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東農村地區(qū)耐藥結核病流行和傳播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華東部分地區(qū)耐藥結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復旦大學》 2008年
中國華東農村地區(qū)耐藥結核病流行和傳播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胡屹
【摘要】: 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實施以直接督導下的短程化療(Directlyobserved treatment,short course,DOTS)策略為基礎的國家結核病控制項目。到目前為止,已經免費治療了大約一千三百萬傳染性肺結核病人,治療成功率高達94%以上,基本完成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治療和發(fā)現結核病病人的目標。但是就結核病的疾病負擔(病例數)而言,中國仍然是全球結核病第二大高負擔國家。我國擁有世界上16%的結核病人,2004年我國的涂陽結核病和活動性結核病報告率分別為46/100,000和101/100,000。 近幾年來,中國結核病控制面臨的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是耐藥(尤其是耐多藥)結核病的流行。耐多藥結核病是指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體外被證實至少對異煙肼、利福平這兩種抗結核一線藥物耐藥。目前全球新發(fā)結核病病人中的耐多藥結核病率(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平均為2.7%,有即往結核病治療史的病人中MDR-TB發(fā)生率為4.3%。而我國2004年報告的MDR-TB發(fā)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初治病人為5.3%,復治病人為27.2%。全國第四次結核病流調發(fā)現,結核病病人中的初始總耐藥率為18.7%,MDR-TB率為6%。 不同來源的監(jiān)測數據和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部分地區(qū)已成為全球耐藥結核病的高流行區(qū),耐藥結核菌株的傳播和流行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順利實施的主要障礙之一。MDR-TB可以直接導致結核病的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并可造成治療過程延長和治療成本增加,還可在社區(qū)人群中傳播引起MDR-TB的暴發(fā)流行。本研究以江蘇省和浙江省農村兩個實施DOTS策略的結核病控制項目縣為研究現場,采用現場流行病學與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兩縣研究期間的初治和復治結核病病人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本研究運用橫斷面調查方法,描述耐藥結核病的流行現狀、耐藥結核病類型及其在不同人口學和社會經濟水平人群中的分布,分析影響農村地區(qū)耐藥結核病流行的生物、人口學和社會經濟因素。并在現場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上,運用MIRU,Spoligotyping,IS6110等基因分型技術對收集的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進行基因分型,確定其所屬細菌家族,采用成簇性分析比較不同耐藥類型分離株中近期感染和復燃比例:利用直接測序法,描述所有與一線抗結核藥物耐藥有關的已知基因突變熱點區(qū)、基因突變型及其與耐藥表型的關系;借助社會學和流行病學調查手段,深入探討耐藥結核病在農村的傳播模式,分析北京家族及其主要成員對于中國耐藥結核病基因型和表型的貢獻并初探可能的潛在機制,為控制結核病在中國農村地區(qū)的傳播提供線索。 主要研究方法和結果如下: 1.耐藥結核病發(fā)生率和耐藥結核病分布的橫斷面研究。通過對農村人群耐藥結核病的現況調查,了解江蘇和浙江兩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樣本縣的結核病總耐藥率,初/復治病人耐藥率,MDR-TB率和各耐藥專率。研究對象為浙江省德清縣(2004年4月1日到2005年3月31日)和江蘇省灌云縣(2004年6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縣結核病防治所一年內痰培養(yǎng)陽性的肺結核病人。兩縣結核病防治所共登記結核病人784人,其中痰培養(yǎng)陽性結核病人399人(德清縣182人,灌云縣217人),包括283例新發(fā)結核病病人和116例復治結核病病人。