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葛根素治療白癜風臨床觀察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探討
本文關鍵詞:外用葛根素治療白癜風臨床觀察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白癜風 黑素細胞 葛根素 吡美莫司 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 酪氨酸酶
【摘要】:目的觀察外用1%、3%、5%葛根素乳膏治療局限型白癜風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并探討葛根素對正常人黑素細胞黑素合成的影響及可能的作用機制。方法臨床觀察;124例局限型白癜風患者進入該對照研究,有同一部位兩塊以上白斑,一靶白斑使用葛根素乳膏,另一靶白斑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完成為期3個月的隨訪,并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行白癜風面積VASI評分、測相對黑素指數(RMI)、拍照。實驗室研究:噻唑藍(MTT)法、NaOH裂解法觀察葛根素對黑素細胞增殖及黑素合成作用,Western蛋白印跡法檢測葛根素對黑素細胞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關蛋白1(TRP-1)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RT-PCR法檢測葛根素對黑素細胞MITF、TYR、TRP-1 mRNA的影響。結果臨床觀察結果:使用葛根素乳膏顯效7例(5.65%),好轉30例(24.19%),有效率為29.84%;使用1%吡美莫司乳膏顯效11例(8.87%),好轉35例(28.23%),有效率為37.10%;但兩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460)。124例患者使用葛根素乳膏、吡美莫司乳膏治療前后的RMI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均為0.000),兩種藥物對比,RMI值亦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25);兩種藥物治療前后VASI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124例入選患者中年齡≤16歲的68例,使用葛根素乳膏有效率為38.2%,使用吡美莫司乳膏的有效率為36.76%;年齡16歲有56例,使用葛根素乳膏有效率為17.8%,使用吡美莫司乳膏的有效率為33.93%;葛根素組內不同年齡組兩者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3)。124例白癜風患者中白斑部位位于面頸部72例,使用葛根素乳膏有效率為40.3%,使用吡美莫司乳膏有效率為44.44%;白斑位于軀干52例,使用葛根素乳膏有效率15.4%,使用吡美莫司乳膏有效率為23.07%;葛根素組與吡美莫司組內不同白斑部位療效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分別為0.017,0.003)。124例患者中病程≤12個月的58例,使用葛根素乳膏有效率為31.0%,吡美莫司組有效率為39.66%;病程12月的66例,使用葛根素有效率為28.8%,吡美莫司有效率為31.28%;兩者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實驗研究結果:1~40μmol/L濃度范圍內葛根素對體外培養(yǎng)的黑素細胞增殖影響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正常對照組相比,40μmol/L葛根素促進黑素細胞的黑素合成作用最明顯(P0.05),并可顯著增加MITF、TYR、TRP-1 mRNA及蛋白的表達(P0.05)。40μmol/L葛根素使MITF、TYR、TRP-1的蛋白表達量分別比正常對照組增加8.69%,10.28%和10.58%(P0.05);并使MITF、TYR、TRP-1的mRNA表達量分別比正常對照組增加2.48倍,1.91倍和1.63倍(P0.05)。結論葛根素乳膏對年齡小于16歲的兒童白癜風療效較好,且對于面頸部白斑療效較軀干部位療效好。葛根素乳膏治療局限型白癜風的療效與1%吡美莫司乳膏相當,且安全性較好。葛根素可能可通過上調控MITF而上調TYR、TRP-1,從而促進黑素的合成,此實驗室實驗可為臨床葛根素治療白癜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白癜風 黑素細胞 葛根素 吡美莫司 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 酪氨酸酶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58.41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第一部分 臨床觀察11-18
- 一、材料與方法11-13
- (一) 臨床觀察材料與方法11-13
- 1. 研究對象11
- 2. 入選標準11
- 3. 排除標準11
- 4. 試驗方法11-12
- 5. 療效標準及統(tǒng)計學方法12-13
- 二、結果13-18
- (一) 外用葛根素、吡美莫司乳膏療效與白癜風患者年齡、病程、部位的關系13-14
- (二) 外用葛根素、吡美莫司乳膏前后RMI、VASI評分14-15
- (三) 葛根素與吡美莫司乳膏臨床療效比較15-17
- (四) 安全性17-18
- 第二部分 實驗研究18-29
- 一、實驗材料與方法18-21
- (一) 實驗材料18-19
- 1. 試劑18
- 2. 藥物配置18
- 3. 實驗細胞18
- 4. 主要實驗儀器18-19
- (二) 實驗方法19-20
- 1. 細胞培養(yǎng)19
- 2. MTT法測定黑素細胞活性19
- 3. 黑素含量測定19-20
- 4. 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MITF、TYR、TRP-1的蛋白表達20
- 5. 實時PCR檢測MITF、TYR、TRP-1的mRNA表達20
- (三) 統(tǒng)計學分析20-21
- 二、實驗結果21-24
- (一) 不同濃度葛根素對黑素細胞增殖率的影響21
- (二) 40 μ mol/L葛根素對黑素合成的影響21-22
- (三) 40 μ mol/L葛根素對MITF、TYR、TRP-1蛋白表達的影響22
- (四) 40 μ mol/L葛根素對MITF、TYR、TRP-1 mRNA表達的影響22-24
- 三、分析與討論24-28
- 四、小結28-29
- 結論29-30
- 參考文獻30-36
- 致謝36-37
- 附:文獻綜述37-44
- 參考文獻41-44
- 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琴,盧集森;葛根素的臨床應用新進展[J];廣州醫(yī)藥;2001年04期
2 周志懷,李建芬,張增謙;葛根素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藥;2002年06期
3 蘇旭輝;葛根素的臨床應用[J];張家口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金建軍,張中樂,王素玲,常永超;葛根素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2年04期
5 張寧,馬建芳;葛根素的臨床應用[J];海峽藥學;2003年05期
6 趙軍;葛根素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師;2003年09期
7 胡海濤;;葛根素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2003年06期
8 黃光輝,劉惠芳;葛根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5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4年03期
