBAP預處理P53野生型細胞U20S,,發(fā)現(xiàn)其對Azurin誘導的胞內(nèi)氧化應激、caspase活性均沒有影響,這表明雖然超氧陰離子水平呈現(xiàn)上調(diào),但其并未參與Azurin誘導的細胞凋亡。 同U20S細胞相比,P53突變型細胞MG63、p53缺失型SAOS-2經(jīng)Azurin處理后,過氧化氫(H2O2)、超氧陰離子(O2-)、細胞外液GSH、細胞內(nèi)GSH含量、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活性均未見明顯改變。 BSO抑制細胞內(nèi)GSH合成,P53突變型MG63、p53缺失型SAOS-2細胞經(jīng)BSO作用后,胞內(nèi)GSH顯著下降,氧自由基水平急劇增高,線粒體△Ψm明顯降低,線粒體內(nèi)膜脂質發(fā)生過氧化,Caspase活化,誘導細胞發(fā)生凋亡。BSO模擬了Azurin在U20S中的細胞毒性效應。 上述結果表明GSH耗竭、ROS的積聚在Azurin誘導的細胞凋亡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且氧化應激有可能受p53途徑調(diào)控。 最后,我們觀察了P53信號通路、氧化應激、線粒體損傷、細胞凋亡間的相互關系。 我們將報告基因質粒pp53-TA-luc和內(nèi)參Renilla-luc瞬時共轉染肺癌細胞株H1299(null). H322(mut)、A549(wt);肝癌細胞株Hep3B (null). Huh-7(mut)、 HepG2(wt);骨肉瘤細胞株SAOS-2(null)、MG-63(mut)、U20S (wt),熒光檢測儀檢測熒光素酶活性,我們發(fā)現(xiàn)Azurin增強了p53基因的轉錄活性。 試驗進一步采用p53抑制劑PFT-α(pifithrinalpha,PFT-α)干擾試驗,阻斷U2OS的P53信號途徑,結果顯示PFT-α的預處理抑制了Azurin觸發(fā)的GPX活性降低、GSH下降、ROS上調(diào);線粒體膜電位△Ψm降低、內(nèi)膜心磷脂氧化;Bax移位線粒體;細胞色素C、AIF釋放進入胞質。這表明Azurin介導的氧化還原狀態(tài)失衡、線粒體損傷受p53信號途徑調(diào)控。 此外,實驗結果還顯示:在U2OS細胞中,NAC預處理抑制了Azurin上調(diào)的P53轉錄活性,而GSH耗竭劑BSO則在U2OS細胞中模擬了Azurin上調(diào)的P53轉錄活性,從而提示氧化還原狀態(tài)的失衡正反饋激活了P53信號途徑。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P53信號通路及其調(diào)控的GSH代謝、ROS水平、線粒體途徑,在Azurin誘導的靶細胞凋亡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我們選取骨肉瘤化療常用藥物如順鉑(Cisplatin, CDDP).氨甲喋呤(MTX)、阿霉素(ADM)和異環(huán)磷酰胺(IFO),在U20S、MG-63、SAOS-2細胞中,進行Azurin的藥物增敏活性篩選,以驗證小劑量Azurin聯(lián)合低濃度化療藥物是否對骨肉瘤細胞的殺傷具有增敏效應?并就P53、ROS、GSH在其中的分子機制進一步探討。 在順鉑、氨甲喋呤的藥敏試驗中,在U2OS細胞中,MTT顯示,低劑量Azurin顯著增加順鉑、氨甲喋呤的細胞毒性,聯(lián)合給藥具有協(xié)同效應。同時,也引發(fā)了GSH下降、ROS增加。還原劑NAC p53抑制劑PFT-α(pifithrinalpha,PFT-a)預處理U20S后,明顯抑制了聯(lián)合給藥組所致的GSH降低、ROS上調(diào)以及細胞存活率的下降。而在P53功能缺失的其余二株MG-63、SAOS-2細胞中,聯(lián)合給藥組缺乏協(xié)同效應,同時,MG-63、SAOS-2胞內(nèi)GSH、ROS水平也幾乎沒有改變。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了在Azurin聯(lián)合順鉑、氨甲喋呤組的增敏效應中,P53及其調(diào)控的氧化還原狀態(tài)失衡尤為關鍵。 在阿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的藥敏試驗中,有趣的是,在三種MG-63、SAOS-2、 U2OS細胞中,小劑量Azurin都顯著增強了阿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的細胞毒性,在聯(lián)合給藥中,我們沒有觀察到GSH下降、ROS增加,還原劑NAC、p53抑制劑PFT-α(pifithrinalpha,PFT-α)的預處理對聯(lián)合給藥組所致的細胞存活率的下降也近乎沒有影響,從而提示在MG-63、SAOS-2、U2OS中,Azurin對阿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細胞毒性的增敏效應與P53、ROS途徑無關。這表明在P53功能性缺失的腫瘤細胞中,Azurin也可對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具有協(xié)同增敏效應,從而避免其局限于P53野生型腫瘤細胞。 