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導絲操作托盤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導引導絲操作托盤 +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參考:《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討自制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導引導絲操作托盤,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4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使用導絲操作托盤,n=20)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操作導絲,n=20),兩組PCI術均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觀察評價兩組術中導絲纏繞次數(shù)、手術操作區(qū)域手術單污染程度及導絲操作舒適便利程度。結果實驗組導絲纏繞次數(shù)、手術操作區(qū)域手術單污染程度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中操作導絲舒適便利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PCI術中應用自制導引導絲操作托盤,可有效地避免導絲相互纏繞,降低手術區(qū)域手術單污染程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guided tray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guide wire to operate the trays)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operate the guide wire). The two groups of PCI were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number of filament winding, the degree of single contamination in the area of operation, and th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of wire guide op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mber of filament win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comfortable degree of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using self-made guide wire to operate tray in PCI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winding of guide wire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single operation contamination in operation area.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科、江西省高血壓病研究所;江西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基金】:江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技計劃項目(20155150)
【分類號】:R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紅艷;陳愛民;張海青;;介入手術室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危害與防護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年19期
2 馮明華;鄭明霞;;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患者血管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漆紅梅;吳志勇;顏瓊;羅萍;文淵;;導引導絲操作托盤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年07期
2 屈虎;簡立國;李高宇;丁同斌;;冠狀動脈造影及介入術后止血方法對血管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7年03期
3 張春娟;;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yè)危害因素與防護措施[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年08期
4 劉書宇;胡春歡;呂杰;柴方圓;;CT診斷冠心病引起腦組織病變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年08期
5 陳秀麗;索朝霞;孟潔;張浩;魏社英;;介入手術室強化消毒隔離管理預防感染的應用效果[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年19期
6 農(nóng)惠珍;;優(yōu)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年07期
7 袁輝;李虹;巴迪;;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患者血管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年92期
8 孫黨紅;朱玲;戴莉;;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年28期
9 楊文秀;;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fā)癥的影響因素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年21期
10 崔紅;;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患者血管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5年08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春苓;岳莉;王愛娟;;血透室護理人員職業(yè)暴露潛在的危害與防護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年05期
2 蔣代萍;;膀胱鏡檢查室醫(yī)院感染的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年05期
3 仝其廣;胡大一;徐留建;高幫如;王錦紋;史旭;張坡;鄒陽春;潘國忠;劉鵬;吳迪;;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冠心病再發(fā)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年07期
4 王永亮;穆林;陳佳緯;付曉寶;連艷凱;趙樹梅;吳永全;;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年07期
5 董冬梅;魯啟英;李冬;;肌電圖室醫(y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控制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年06期
6 龐麗華;;靜脈留置針在神經(jīng)外科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年26期
7 王志剛;冀玉香;潘志祥;徐軍;;平板運動試驗與冠狀動脈造影對中青年女性診斷冠心病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年09期
8 李曉紅;趙榮誠;郭藝芳;胡亞民;張巍;趙明;姚麗;楊建國;;抑郁對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年07期
9 武亞蕊;靳維華;王斌;;不同冠脈重建策略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年06期
10 張靜;蔡長華;馬虹;;FloTrac監(jiān)測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血流動力學變化[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記者;;攻克慢性完全閉塞病變需要智慧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韓雅玲教授談如何攻克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的堡壘[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年04期
2 張志彬,馬錚,于波;介入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2年08期
3 楊新春 ,周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臨床研究和介入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年11期
4 胡立群;顧曄;成忠;胡勇鈞;曾昆;李論;彭定鳳;;抗血小板治療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療效的影響[J];臨床內科雜志;2008年03期
5 石蘊琦;李彤;袁龍;金元哲;張明;李占全;;右冠狀動脈起源異常介入治療成功1例[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6年05期
6 于子翔;馬依彤;;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治療策略選擇[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年06期
7 許法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山東醫(yī)藥;2004年04期
8 蘇京榮;介入治療心臟病致血管迷走神經(jīng)反射的防治[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4年05期
9 劉宇,沈衛(wèi)峰,張建盛,楊震坤,胡建,張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治療的性別差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年01期
10 梁永梅;韓玲;金梅;鄭可;郭保靜;張桂珍;肖燕燕;蘇俊武;張輝;;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與外科治療臨床比較[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成學;李建紅;王波濤;張彩霞;李東旺;;急性下肢動脈閉塞的介入治療[A];第八屆全國腫瘤介入診療學術大會、第一屆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介入學護理專業(yè)學組會議暨國家級介入診療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腫瘤介入治療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任明芬;;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糖尿病的介入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3 胡曉晟;鄭良榮;;介入治療相關心臟損傷后綜合征[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莊百溪;馬魯波;張童;楊淼;石波;于春利;;介入治療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5 孫兆青;;介入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1108例近期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6 傅向華;賈辛未;汪雁博;王學超;張晶;谷新順;范衛(wèi)澤;;強化他汀治療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腎損傷的保護作用[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戴汝平;;我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現(xiàn)狀及展望[A];首屆中國先天性心臟病超聲診斷與介入治療暨手術演示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廖永玲;廖偉;鐘一鳴;謝東明;危小軍;陽貽紅;嚴章林;王小萍;廖祥忠;劉心強;;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59例臨床總結[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9 趙世華;胡大一;;開啟我國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新篇章[A];第六屆西部介入放射學術會議寧夏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四屆年會介入放射學新技術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莉;汝磊生;李俊峽;衛(wèi)亞麗;齊書英;于富軍;衛(wèi)亞麗;彭育紅;孫家安;丁超;李斌;;糖尿病伴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患者介入治療的特點[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朱國旺;我國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發(fā)展快但欠規(guī)范[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2 馬艷紅;呂樹錚教授:介入治療冠心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3 于峰;介入治療后還需吃藥嗎[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4 吳清華;介入治療: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手段[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5 記者 李穎;規(guī)范先心介入治療推動學術健康發(fā)展[N];科技日報;2007年
6 ;交流先進經(jīng)驗共謀更大發(fā)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7 劉平;先天性心臟病缺損介入治療最新進展[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8 程曉曙;哪些冠心病患者適合介入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9 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辛沈;冠心病人不應恐懼介入治療[N];保健時報;2005年
10 何秉賢;哪些冠心病可做介入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胡憲清;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成敗的影響因素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何培源;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診和擇期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有效性、安全性及優(yōu)化治療策略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3 呂雪;目標血管及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慢性完全閉塞病變長期預后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5年
4 王清;介入治療聯(lián)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延榮強;冠狀動脈臨界病變斑塊進展的危險分層和介入治療策略[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子杰;慢性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的相關因素分析[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2 努熱曼古麗·阿布都克熱木(Nuremanguli Abudukeremu);伴嚴重左心衰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療效的薈萃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譚林琳;介入手術治療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4 楊志強;性別對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徐國棟;上腔靜脈及其主要屬支狹窄或閉塞的介入治療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盧永明;May-Thurner綜合征的介入治療[D];浙江大學;2007年
7 陳瑞;先心病介入治療所致心肌損傷中免疫機制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何美娜;1025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及其主要并發(fā)癥回顧性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沈大鵬;比較介入治療和藥物保守治療干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長期預后觀察[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張學虎;介入治療對冠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患者預后的影響[D];寧夏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561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85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