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 炎癥后色素沉著(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ation, PIH)是常見的皮膚科問題,可繼發(fā)于皮膚感染、炎癥、丘疹鱗屑性疾病、外傷、藥物、日曬等各種疾病或損傷。其中以痤瘡是引起的PIH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fā)生率可達47.4-65.3%不等。PIH在任何膚色人群中均有發(fā)生,但在暗膚色人群中更為常見,并以亞洲人群最為顯著,如日本、中國。PIH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階段,男女性發(fā)生率無明顯差別[1],F(xiàn)有的治療方法對PIH效果并不理想。雖然部分PIH即使不經(jīng)過治療,亦可自行消褪,但通常需要3-24個月時間不等。此外,環(huán)境因素如日曬等可進一步加重色素沉著。雖然PIH并不影響個體生存,但可在不同程度上損害容貌外觀,在精神和經(jīng)濟上對患者造成負擔。因此,探索PIH發(fā)生的機制并尋找潛在的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是很有意義的。 角質形成細胞是皮膚免疫屏障功能中的一重要組成部分,其表面表達多種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s)。TLRs是一組模式識別受體,可以識別病原相關分子模式。其中TLR-2主要識別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PGN)及脂磷壁抗原相關分子酸(lipoteichoic acid, LTA)[9,10]; TLR-4則主要識別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也即內毒素。作為痤瘡發(fā)生的致病因素之一的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P.acnes)是革蘭氏陽性菌,已由研究顯示P.acnes引起炎癥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其細胞壁主要成分PGN及LTA與宿主細胞表面TLR-2結合所致,也有部分報道發(fā)現(xiàn)P.acnes對于TLR-4也有弱激動效應。因此,我們可以利用PGN、LTA、LPS這些細胞壁成分干預角質形成細胞,體外模擬痤瘡炎癥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探討TLR-2/4與炎癥后色素沉著的關系,并篩選治療PIH潛在有效的藥物。 研究目的 本課題旨在討論角質形成細胞TLR-2/4介導的PIH形成機制,并在此基礎上篩選治療PIH潛在有效的藥物。 研究方法 一、TLR-2/4介導的炎癥及色素合成相關因子表達 本部分擬用TLR-2激動劑(PGN、LTA)及TLR-4激動劑(LPS)選取不同時間點刺激HaCaT細胞,建立體外角質形成細胞TLR-2/4介導的炎癥模型。用Realtime PCR及ELISA檢測分別TLR-2/4介導的炎癥及色素合成相關因子的表達。 為確定不同細菌來源的細胞壁成分對TLR-2/4介導的PIH是否有差異,本課題選取不同細菌來源的PGN,用上述方法檢測炎癥及色素合成相關因子的表達。為進一步確定TLR-2/4是否直接參與PIH,用siRNA對TLR-2及TLR-4基因表達分別進行干預后,用上述方法檢測炎癥及色素合成相關因子的表達。 二、肌醇、泛醇、煙酰胺對TLR-2/4介導的PIH的作用 本部分擬用不同濃度梯度的肌醇、泛醇及煙酰胺分別作用于TLR-2/4介導的PIH模型,用Realtime PCR及ELISA檢測炎癥及色素合成相關因子的表達,確定潛在有效的藥物及其有效濃度范圍。 研究結果 一、TLR-2/4介導的炎癥及色素合成相關因子的表達 用TLR-2激動劑(PGN、LTA)及TLR-4激動劑(LPS)刺激HaCaT細胞,IL-8mRNA表達在0-12h時隨時間增加而增加(p0.05vs. control),在12-24h時表達水平略有下降,但與對照相比,仍呈顯著性升高(p0.05vs. control)。而在相同時間點內,IL-8mRNA表達在LPS及PGN組中升高較LTA組明顯。類似地,POMC mRNA表達在0-24h時隨時間增加而增加,在24h時表達水平最高(p0.05vs.control)。同樣地,在相同時間點內,POMC mRNA表達上調以LPS組及PGN組更為明顯。 為確定不同細菌來源的細胞成分對TLRs介導的PIH是否有影響,我們采用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中的PGN (PGN from Staphylococcus aureus, PGN-SA)以及大腸埃希菌細胞壁中的PGN (PGN from Esherichia coli, PGN-EB),分別干預HaCaT細胞,發(fā)現(xiàn)兩組IL-8mRNA及POMC mRNA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TLR-2/4激動劑可顯著性誘導炎癥因子IL-8黑素合成因子POMC的高表達;不同細菌來源的TLR-2激動劑對炎癥及黑素合成相關因子表達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可推測痤瘡相關的PIH與TLR-2/4信號通路途徑激活相關,色素沉著是機體在維持炎癥穩(wěn)態(tài)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 二、肌醇、泛醇、煙酰胺對TLR-2/4介導的PIH的作用 將肌醇及泛醇按照不同濃度梯度分別加入到PGN誘導的PIH模型中發(fā)現(xiàn),隨兩者濃度的增加,IL-8及POMC mRNA水平無顯著變化(p0.05);而將煙酰胺按照不同濃度梯度加入到PGN誘導的PIH模型中后發(fā)現(xiàn),IL-8及POMC/α-MSH水平顯著降低,且這—抑制作用隨煙酰胺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同樣地,在LPS誘導的PIH模型中,煙酰胺對IL-8及POMC/α-MSH有類似的抑制作用。 