銥(Ⅲ)多吡啶配合物抗黑色素瘤活性研究
【圖文】:
1.2 金屬類抗癌藥物的研究進展1.2.1 鉑(Platinum,Pt)類金屬抗癌藥20 世紀 60 年代,在一次實驗中,Rosenberg 等[9]偶然發(fā)現(xiàn)鉑電極的電解產(chǎn)物對大腸桿菌的分裂具有抑制作用。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他們對鉑的多種配合物進行了檢測,,并成功發(fā)現(xiàn)了順鉑這一對細胞的分裂具有極強的抑制作用的配合物。這一研究成果揭開了針對金屬配合物類抗癌藥物的研究的序幕。目前,對于鉑類抗癌藥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變配合物結構與改換藥物遞送方法這兩方面上。多個實驗證明,可以通過增加或改變功能性配體及特異性配體,或使用納米遞送給藥等方式,將鉑類金屬抗癌藥物靶向遞送至病灶處,繼而減少鉑類藥物的全身性分布,從而達到減輕副反應的效果[10,11]。另有文獻表示,反式鉑(II)配合物、多核鉑(II)化合物以及非共價結合鉑(II)配合物等,均展示出了一定的抗癌活性[11,12]。同時,也有部分研究通過制作毒性較小的鉑(IV)絡合物來充當前體藥物,使其在進入癌細胞后被激活并釋放出具有較強細胞毒性的鉑(II)配合物,從而達到殺傷癌細胞的效果[13]。
圖 3-1 本實驗所用的銥(III)多吡啶配合物結構及對應編號Fig. 3-1.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number of each Iridium(III) polypyridyl complex for thisexperiment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3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戰(zhàn)雪林;張瑜娟;閔衛(wèi)平;;黑色素瘤治療新進展[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年05期
2 ;白酒增加黑色素瘤的風險[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8年04期
3 郭冰玉;回薔;常鵬;陶凱;;黑色素瘤靶向治療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8年04期
4 李旋;;白葡萄酒會增加黑色素瘤發(fā)病率嗎?[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7年01期
5 王堯;文習之;丁婭;李丹丹;彭瑞清;李婧婧;張曉實;;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預后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建立[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7年02期
6 許小燕;胡俊峰;汪秀玲;徐凱;;黑色素瘤的影像學表現(xiàn)[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年06期
7 蔡新玲;孫晉民;蔡冬梅;孫穎;;黑色素瘤干細胞研究進展[J];解剖科學進展;2016年05期
8 韓彤;;黑色素瘤[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年02期
9 吳云騰;任國欣;孫沫逸;孔蘊毅;王德輝;步榮發(fā);冉煒;唐瞻貴;陳宏;林明;王麗珍;郭偉;;中國頭頸黏膜黑色素瘤臨床診治專家共識[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5年03期
10 曹冬生;;天堂也有您的茶香——送少君先生[J];普洱;201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毓敏;鐘友剛;;犬黑色素瘤研究進展[A];第六屆西部寵物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7年
2 譚建湘;周建;;與黑色素瘤相關的miRNA研究[A];美麗人生 和諧世界——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yī)學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3 鐘傳華;楊文治;王曉蘭;;黑色素瘤與痔診治失誤的啟迪[A];2012醫(yī)學前沿——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第十四次全國肛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精選[C];2012年
4 郭軍;;黑色素瘤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5 安菊生;吳令英;李寧;俞高志;劉麗影;;原發(fā)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42例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婦科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陳陸霞;孫保存;張詩武;賀忠江;;眼內(nèi)移植性黑色素瘤微循環(huán)模式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楊志濤;陸洪光;;死亡受體和黑色素瘤的抗凋亡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壽爽;徐勝;李早榮;;以全身多處骨骼疼痛、骨髓涂片檢查提示發(fā)現(xiàn)的黑色素瘤一例并文獻復習[A];2015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5年
9 王雪;黃文華;張晶;余競光;郭寶林;;國內(nèi)抗黑色素瘤天然藥物的研究進展[A];海峽兩岸暨CSNR全國第十屆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李滿芳;胡偉偉;;鼻腔惡性黑色素瘤術后復發(fā)1例報道[A];2014年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骨腫瘤科 劉巍峰 牛曉輝;黑色素瘤治療呼喚多科協(xié)作[N];健康報;2018年
2 記者 房琳琳;新評估方法!岸ⅰ焙谏亓鯷N];科技日報;2016年
3 魏文;我國黑色素治療邁入靶向時代[N];工人日報;2017年
4 記者 楊六香;我國上市首個治療晚期黑色素瘤靶向藥[N];中國醫(yī)藥報;2017年
5 記者 劉宇 郭秀娟;黑色素瘤靶向新藥國內(nèi)上市[N];北京商報;2017年
6 本報記者 裘炯華;中國黑色素瘤治療邁入靶向時代[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7年
7 本報特約撰稿 雷諾島;熱熱熱!7大抗黑色素瘤新藥[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6年
8 本報記者 吳若琪;尋求亞洲人黑色素瘤治療模式尤為重要[N];中國醫(yī)藥報;2016年
9 本報記者 白毅;我國黑色素瘤治療亟須規(guī)范[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白毅;黑色素瘤研究與臨床治療邁入新天地[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麗麗;基于透皮肽TD增強藥物透皮治療黑色素瘤的實驗與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2 韓鵬勇;黑色素瘤浸潤性免疫細胞的調(diào)控網(wǎng)絡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8年
3 谷志超;葡萄糖代謝調(diào)控在黑色素瘤及尖銳濕疣發(fā)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
4 姬凱元;小鼠黑色素瘤(B16)轉(zhuǎn)錄、lncRNA表達分析及B16納米文庫構建[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8年
5 賀牧野;基于光控基因表達技術的納米遞藥系統(tǒng)構建及治療黑色素瘤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9年
6 劉蓮勤;UT-B過表達通過激活p53和線粒體凋亡途徑誘導B16黑色素瘤細胞死亡的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7 景海霞;TRAIL mRNA修飾脂肪干細胞靶向治療黑色素瘤[D];武漢大學;2016年
8 蔣冠;特異性重組溶瘤腺病毒及姜黃素抑制黑色素瘤生長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9 史翔宇;葡萄膜黑色素瘤血清差異表達蛋白質(zhì)組學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
10 張弟;黑色素瘤驅(qū)動突變基因的識別及其相關信息平臺的構建[D];安徽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睿敏;NFIB促進人黑色素瘤增殖、侵襲和轉(zhuǎn)移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
2 張潤東;基于多源圖像的皮膚病計算機輔助診斷[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3 鄒俊;具有人免疫系統(tǒng)和異體人黑色素瘤生長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構建和鑒定[D];吉林大學;2019年
4 汪旭;血小板加載轉(zhuǎn)鐵蛋白及多柔比星靶向治療黑色素瘤的作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9年
5 張瑩瑤;轉(zhuǎn)錄因子PBX1重編程B16為黑色素瘤干細胞樣細胞的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6 張文秋;59例黑色素瘤患者分子病理學及臨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學;2019年
7 鄭雯雯;血管生成抑制劑對黑色素瘤療效的Meta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8 張華菁;銥(Ⅲ)多吡啶配合物抗黑色素瘤活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9年
9 呂大進;薏苡果殼黑色素提制鑒定、穩(wěn)定性及其形成生理機制[D];西南大學;2019年
10 劉金洋;BRAF~(V600E)突變腫瘤細胞耐藥機制的表觀遺傳學研究[D];廈門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662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66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