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脊肌平面阻滯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shù)患者應(yīng)激反應(yīng)及術(shù)后快速康復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17:56
目的探討超聲引導下單側(cè)豎脊肌平面阻滯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shù)患者炎性反應(yīng)、應(yīng)激反應(yīng)及術(shù)后快速康復的影響。方法將42例擬行胸腔鏡肺癌根治術(shù)患者,ASAⅠ或Ⅱ級,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21例(n=21)。ESP組(E組):超聲引導下單側(cè)豎脊肌平面阻滯+靜脈全身麻醉組;TIVA組(T組):單純?nèi)珣{靜脈麻醉組。兩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橈動脈穿刺、中心靜脈穿刺術(shù)。E組患者于麻醉誘導前30min行患側(cè)T5橫突水平超聲引導下豎脊肌平面阻滯,待阻滯效果滿意后行全身麻醉,T組為單純?nèi)珣{靜脈麻醉。兩組患者均以鹽酸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舒芬太尼、順式阿曲庫銨誘導,選擇合適型號雙腔支氣管插管。兩組患者均于麻醉誘導前30min(T1)、切皮后1h(T3)、術(shù)后4h(T5),術(shù)后24h(T7)抽取中心靜脈血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皮質(zhì)醇(Cor)、血管緊張素Ⅱ(Ang-Ⅱ)的濃度。觀察兩組患者圍術(shù)期普通血流動力學指標平均動脈壓(MAP)與心率...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5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L-6與IL-10濃度的比較
E 組患者 T3、T5、T7時間點 Ang-Ⅱ濃度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8 與圖6)(4)Cor 濃度比較: T1時間點兩組患者 Cor 濃度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 T1時間點比較,兩組患者 T3、T5、T7時間點 Cor 濃度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與 T 組比較,E 組患者 T3、T5、T7時間點 Cor 濃度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9 與圖 6)表 7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 IL-6 和 IL-10 濃度(ng/L)的比較( x±s)指標(ng/L) 組別 T1T3T5T7IL-6T 組 15.4 7.5 79.9 18.1 73.2 9.6 74.0 13.1E 組 13.5 5.5b55.8 13.3a57.7 1.90a52.4 8.3aIL-10T 組 36.2 12.2 46.1 12.5 76.1 17.1 76.2 17.2E 組 36.0 9.4b56.8 10.4a91.8 10.1a95.3 13.0a注:與 T 組比較,aP<0.05,bP>0.05表 8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 Ang-Ⅱ濃度(ng/L)的比較( x±s)指標(ng/L) 組別 T1T3T5T7Ang-ⅡT 組 34.28 5.8 50.3 7.5 59.0 8.6 62.3 5.6E 組 32.13 5.3b45.1 6.4a47.9 6.7a50.4 6.8a注:與 T 組比較,a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聲引導下單次豎脊肌平面阻滯對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患者靜脈自控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 馬丹旭,任惠龍,芮燕,馬紫元,吳安石,王云.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7(10)
[2]硬膜外麻醉加胸內(nèi)迷走神經(jīng)阻滯胸腔鏡下胸腺瘤擴大切除8例臨床分析[J]. 徐磊,趙松,齊宇,楊洋,張春敭,吳愷,溫豐標,王嘯林.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6(01)
[3]全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shù)中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聯(lián)合縱隔引流管效果觀察[J]. 沙紀名,石開虎,吳君旭,周曉,曹煒,宣海洋,趙旭東,徐彪. 山東醫(yī)藥. 2015(39)
[4]超前鎮(zhèn)痛對疼痛影響的研究[J]. 孟祥柳,胡彬. 中國臨床研究. 2014(05)
[5]椎旁神經(jīng)阻滯或硬膜外阻滯復合全麻對開胸手術(shù)炎性反應(yīng)的影響[J]. 宋金玲,孫立新,王明山.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3(05)
[6]甲磺酸羅哌卡因和鹽酸羅哌卡因硬膜外阻滯的藥代動力學特征比較[J]. 蔡美華,張馬忠,榮征星,江濤,王玉梅,崔永耀.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1(05)
[7]多模式鎮(zhèn)痛的臨床研究現(xiàn)狀[J]. 張會東,于松楊,王曉東,周承孝. 醫(yī)學綜述. 2011(07)
[8]三種不同非甾體類抗炎藥對婦科腔鏡術(shù)后疼痛及細胞因子的影響[J]. 郭一閩,陳亞遲,王忱.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1(02)
本文編號:3130083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5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L-6與IL-10濃度的比較
E 組患者 T3、T5、T7時間點 Ang-Ⅱ濃度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8 與圖6)(4)Cor 濃度比較: T1時間點兩組患者 Cor 濃度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 T1時間點比較,兩組患者 T3、T5、T7時間點 Cor 濃度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與 T 組比較,E 組患者 T3、T5、T7時間點 Cor 濃度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9 與圖 6)表 7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 IL-6 和 IL-10 濃度(ng/L)的比較( x±s)指標(ng/L) 組別 T1T3T5T7IL-6T 組 15.4 7.5 79.9 18.1 73.2 9.6 74.0 13.1E 組 13.5 5.5b55.8 13.3a57.7 1.90a52.4 8.3aIL-10T 組 36.2 12.2 46.1 12.5 76.1 17.1 76.2 17.2E 組 36.0 9.4b56.8 10.4a91.8 10.1a95.3 13.0a注:與 T 組比較,aP<0.05,bP>0.05表 8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 Ang-Ⅱ濃度(ng/L)的比較( x±s)指標(ng/L) 組別 T1T3T5T7Ang-ⅡT 組 34.28 5.8 50.3 7.5 59.0 8.6 62.3 5.6E 組 32.13 5.3b45.1 6.4a47.9 6.7a50.4 6.8a注:與 T 組比較,a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聲引導下單次豎脊肌平面阻滯對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患者靜脈自控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 馬丹旭,任惠龍,芮燕,馬紫元,吳安石,王云.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7(10)
[2]硬膜外麻醉加胸內(nèi)迷走神經(jīng)阻滯胸腔鏡下胸腺瘤擴大切除8例臨床分析[J]. 徐磊,趙松,齊宇,楊洋,張春敭,吳愷,溫豐標,王嘯林.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6(01)
[3]全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shù)中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聯(lián)合縱隔引流管效果觀察[J]. 沙紀名,石開虎,吳君旭,周曉,曹煒,宣海洋,趙旭東,徐彪. 山東醫(yī)藥. 2015(39)
[4]超前鎮(zhèn)痛對疼痛影響的研究[J]. 孟祥柳,胡彬. 中國臨床研究. 2014(05)
[5]椎旁神經(jīng)阻滯或硬膜外阻滯復合全麻對開胸手術(shù)炎性反應(yīng)的影響[J]. 宋金玲,孫立新,王明山.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3(05)
[6]甲磺酸羅哌卡因和鹽酸羅哌卡因硬膜外阻滯的藥代動力學特征比較[J]. 蔡美華,張馬忠,榮征星,江濤,王玉梅,崔永耀.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1(05)
[7]多模式鎮(zhèn)痛的臨床研究現(xiàn)狀[J]. 張會東,于松楊,王曉東,周承孝. 醫(yī)學綜述. 2011(07)
[8]三種不同非甾體類抗炎藥對婦科腔鏡術(shù)后疼痛及細胞因子的影響[J]. 郭一閩,陳亞遲,王忱.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1(02)
本文編號:3130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300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