結論:煙酰胺對TLR-2/4介導的PIH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這一作用與其濃度呈正相關,是治療PIH的潛在有效成分;而肌醇、泛醇對TLR-2/4介導的PIH無顯著抑制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5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艷民;張金良;曾輝;王憲波;;中藥及其提取物阻抑脂多糖/半乳糖胺誘導的急性肝衰竭的研究進展[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3年03期
2 劉文彬;梁慶;王暉;黃釗;;一種痤瘡復合動物模型的建立[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3 高成;陳歡;李良海;金平;姚波;;促黑素受體在皮膚創(chuàng)傷愈合過程中的表達定位[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5年01期
4 喬珍;綦才輝;楊美子;金勇君;;促黑素對小鼠成骨細胞OPG/RANKLmRNA表達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3期
5 徐苗苗;劉倩;程勇;;α-促黑素在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保護作用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年03期
6 余輝;申國慶;;煙酰胺在皮膚科的應用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4年03期
7 Dimitrios Daoussis;Andrew P Andonopoulos;;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 powerful but underappreciated therapeutic tool for acute crystal induced arthritis?[J];World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路蟬伊;結核不同感染狀態(tài)下宿主對結核特異性抗原獲得性免疫應答的差異及相關分子標識篩選[D];復旦大學;2011年
2 盧佳宏;針刺對治療患者面部痤瘡、血清IGF-1、DHEA及改善其抑郁焦慮狀態(tài)的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3年
3 朱健偉;UV調節(jié)角質形成細胞VEGFRs表達和激活及其功能和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4 張萍;黑素體特異性蛋白GPNMB在黑色素形成中的作用探討[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吳景華;A族鏈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細胞初期通過TLR4/MyD88直接途徑誘導SOCS-1高表達的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笑怒;抑制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減輕尼古丁誘導的人支氣管上皮細胞炎癥反應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2 石麗平;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TLR4、TLR9 mRNA及其下游MyD88、TRIFmRNA的表達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王倩;羅非魚髓樣分化因子(MyD88)的克隆與表達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呂煒亮;尾靜脈注射a-MSH對大鼠重度燙傷后早期炎癥反應的影響[D];瀘州醫(yī)學院;2013年
5 王立寬;大麻素Ⅱ型受體激動劑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樣小鼠學習記憶能力的神經(jīng)炎癥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詹雪靈;乳鐵蛋白對脂多糖誘導的人牙周膜細胞炎癥免疫反應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劉文彬;丹參酮外用的抗痤瘡作用及薄荷醇增強其作用的機制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2年
8 夏璐;枯草芽孢桿菌菌體對RV感染IPEC-J2細胞TLRs和細胞因子mRNA表達的影響[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4年
9 劉欣;促黑素對破骨細胞形成及信號傳導通路的影響[D];濱州醫(yī)學院;2012年
10 徐苗苗;大鼠表皮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和α-MSH及MC1R表達研究[D];南華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
23842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38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