此外,試驗還發(fā)現(xiàn)對于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細胞,Azurin聯(lián)合順鉑、氨甲喋呤、阿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給藥組的細胞毒性相對較小。這意味著,聯(lián)合給藥組既避免了單獨給藥時腫瘤細胞的獲得性耐藥,又使得其對正常體細胞的毒副反應大大降低。 結論 綜上所述,在楊迪生教授、苗旭東等人的工作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探討了P53、 ROS、線粒體途徑在Azurin細胞毒性中的分子機制:Azurin增強p53轉錄活性↑→p53胞內(nèi)水平↑→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GSH↓→ROS↑→線粒體內(nèi)膜心磷脂氧化→線粒體膜電位(△Ψm)↓→Bax移位線粒體→細胞色素C、AIF釋放進入胞質→激活線粒體途徑→caspase活化→骨肉瘤細胞凋亡。P53基因調(diào)控的氧化還原狀態(tài)失衡(GSH耗竭和ROS增高)在其中尤為關鍵。此外,通過P53依賴性或者非P53依賴性途徑,Azurin與低劑量化療藥物如順鉑(Cisplatin, CDDP)、氨甲喋呤(MTX)、阿霉素(ADM)和異環(huán)磷酰胺(IFO)的聯(lián)合給藥具有協(xié)同效應,Azurin對上述化療藥物體外骨肉瘤細胞的細胞毒性具有增敏效應,其P53依賴性增敏機制與P53調(diào)控的氧化應激密切相關,而其不依賴于P53的增敏機制則與氧自由基水平無關。 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將不僅有助于發(fā)現(xiàn)Azurin的可能作用靶點以及信號通路,還為Azurin的臨床前期開發(fā)應用提供充分的實驗依據(jù),也為今后Azurin應用于臨床骨肉瘤化療的聯(lián)合用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分子策略。
【關鍵詞】:P53 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 氧自由基 線粒體膜電位 細胞色素C 凋亡誘導因子 Bax 線粒體 凋亡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58.1
【目錄】:
- 致謝5-6
- 中文摘要6-14
- Abstract14-24
- 中英文縮略語表24-28
- 引言28-35
- 實驗材料與方法35-46
- 1.1 實驗材料及儀器設備35-38
- 1.1.1 細胞系35
- 1.1.2 主要儀器設備35-36
- 1.1.3 藥品和試劑36-38
- 1.2 實驗方法38-46
- 1.2.1 細胞復蘇38
- 1.2.2 細胞培養(yǎng)38
- 1.2.3 外周血單核細胞分離38
- 1.2.4 MTT法測細胞增殖38-39
- 1.2.5 中位效應法判斷不同濃度Azurin與化療藥物聯(lián)用對各種細胞系凋亡的影響39-40
- 1.2.6 Annexin V-FITC/PI檢測Annexin V 陽性細胞40
- 1.2.7 Caspase酶活性檢測40-41
- 1.2.8 Luciferase報告基因檢測41
- 1.2.9 線粒體內(nèi)膜心磷脂脂質氧化的檢測41
- 1.2.10 線粒體膜電位的檢測41-42
- 1.2.11 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檢測42
- 1.2.12 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檢測42
- 1.2.13 細胞外GSH含量檢測42-43
- 1.2.14 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活性的檢測43
- 1.2.15 免疫熒光定位檢測細胞色素C、AIF、bax亞細胞器定位43
- 1.2.16 蛋白兔疫印跡(Western blot)檢測目的蛋白的表達43-45
- 1.2.17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45-46
- 實驗結果與討論46-128
- 2.1 Azurin通過P53途徑誘導腫瘤細胞凋亡46-54
- 2.1.1 Azurin對不同組織來源、不同P53基因型背景的腫瘤細胞增殖的影響46-50
- 2.1.2 Azurin誘導了不同組織來源的P53野生型腫瘤細胞發(fā)生凋亡50-51
- 2.1.3 Azurin誘導骨肉瘤細胞凋亡的P53依賴性機制51-54
- 2.2 Azurin誘導的線粒體損傷54-70
- 2.2.1 Azurin誘導線粒體膜電位的下降54-58
- 2.2.2 Azurin誘導線粒體內(nèi)膜心磷脂過氧化58-60
- 2.2.3 Azurin誘導線粒體細胞色素C釋放進入細胞質60-61
- 2.2.4 Azurin誘導AIF釋放進入細胞質和細胞核61-62
- 2.2.5 Azurin誘導Bax線粒體的移位62-65
- 2.2.6 Azurin對U20S細胞的凋亡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65-68
- 2.2.7 線粒體PT孔道的開放在Azurin誘導細胞凋亡中的作用68-70
- 2.3 Azurin誘導的細胞內(nèi)氧化還原狀態(tài)失衡70-90