9 馮德輝;葛根素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4年05期
10 秦文,董興兵,楊勤;葛根素的臨床應用新進展[J];中國藥業(yè);2004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津玲;;葛根素的臨床應用進展[A];新世紀全國中藥研究暨中藥房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2 梁劍平;;葛根素提取工藝研究[A];第二屆中草藥提取關鍵技術與提取物產業(yè)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陶志勛;;葛根素的臨床應用進展[A];2004年全國中藥研究暨中藥房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趙紅;李成建;;葛根素不良反應[A];第四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屈凌波;王玲;陳曉嵐;趙玉芬;;7-磷酰化葛根素與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A];第七屆全國磷化學化工暨第四屆海峽化學生物學、生物技術與醫(yī)藥發(fā)展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6 馬文紅;龔軍英;閆享福;鄭茜予;;葛根素的現代應用概況(綜述)[A];2006第六屆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立實;丁曉琴;;葛根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應用現狀[A];第二屆中國西部營養(yǎng)學術會議專題報告及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李洪玉;戴詩文;壽旦;章建民;;葛根中葛根素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A];第九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大會報告及論文集[C];2007年
9 張立實;;葛根素生物學作用研究進展(綜述)[A];第四屆第二次中國毒理學會食品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與營養(yǎng)食品所毒理室聯合召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曲濤;周繡棣;慕宏杰;魏俊花;孫考祥;;樹枝狀聚合物聚酰胺-胺對葛根素在角膜上皮細胞攝取及滲透的影響[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副主任醫(yī)師 羅建國;葛根素可用治多種疾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2 李立安;葛根素的臨床新用[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3 劉海文;葛根素治療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4 陶春祥;葛根素的臨床應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5 王利;魏品康;秦志豐;研究揭示:葛根素可解決腫瘤MDR難題[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6 常怡勇;注意葛根素的不良反應[N];醫(yī)藥經濟報;2004年
7 楊嘉珍邋歐陽作憲;葛根素對腦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8 楊衛(wèi)彬;葛根素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觀察[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9 程書權;葛根素的臨床應用[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10 青云;葛根素制劑的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靜;葛根素對慢性缺血誘發(fā)的血管性癡呆大鼠認知功能障礙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曾艷平;葛根素聯合5-FU對肝癌細胞SMMC7721作用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3 楊希;葛根素作為牙周炎宿主調節(jié)治療藥物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4 李耿;克服溶血的復方葛根素注射制劑生物評價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5 潘洪平;葛根素的吸收動力學及對腦缺血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羅承鋒;葛根素固體脂質納米粒的藥動學及其代謝產物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7 吳純潔;葛根素眼用新型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李翼飛;葛根素特異性敲除技術方法及應用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9 孫曉輝;葛根素治療糖尿病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閆莉萍;葛根素心肌保護,調節(jié)血脂和舒血管的藥理作用機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閆春林;葛根素對MPP+誘導的SH-SY5Y細胞凋亡過程中p53及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D];河北聯合大學;2014年
2 陳貴洪;地塞米松聯合葛根素治療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實驗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3 粟鳳;葛根素預處理對缺氧/復氧損傷后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D];貴陽醫(yī)學院;2015年
4 康鑫;葛根素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及信號調控機制的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5 賴松青;葛根素抗大鼠離體心臟缺氧復氧損傷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6 孫艷;葛根素下調組織蛋白酶B抑制TGF-β誘導HUVEC細胞凋亡的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7 周禮仕;芪燈明目膠囊化學成分分析與質量控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8 金鑫;葛根素聯用沙格列汀對糖尿病大鼠血糖、腎臟纖維化及高糖誘導系膜細胞增殖的影響[D];皖南醫(yī)學院;2015年
9 國海東;葛根素高效檢測、分離及穩(wěn)定性和增溶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施榮楓;利用免疫分析法解析葛根素在正常大鼠和MCAO模型大鼠中的藥代動力學特征[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8055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80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