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2年南京市秦淮區(qū)梅毒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本文選題:梅毒 切入點:性病 出處:《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12期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秦淮區(qū)2004~2012年梅毒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制定梅毒及性病預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據。方法 :收集全區(qū)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報告的梅毒疫情資料,使用Excel 2003、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2004~2012年,秦淮區(qū)共報告梅毒1 310例,發(fā)病數從2004年開始不斷增高,2010年開始下降,年均報告病例增長率為4.00%,年均報告發(fā)病率增長率為3.22%。在報告的梅毒病例中,以早期顯性(一、二期)梅毒為主,占71.53%,從歷年梅毒病例報告構成比來看,一期梅毒在持續(xù)下降,而隱性梅毒比例不斷升高,各年度梅毒病例分期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梅毒男女性別比為0.91∶1.00,除2005年外其他各年梅毒病例性別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梅毒的發(fā)病年齡集中在20~39歲年齡組,共676例,占51.60%。結論:秦淮區(qū)梅毒發(fā)病率從2004年開始逐年升高,2010年后開始下降,但顯性梅毒所占比例很大,提示秦淮區(qū)梅毒疫情上升的風險仍然很高,所以應進一步加強性病艾滋病綜合防治措施,規(guī)范梅毒診治,控制梅毒流行,從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快速傳播。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from 2004 to 2012 in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k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syphilis and venereal diseases. Methods: the data of syphilis 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ed by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whole area were collected. Results from 2004 to 2012, 1 310 cases of syphilis were reported in Qinhuai District.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creased from 2004 to 2010. The average annual reported rate of reported cases is 4.00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eported rate of syphilis is 3.22. Among the reported cases of syphilis, early dominant (I, II) syphilis accounts for 71.53% of the reported syphilis 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syphilis cases reported over the years, primary syphilis continues to decline.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recessive syphilis was increasing,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stages of syphilis cases in different years (P < 0.05). The sex ratio of syphilis to male was 0.91: 1.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yphilis cases except in 2005. The onset age of syphilis was mainly in the age group of 20 to 39 years old.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Qinhuai District increased year by year from 2004 to 2010, but the proportion of dominant syphilis is very large, indicating that the risk of syphilis increasing in Qinhuai District is still very high.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D and AIDS, standardize syphil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trol the prevalence of syphilis, and control the rapid spread of STDs and AIDS.
【作者單位】: 南京市秦淮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基金】:江蘇省預防醫(yī)學課題(Y201029,Y2012069)
【分類號】:R75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傅更鋒;還錫萍;丁萍;閆紅靜;李雷;徐金水;邱濤;丁建平;徐曉琴;胡海洋;羊海濤;;江蘇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病學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10期
2 林丹華,方曉義,李曉銘,徐潔,劉惠;中國流動人口艾滋病問題及預防干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年02期
3 閆紅靜;唐衛(wèi)明;張敏;劉曉燕;還錫萍;;乘數法與定性訪談相結合估計江蘇省某市MSM人群規(guī)模的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0年01期
4 羊海濤;傅更鋒;徐金水;丁萍;丁建平;李雷;邱濤;還錫萍;;江蘇省2005-2007年梅毒疫情核查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少芳;鐘朝暉;雷迅;張眉;徐小利;;重慶市農民工艾滋病/性病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現狀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9年16期
2 余小鳳;何驚春;易輝容;龍前進;李南;姚遠;王志勇;;重慶市九龍坡區(qū)2006~2009年流動人口HIV監(jiān)測結果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年09期
3 彭育歡;李繁;陳勁峰;;1997—2007年廣西賀州市HIV/AIDS流行狀況調查[J];傳染病信息;2008年06期
4 謝奎平;楊愛學;張東江;;奎屯市社區(qū)流動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預效果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年05期
5 蔣琦蓮;柳元;陳U_玲;韋啟后;彭樹春;鄭木林;;健康教育對建筑工地農民工艾滋病認知及行為影響[J];大眾科技;2008年01期
6 向兵;曹金紅;何翰成;;武漢市建筑工人性行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情況與干預效果分析[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0年03期
7 楊娟;;進城務工人員艾滋病防治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年06期
8 張玉潤;劉勇鷹;林鵬;;流入地流動人口中的HIV感染者管理:原則和框架[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7年06期
9 呂榜軍;宮圭雋;錢錕;呂鐵生;覃玉林;;鐵路列車乘客艾滋病知識水平變化狀況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9年03期
10 劉勇鷹;林鵬;付笑冰;龍其穗;王曄;楊放;張巧利;呂繁;;廣東省流動人口艾滋病相關知識、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克京;黃利群;周伴群;姚剛;黃珊子;杜曼;;珠海市外商獨資企業(yè)員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A];2010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趙洪鑫;中國三城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現況及優(yōu)質服務干預效果評價[D];復旦大學;2011年
2 邢海燕;農民工健康狀況及其衛(wèi)生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3 高一飛;滇西某高速公路建設工地沿線的艾滋病風險與人口流動[D];中山大學;2008年
4 錢序;上海、廣東外來未婚女工生殖健康行為的生態(tài)學因素及干預探索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杜建偉;海南省艾滋病綜合干預措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王文杰;我國流動人口艾滋病防制現狀、問題及策略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羅丹;四類HIV/AIDS預防重點人群的危險性性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8 胡平成;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9 景立偉;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數估計方法比較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金波;南京地區(qū)流動人口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預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劉黎;江蘇省艾滋病疫情的估計和預測[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尹姍姍;鄭州市外來工艾滋病干預模式[D];鄭州大學;2010年
4 左謙;北京市兩處建筑工地農民工艾滋病知識、行為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0年
5 查梅;利用手機短信進行建筑工人防艾知識傳播的初步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6 楊續(xù)兵;皖蘇部分縣醫(yī)院性病門診病人HIV/STI相關KAP現況調查[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何翰成;武漢市職業(yè)技術類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預評價[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8 謝曉東;河北省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生殖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聯合大學;2011年
9 杜佳校;重慶市某區(qū)建筑工地開展農民工長期持續(xù)的艾滋病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健康教育干預模式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10 夏強;深圳市工廠外來務工人員艾滋病相關知識、態(tài)度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南;呂繁;;乘數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數估計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06年16期
2 王麗艷;夏冬艷;吳玉華;張大鵬;王璐;呂繁;;乘數法估計北京、哈爾濱兩市男性同性戀人群規(guī)模的研究[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6年03期
3 施平;羊海濤;郭宏雄;李雷;;艾滋病控制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與機制探討[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8年01期
4 趙金扣,馬小燕,王麗艷,呂繁;用于難以接近人群的一種新的抽樣方法:同伴推動抽樣法(RDS)[J];疾病控制雜志;2005年06期
5 羊海濤;艾滋病預防和控制措施[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05年01期
6 管文輝,羊海濤,魏慶,高保勤,賈成梅,丁建平,吳小剛,馮劍影;江蘇省特定人群梅毒血清學調查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年09期
7 顧震球;當前艾滋病蔓延的四大特征[J];w攣胖蕓,
本文編號:1673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67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