- 2.3.1 Azurin引發(fā)的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的變化70-75
- 2.3.2 Azuri對GSH還原系統(tǒng)的影響75-79
- 2.3.3 抗氧化劑Catalase、NAC、MnTBAP預孵育對Azurin細胞毒性效應的影響79-85
- 2.3.4 GSH耗竭在Azurin誘導細胞凋亡中的作用機制85-90
- 2.4 P53信號通路、氧化應激、線粒體損傷、細胞凋亡間的相互關系90-108
- 2.4.1 氧化應激以及P53信號通路對細胞色素C、AIF釋放進入胞質的影響90-97
- 2.4.2 氧化應激以及P53信號通路對Bax移位線粒體的影響97-101
- 2.4.3 P53信號通路對Azurin誘導線粒體損傷的影響101-102
- 2.4.4 P53信號通路對Azurin誘導的ROS水平增高、GSH含量降低的影響102-104
- 2.4.5 氧化應激對p53基因轉錄活性的影響104-108
- 2.5 Azurin對化療藥物細胞毒性的增敏效應及其分子機制108-128
- 2.5.1 Azurin分別對順鉑、氨甲喋呤、阿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化療藥物的骨肉瘤細胞毒性的增敏效應108-113
- 2.5.2 抗氧化劑NAC、P53信號阻斷劑PFT-α對Azurin化療藥物細胞毒性增敏效應的影響113-116
- 2.5.3 Azurin分別聯(lián)合順鉑、氨甲喋呤、阿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給藥引發(fā)骨肉瘤細胞胞內(nèi)氧自由基水平的改變116-120
- 2.5.4 Azuirn分別聯(lián)合順銷、l#甲喋呤、阿霉素、異環(huán)雄酸胺給藥對GSH還原系統(tǒng)的影響120-123
- 2.5.5 抗氧化劑NAC、P53信號阻斷劑PFT-α對Azurin聯(lián)合化療藥物處理組所致細胞氧化應激的影響123-126
- 2.5.6 Azurin分別與順鉑、氨甲喋呤、阿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給藥對正常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MBCs)活性的影響126-128
- 全文總結128-132
- 參考文獻132-140
- 綜述140-174
- 參考文獻157-174
- 個人簡歷17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玉生;秦紅霞;苗金紅;楊迪生;許建中;張國富;;TRAIL聯(lián)合順鉑對橫紋肌肉瘤細胞Fas表達和caspase3活性的影響[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年06期
2 高翔;楊迪生;葉招明;;蛋白酶體抑制劑聯(lián)合TRAIL殺傷骨肉瘤細胞的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06年04期
3 徐玉生;楊迪生;;TRAIL蛋白與順鉑協(xié)同誘導橫紋肌肉瘤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06年02期
4 苗旭東,楊迪生,葉招明,徐榮臻,張桂娣;細菌氧化還原蛋白azurin誘導U2OS細胞凋亡過程中caspase-3的活化[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4年09期
5 徐玉生,陶惠民,陳維善,楊迪生;TRAIL與順鉑協(xié)同誘導橫紋肌肉瘤細胞凋亡時Fas和cFLIP表達的改變及其意義[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4年10期
6 解先寬,楊迪生,葉招明,陶惠民;反義c-myc對增強順鉑引起骨肉瘤細胞凋亡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5年07期
7 苗旭東;楊迪生;葉招明;徐榮臻;馮潔;黃新;;Fas抗原和caspase-8調(diào)控細菌氧化還原蛋白azurin誘導的人骨肉瘤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6年03期
8 徐玉生;苗金紅;王利民;王義生;許建中;楊迪生;;TRAIL和順鉑對橫紋肌肉瘤細胞凋亡時caspase-3活性和線粒體膜電位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7年01期
9 解先寬;楊迪生;葉招明;陶惠民;;腺病毒介導反義c-myc聯(lián)合咖啡因在骨肉瘤化療中增效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7年11期
10 嚴曉波;高翔;馮潔;師鐘麗;楊迪生;;蛋白酶體抑制劑MG132誘導caspase-8依賴的骨肉瘤細胞凋亡機制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8年02期
本文編號:818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81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