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試驗通過觀察分析四妙勇安湯加味治療輕中度活動期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為狼瘡性腎炎的治療提供臨床參考依據。方法:本試驗納入符合要求的狼瘡性腎炎患者均來自武漢市第一醫(yī)院腎內科門診及住院部,病例納入時間為2015.10~2017.10。按照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納入觀察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其中對照組給予激素(口服潑尼松)聯合環(huán)磷酰胺治療,并予以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服用四妙勇安湯加減的中藥煎劑,以1個月為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觀察并記錄兩組病例治療前、治療后實驗室指標(包括:24h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血白蛋白、血紅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補體C3、血沉、免疫學指標等)、SLEDAI評分、臨床癥狀、中醫(yī)證候改善及不良反應等情況,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治療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作出評價。結果:1.共收集60例病例,對照組、治療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3例,女27例,治療組男2例,女2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分布上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兩組患者性別分布上具有可比性。治療組年齡最小為19歲,最大為56歲,平均年齡為(36.21±13.12)歲;對照組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55歲,平均年齡為(34.15±12.3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分布上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兩組患者年齡分布上具有可比性。2.兩組患者入組時在中位病程、SLEDAI平均積分、中醫(yī)證候平均積分、24hUPQ、尿紅細胞計數、血肌酐、補體C3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3.治療組疾病療效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為73.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通過3個月的治療,治療組的疾病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4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SLEDAI積分均較入組時低,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積分、SLEDAI積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5兩組患者24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較入組時有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在24尿蛋白定量、尿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白蛋白改善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6兩組患者血沉、補體C3均較入組時明顯改善(P0.05);兩組患者抗ds-DNA陽性率、抗Sm抗體陽性率、ANA滴度較入組時下降不明顯(P0.05);且上述指標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7治療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四妙勇安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輕中度活動期狼瘡性腎炎能明顯誘導緩解,在改善中醫(yī)證候,降低SLEDAI積分,改善血尿、蛋白尿、貧血、低蛋白血癥,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輕中度活動期狼瘡性腎炎療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學位授予單位】: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93.2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偉;;雷公藤多甙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療效及對T細胞亞群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年27期
2 周青;張丹;徐超;陳玉根;;黃蜀葵花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年13期
3 董文;曹寶岑;巴元明;;邵朝弟教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狼瘡性腎炎[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4 梁德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年03期
5 胡云飛;徐國兵;;牡丹皮及其主要成分丹皮酚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4年04期
6 李曦;張麗宏;王曉曉;楊雯;金玉青;呂光華;;當歸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3年06期
7 陳香文;廖湘平;李惠;李淑梅;李建平;;白芍總苷治療狼瘡性腎炎的療效及對IL-18、IL-6含量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8 陳國文;;雷公藤多苷聯合小劑量潑尼松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2年12期
9 潘艷麗;張立亭;;張鳴鶴教授治療狼瘡性腎炎的經驗介紹[J];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2012年05期
10 吳競;侯睿;洪江淮;丘余良;吳藝;張政;;補腎解毒方配合西藥治療活動期狼瘡性腎炎療效評價[J];福建中醫(yī)藥;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海弟;沈時岳;韋麗婭;趙青山;林琳;仇爾寧;洪學謙;鐘廷勝;周洪文;李爍;洪海裕;林明棟;;中成藥對地塞米松引起腎上腺皮質萎縮的預防[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2 趙凱;錢月慧;;沈丕安教授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經驗介紹[A];首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風濕病西北學術會議暨培訓班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小玉;管競環(huán)教授治療狼瘡性腎炎經驗總結[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
27919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279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