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的測定
本文選題:梅毒 + C反應蛋白。 參考:《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年02期
【摘要】:目的觀察梅毒患者C反應蛋白(CRP)和血沉(ESR)的變化情況,并探討其與臨床分期、病情變化及轉歸的相關性。方法采集80例入選梅毒患者靜脈血各5.0mL,用特種蛋白儀和3.8%枸櫞酸鈉抗凝WESTGREN法檢測梅毒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CRP和ESR的變化情況。結果二期梅毒患者CRP水平高于一期及三期的梅毒患者,一期及二期梅毒患者的ESR檢測結果均高于三期,以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0 5),一期與三期梅毒患者CRP、二期梅毒患者ESR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RPR滴度高的患者CRP和ESR高于滴度低的患者并皆超于正常值,治療后ESR和CRP水平均下降并恢復正常。結論 CRP和ESR的水平能反映梅毒患者的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對判斷預后及轉歸也有參考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in syphilis patien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C 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the clinical stage, state of disease and prognosis. Methods the changes of serum CRP and ESR in 80 syphil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detected by special protein analyzer and 3.8%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nt WESTGREN. Results the level of CRP in the secondary syphilis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and third stage syphilis patients, and the ESR level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hird stage. All the abo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SR levels between primary and third stage syphilis patients. The CRP and ES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syphilis with high tit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low titer an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normal value. After treatment, both ESR and CRP levels decreased and returned to normal.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CRP and ESR can reflect the degree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syphilis patients.
【作者單位】: 樂清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皮膚科;
【分類號】:R75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艷;宋振早;郭濤;王健;;C-反應蛋白對兒科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年03期
2 孫麗紅;李海東;吳春華;趙紅;;梅毒螺旋體感染陽性患者C反應蛋白的變化[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9年07期
3 劉敏;許麗風;;梅毒螺旋體感染陽性患者C反應蛋白變化的研究[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年04期
4 李軍;王林娜;鄭和義;;梅毒血清IgM抗體與傳染性的關系[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振環(huán);孔祥峰;黃小燕;胡元亮;;雞大腸桿菌病的病原菌分離鑒定和藥敏試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2期
2 呂程;蒲中慧;殷中瓊;李超;杜永華;;青刺果種粕粉提取物體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2期
3 胡春紅;武安泉;紀秀娥;李季平;;河南省周口地區(qū)幾種常見野生中草藥的單方抑菌效果[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2期
4 錢玉春,徐鳳霓,岳峰,張秀蘭;合肥市市售熟食及外環(huán)境水系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調查[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5 劉旗明;;呼吸道酵母樣真菌快速鑒定與耐藥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6年08期
6 李毅,章樂怡;服務從業(yè)人員沙門菌帶菌菌型分布及藥敏試驗[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7 郝維敏;下呼吸道感染標本流感嗜血桿菌分離鑒定及藥敏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8 任書榮,張艷麗,鄒紅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自身抗體檢測及意義[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宋旭霞,韓秀霞;從膽汁培養(yǎng)中獲得1株熒光假單胞菌的鑒定分析[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施曼玲,邱清波,計翔;兩種有鱗類爬行動物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J];動物學雜志;200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智勇;韓慶功;閻方;;頭孢噻呋鈉對仔豬黃痢的療效觀察[A];河南省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韓善橋;何立東;胡明;趙曉航;石峰;史成和;;大腸埃希菌和大腸菌群測試片在細菌感染快速檢測中的應用[A];第五屆全國微生物資源學術暨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運行服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羅寧;雙泥生物反硝化吸磷脫氮系統(tǒng)工藝的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2 焦揚;解毒活血法治療耐藥細菌性肺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3 王艷芳;清氣涼營法抗流感實驗研究與流感病毒HA、NA基因變異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4 張t;海洋芽孢桿菌S-12-86溶菌酶的發(fā)酵、純化與生物活性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別靜洋;不同原因所致早產兒臨床特征的比較[D];鄭州大學;2010年
2 馮雯雯;大連近岸海域微生物源示蹤技術的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張永第;雞白痢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微量平板凝集抗原的制備[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鴻文;健康兒童咽部流感嗜血桿菌攜帶情況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5 胡偉玲;幽門螺桿菌外膜和甲硝唑結合作用與耐藥性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6 王培蘭;美洛西林/舒巴坦體內外殺菌活性及其對感染性疾病臨床療效評價[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7 馬真;綠膿桿菌gyrA基因突變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機制中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8 苑麗;氟苯尼考及其聯(lián)合用藥的體內外藥效學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2年
9 樊萍;支氣管擴張病人痰分支桿菌檢出率探討[D];暨南大學;2003年
10 邢衛(wèi)斌;UF-100型全自動檢測分析儀檢測沙眼衣原體及測定其藥敏實驗的探索[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賈月琴,季必華;梅毒螺旋體實驗室診斷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05年05期
2 單麗沈,劉春峰,袁壯,張麗雁,劉艷紅;血清CRP在小兒感染性休克中臨床意義的探討[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4年02期
3 儲怡星,張錦鋒,范基農,龔曉霖;C反應蛋白水平對判斷炎癥和創(chuàng)傷轉歸的價值[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0年03期
4 孫劍s,
本文編號:1819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81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