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患者外周血單一核細胞對鏈球菌M6蛋白反應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0 14:28
背景與目的:銀屑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疾病,有多種原因可誘發(fā),現(xiàn)多認為點滴型銀屑病是由T細胞介導的與A族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炎癥性皮膚病。有人提出鏈球菌M6蛋白作為一種細菌性超抗原在點滴型銀屑病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超抗原是一類具有強烈刺激T細胞增殖潛能的微生物蛋白家族,研究認為超抗原在其作用中是通過刺激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繼而釋放大量細胞因子而發(fā)揮作用的。經研究發(fā)現(xiàn)鏈球菌M6蛋白與人類50KDI型角蛋白存在高度的氨基酸同源系列,這些同源序列主要包括構成α-螺旋結構的七肽重復序列。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從點滴型銀屑病患者咽部感染菌群中分離出β溶血性鏈球菌,從中鑒定培養(yǎng)并提純了M6蛋白,并發(fā)現(xiàn)點滴型銀屑病患者血清中M6蛋白抗體滴度明顯高于斑塊型銀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初步證實點滴型銀屑病與鏈球菌M6蛋白可能相關。本實驗目的為進一步研究探討A族β溶血性鏈球菌M6蛋白在點滴型銀屑病發(fā)病中是否具有細菌超抗原作用機制。 方法:1.應用已提純的M6蛋白,刺激點滴型銀屑病患者外周血單一核細胞(PBMC),觀察PBMC對極微量M6蛋白(100ng)的增殖反應,并與斑塊型和正常人群進行對照;同時采用目前公認并研究較多的葡萄球菌腸毒素B(SEB)作為超抗原對照,以破傷風類毒素(TT)作為普通抗原對照,以RPMI-1640作為空白對照。具體如下:收集確診的點滴型、斑塊型銀屑病病例各30例及正常體檢人員30名,各抽取靜脈血4mL,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得到PBMC,用RPMI-1640培養(yǎng)液配制成1×10~9/L細胞懸液,每孔100μL加入40孔細胞培養(yǎng)板,分別加入濃度為1mg/L的M6蛋白、SEB、TT、RPMI-1640 第四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各100pL,37℃、5%CO。飽和濕度下培養(yǎng)6d,于培養(yǎng)結束前4h,每孔加入MTT 20pL,培養(yǎng)結束后加入甲蹦50卜L,應用自動酶標儀壩定雙波長(570urn,455urn) 光密度值。同時觀察了其中 12例點滴型銀屑病患者應用不同濃度門 mg/L。 Zing/L、4mg/L、sing/L)M6蛋白、SEB引起 PBMC增殖反應的變化。2.檢壩g 20例點滴型銀屑病患者PBMC經M6蛋白刺激72h培養(yǎng)上清中IFN-Y及IL4 含量變化。具體方法為:點滴型銀屑病患者 20例,將所得細胞懸液,每孔 lmL 加入 24孔細胞培養(yǎng)板,分別加入 M6蛋白、RPMIq(空白對照)各 100pL, 收集培養(yǎng)72h上清液300HL,離心后毛0C凍存待測。檢測采用雙抗夾心 ABC*LISA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要求進行操作。 結果:1.濃度 ling/L的 M6蛋白 100pL(100n)可引起點滴型銀屑病 患者P**C明顯增殖,與*T對比差異非常顯著(平均光密度值分別為0二3土0.05、 0.IO士0刀3,P(0刀01),而*T與空白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C對*6蛋 白的反應在點滴型銀屑病與斑塊型銀屑病及正常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分別為 0.2310.05與0.1510.06、0.1710.04,P(0.001)。SEB弓起點滴型及斑塊型銀屑 病組PBMC的增殖反應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M6蛋白和SEB引起點滴 型銀屑病患者PBMC的增殖反應不因其濃度的增加而增強。二.點滴型銀屑病患 者PBMC經M6蛋白刺激培養(yǎng)72h后IFN-Y明顯增加,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 非常顯著(A4。。分另為0.7310.33、0.24f0.16,P(0刀of)。M6蛋白束激組及空 白對照組培養(yǎng)72h后IL-4含量無明顯變化。 結論:1.極微量M6蛋白可致使點滴型銀屑病患者PBMC明顯增殖,而相 同量的普通抗原未能出現(xiàn)同樣結果;這種增殖反應不因M6蛋白濃度增加而增 強。在點滴型銀屑病發(fā)病中溶血性鏈球菌M6蛋白可能是作為細菌性超抗原刺 激T細胞大量增殖而發(fā)揮作用。2.M6蛋白刺激點滴型銀屑病患者PBMC增殖 后引起了 TM細胞因子 IFN-Y含量明顯增加,而 ThZ細胞因子巳-4無變化。 M6蛋白的作用可能是作為細菌性超抗原刺激淋巴細胞大量增殖并產生Thl細 5 第四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胞因子而發(fā)揮作用的。 我們的研究顯示:從點滴型銀屑病患者咽部菌群中分離提純的鏈球菌M6 蛋白與點滴型銀屑病關系密切,其作用機制可能是作為一種細菌性超抗原刺激 點滴型銀屑病患者淋巴細胞大量增殖并產生 IFN1等 Th細胞因子,破壞機體 Th/ThZ平衡而發(fā)揮作用的。
【學位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R758.63
【文章目錄】:
英文縮略語表
主要技術路線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獻回顧
前言
第一部分 銀屑病患者PBMC對溶血性鏈球菌M6蛋白增殖反應的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第二部分 鏈球菌M6蛋白刺激引起點滴型銀屑病患者PBMC細胞因子改變的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總結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48801
【學位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R758.63
【文章目錄】:
英文縮略語表
主要技術路線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獻回顧
前言
第一部分 銀屑病患者PBMC對溶血性鏈球菌M6蛋白增殖反應的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第二部分 鏈球菌M6蛋白刺激引起點滴型銀屑病患者PBMC細胞因子改變的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總結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趙廣,馮曉玲,那愛華,蔡瑞康,杜孝元,梅英杰;點滴狀銀屑病患者咽部菌群調查及鏈球菌抗體的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9年05期
2 趙廣,馮曉玲,江永強,蔡慶,那愛華,蔡瑞康,杜孝元,梅英杰;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銀屑病患者咽部菌群中M6蛋白[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年02期
3 趙廣,馮曉玲,那愛華,曹晉桂,劉文華;銀屑病患者血清中鏈球菌M6蛋白抗體的檢測[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年04期
4 張理濤,陳學榮,殷金珠;β溶血型鏈球菌誘發(fā)點滴型銀屑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9年02期
5 張峻嶺,陳學榮,殷金珠;銀屑病患者淋巴細胞對葡萄球菌和鏈球菌超抗原刺激的增殖反應[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9年02期
6 張理濤,高興華,陳洪鐸,呂克己,陳學榮,殷金珠;鏈球菌抗原刺激的銀屑病患者外周血單一核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檢測[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年05期
本文編號:28488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8488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