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4年濟南市急性腦炎腦膜炎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
本文關鍵詞:2007-2014年濟南市急性腦炎腦膜炎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急性腦炎 腦膜炎 流行病學監(jiān)測 病原學
【摘要】:目的 了解濟南市急性腦炎、腦膜炎流行病學特點,病例免疫史及病原構成,為促進疾病監(jiān)測和防治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6所監(jiān)測哨點醫(yī)院,以臨床診斷為急性腦炎、腦膜炎的病例為監(jiān)測對象,收集病例信息,采集血清和腦脊液標本,分別采用細菌培養(yǎng)、ELISA和RT-PCR(或PCR)等方法進行病原學檢測。結果 2007-2014年共報告1 552例;7-9月發(fā)病最多,男女性別比為1.56∶1。病例主要集中在14歲以下兒童,以散居兒童、學生和幼托兒童為主。乙腦128例,流腦15例。病毒性腦炎腦膜炎病例中,居前三位的病原體分別是:腸道病毒、單皰病毒和流腮病毒。細菌性腦炎腦膜炎病例中,檢測出腦膜炎奈瑟菌14例(其中B型3例,C型10例,W135型1例),肺炎球菌13例,流感嗜血桿菌未檢出。結論 濟南急性腦炎、腦膜炎發(fā)病主要為14歲以下兒童,應加強適齡兒童的疫苗注射及疾病監(jiān)測。
【作者單位】: 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預防所;
【關鍵詞】: 急性腦炎 腦膜炎 流行病學監(jiān)測 病原學
【分類號】:R181.2;;R183
【正文快照】: 急性腦炎及急性腦膜炎一般起病急,病程初期以發(fā)熱、頭痛、嘔吐等非特性臨床表現為主,進展迅速[1]。目前醫(yī)療機構對此類疾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易于誤診或漏診,錯過病理學上的臨床高效治療期,增加患者腦實質受損、癱瘓、癡呆等預后不良甚至死亡的風險。濟南市自2006年9月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孟冬梅;張蔚;潘勁草;汪皓秋;葉榕;濮小英;;杭州市2004-2005年流行季節(jié)腦膜炎奈瑟菌實驗室檢測[A];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劉紅娟;;患者腦脊液中培養(yǎng)出腦膜炎C群奈瑟菌1例報告[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3 陳志青;陳育賢;張國雄;曾麗珍;何秋瑜;李暉;藍鋒;李水彬;;2012年梅州市急性腦炎腦膜炎癥候群病原學監(jiān)測分析[A];新發(fā)傳染病研究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袁滿春;張國榮;;瘀斑液涂片及培養(yǎng)檢出腦膜炎奈瑟菌[A];2006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張淑蘭;趙蕊;;腦膜炎的觀察與護理[A];全國第九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鄭靈巧;我國發(fā)現C群腦膜炎奈瑟菌新流行株[N];健康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單曉英;中國腦膜炎奈瑟菌MLVA方法的建立與應用[D];山東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徐征;中國不可分群腦膜炎奈瑟菌遺傳特征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管大偉;廣東省1965-2006年流腦病人腦膜炎奈瑟菌基因分型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3 楊郝亮;中國腦膜炎奈瑟菌蛋白疫苗抗原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2年
4 朱兵清;TaqMan熒光定量PCR檢測腦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方法的建立及應用[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5 孫曉芳;腦膜炎奈瑟菌pilE、nadA等基因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
6 應上云;B群腦膜炎奈瑟菌重組NspA蛋白疫苗的免疫活性及其對小鼠的免疫保護作用[D];南華大學;2013年
7 趙小冬;濟南市急性腦炎/腦膜炎癥候群監(jiān)測病例流行特征與病原譜分析[D];山東大學;2012年
8 陳慶德;P物質對腦膜炎奈瑟菌抗原誘導小膠質細胞表達COX-2及分泌PGE_2的影響及分子機制初探[D];南華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42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54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