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預防下肢關節(jié)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效果的meta分析
【部分圖文】:
表不清楚不清楚完整無不清楚陳自主(2014)[4]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張嘉良(2017)[5]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完整無不清楚劉澤朋(2017)[6]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WESTRICH(2006)[7]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退出無不清楚何景東(2013)[8]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KIM(1998)[9]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MCKENNA(1980)[10]隨機數(shù)字表不清楚單盲退出無不清楚圖2文獻具體偏倚風險圖圖3阿司匹林組與低分子肝素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圖4阿司匹林組與口服抗凝藥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圖5阿司匹林組與空白對照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2.4.2PTE發(fā)生率比較(1)阿司匹林組與低分子肝素組比較:共納入2篇文獻[3,5],2個研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PTE發(fā)生率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1.36,95%CI:0.08~22.2,P>0.05)。(2)阿司匹林組與口服抗凝藥組比較:僅有1項研究報告此結局指標[3],無法行meta分析,該研究報告結果為兩組均無PTE發(fā)生。(3)阿司匹林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僅1項研究報告此結局指標[8],無法行meta分析,該研究報告結果為阿司匹林組PTE發(fā)生率為0.95%(1/105),空白對照組為5.71%(6/105)。2.4.3血
陳自主(2014)[4]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張嘉良(2017)[5]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完整無不清楚劉澤朋(2017)[6]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WESTRICH(2006)[7]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退出無不清楚何景東(2013)[8]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KIM(1998)[9]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MCKENNA(1980)[10]隨機數(shù)字表不清楚單盲退出無不清楚圖2文獻具體偏倚風險圖圖3阿司匹林組與低分子肝素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圖4阿司匹林組與口服抗凝藥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圖5阿司匹林組與空白對照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2.4.2PTE發(fā)生率比較(1)阿司匹林組與低分子肝素組比較:共納入2篇文獻[3,5],2個研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PTE發(fā)生率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1.36,95%CI:0.08~22.2,P>0.05)。(2)阿司匹林組與口服抗凝藥組比較:僅有1項研究報告此結局指標[3],無法行meta分析,該研究報告結果為兩組均無PTE發(fā)生。(3)阿司匹林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僅1項研究報告此結局指標[8],無法行meta分析,該研究報告結果為阿司匹林組PTE發(fā)生率為0.95%(1/105),空白對照組為5.71%(6/105)。2.4.3血紅蛋白下降量比較(1)
(2017)[5]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完整無不清楚劉澤朋(2017)[6]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WESTRICH(2006)[7]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退出無不清楚何景東(2013)[8]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KIM(1998)[9]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無不清楚MCKENNA(1980)[10]隨機數(shù)字表不清楚單盲退出無不清楚圖2文獻具體偏倚風險圖圖3阿司匹林組與低分子肝素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圖4阿司匹林組與口服抗凝藥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圖5阿司匹林組與空白對照組DVT發(fā)生率比較meta分析結果2.4.2PTE發(fā)生率比較(1)阿司匹林組與低分子肝素組比較:共納入2篇文獻[3,5],2個研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PTE發(fā)生率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1.36,95%CI:0.08~22.2,P>0.05)。(2)阿司匹林組與口服抗凝藥組比較:僅有1項研究報告此結局指標[3],無法行meta分析,該研究報告結果為兩組均無PTE發(fā)生。(3)阿司匹林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僅1項研究報告此結局指標[8],無法行meta分析,該研究報告結果為阿司匹林組PTE發(fā)生率為0.95%(1/105),空白對照組為5.71%(6/105)。2.4.3血紅蛋白下降量比較(1)阿司匹林組與低分子肝素組比較:共納入2篇文獻[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何景東;;阿司匹林預防關節(jié)置換術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年2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牟向東;廖紀萍;;阿司匹林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復發(fā)[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年01期
2 聶衛(wèi)華;王英麗;藺晨;徐梅;趙琳;馬煥芹;;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年27期
3 Mont MA;Jacobs JJ;余霄;俞光榮;;擇期髖膝關節(jié)置換患者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預防的AAOS指南[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潔;王彬;;阿司匹林預防下肢關節(jié)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效果的meta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9年11期
2 郭華;付強;張俊清;王培;任艷麗;;阿司匹林預防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系統(tǒng)評價[J];藥物評價研究;2017年11期
3 陳俊鵬;肖揚;伍旭輝;張朝貴;李健;曾強;;阿司匹林預防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8年01期
4 劉春;吳斗;胡俊江;盧向東;羅華云;裴志強;;利伐沙班 磺達肝癸鈉 依諾肝素在關節(jié)置換術后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年03期
5 曾敬;趙洪普;楊展翔;張靜云;鄭兆寬;吳寶杰;;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年01期
6 楊婕;溫華;馬冰;孫晶;;7種新型口服抗凝藥預防全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網狀Meta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18年06期
7 石愛平;孫安修;;346例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年10期
8 劉旭;史冬泉;蔣青;;關節(jié)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J];醫(yī)學綜述;2015年17期
9 周萌;安帥;沈惠良;;物理方法預防關節(jié)置換術靜脈血栓栓塞癥的作用[J];北京醫(yī)學;2014年07期
10 黃子達;張子杰;李文波;胡德慶;林金鑾;張文明;;多模式預防措施對老年關節(jié)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發(fā)生及轉歸的影響[J];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志;2018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連彬;阿司匹林對周圍神經損傷修復影響的實驗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高菲;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阿司匹林抵抗現(xiàn)象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馮安琪;不同劑量地塞米松對行骨科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8年
4 喬梁;不同季節(jié)關節(jié)置換術及關節(jié)置換術后疼痛評分與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關系[D];南京大學;2017年
5 周慧;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風險評估[D];廣州醫(yī)科大學;2017年
6 寧劍秋;兒童柔韌性扁平足非手術治療效果中文文獻的Meta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7 申玲;左西孟旦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療效的Meta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8 崔力坤;比較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安全性的Meta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8年
9 王志鵬;三種方法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D];甘肅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10 李國耀;腹腔鏡和開腹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系統(tǒng)評價(META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40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84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