經對分離獲得的結核菌株進行抗結核一線藥物的敏感試驗檢測發(fā)現,藥物全敏感、MDR-TB和耐其他抗結核藥物的病人數分別為148、58和193人。德清縣和灌云縣初治結核病人耐藥情況分別為:總耐藥率:50.4%(67人)和63.3%(95人);MDR-TB率:3.8%(5人)和14.7%(22人)。復治病人耐藥情況分別為:總耐藥率:67.3%(33人)和83.6%(56人);MDR-TB率:16.3%(8人)和34.3%(23人)。 進一步分析生物學、社會人口學和行為等因素與耐藥結核病的關系發(fā)現:病人的既往治療史(≥4周/<4周:德清縣:OR=4.980;95%CI:1.509-8.031;灌云縣:OR=3.941;95%CI:2.043-12.48)、病例接觸史(是/否:德清縣:OR=7.841;95%CI:1.712-25.30;灌云縣:OR=4.801;95%CI:1.321-7.243)以及個人收入(高/低收入:德清縣:OR=0.794;95%CI:0.038-0.927;灌云縣:OR=0.150;95%CI:0.043-0.891)與MDR-TB人群分布有關。在灌云縣,病人年齡(30~歲/60歲組:OR=2.748;95%CI:1.047-6.974),痰涂片結果(陽性/陰性:OR:5.721;95%CI:2.107-17.17)也與MDR-TB發(fā)生有關,男性是發(fā)生耐多藥結核病的主要人群(男性/女性:OR=2.084,95%CI:1.061-6.349)。 2.中國耐藥結核菌基因型及其與耐藥表型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本研究以351份可獲得DNA的M.TB分離株及其宿主為研究對象,對與一線藥物耐藥有關基因rpoB、katG、inhA、rpsL和embB進行測序研究。研究發(fā)現,131株異煙阱(INH)耐藥株中有81株(61.8%)在katG315位存在基因突變,主要的耐藥相關基因型為315ACC(Thr)。利福平(RIF)耐藥的分離株中,92.3%由rpoB基因核心區(qū)的突變所致,516、526和531密碼子位的突變分別占RIF耐藥菌株的12.3%、29.2%和56.9%;81.0%rpoB531Ser分離株為MDR-TB。115株鏈霉素(SM)耐藥分離株中,60株出現了rpsL43AGG突變。另外42株乙胺丁醇(EMB)耐藥分離株中有20株包含了embB306位的突變,85%embB306突變發(fā)生在多個藥物耐藥結核菌中。 3.結核分枝桿菌(M.TB)尤其是耐藥M.TB基因型的分布和成簇特征分析。采用MIRU、Spoligotyping和RFLP-IS6110作為基因分型手段,對已獲得結核分枝桿菌DNA的351位病人及其M.TB分離株進行研究。首先采用Spoligotyping和MIRU進行基因分型和成簇性判別,然后對所有MIRU分型判斷為成簇的分離株進行RFLP-IS6110二次分型。Spligotyping識別了15個簇和35株“唯一”分離株。在351株分離株中,243株分離株(69.2%)屬于M.TB北京家族。MIRU基因分型識別了220種基因型,包括183種“唯一”基因型以及37個簇(包括168株分離株)。最大的一組MIRU簇包含38(10.8%)株分離株,擁有相同的MIRU基因型223325173533(山東簇)。RFLP進一步在MIRU簇分離株中定義了31個簇,尤其將最大MIRU簇細分成9個亞組,其中最大亞組包括4個分離株。 4.耐藥M.TB成簇性影響因素分析。本部分研究以MIRU和IS6110-RFLP聯(lián)合基因分型定義的62株耐藥“成簇”M.TB分離株和161株“唯一性”耐藥M.TB分離株及其宿主為研究對象,比較成簇組和非成簇組耐藥病人的人口學、社會經濟水平特征及其就醫(yī)行為。結果發(fā)現,灌云縣病人比德清縣病人更容易發(fā)生耐藥菌株成簇現象(34.1%.vs.18.2%;OR=3.311:95%CI:1.498-7.319)。30-60歲年齡組相比60歲以上人群所感染的M.TB更容易成簇(30~歲/60~歲年齡組:34.7%.vs.19.0%;OR=2.326;95%CI:1.039-5.393)。另外痰涂片陽性的耐藥M.TB比涂陰耐藥M.TB更易出現成簇(涂陽/涂陰:32.2%.vs.18.9%:OR=2.242;95%CI:1.010-4.977)。北京家族中山東簇分離株更加容易成簇(山東簇/非北京家族:67.7%.vs.15.3%;OR=6.681;95%CI:3.258-15.02)。 5.中國農村地區(qū)耐藥結核病傳播模式研究。本部分研究以MIRU和RFLP聯(lián)合基因分型定義的成簇病人為研究對象,通過案例追蹤,探討農村耐藥結核病傳播的可能途徑。研究發(fā)現,中國農村地區(qū)耐藥結核病傳播呈現以村落為單位的小范圍、散發(fā)特點。30-60歲人群和復發(fā)病人可能是結核病尤其是耐藥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同時,偶然接觸導致的疾病傳播在結核菌傳播中占有較大比重。 6.北京家族及其成員高耐藥基因表型和基因型特征的潛在原因初探。通過比較243株Spoligotyping定義的北京株M.TB和108株非北京株耐藥基因型和表型,研究北京家族分離株尤其是其中流行優(yōu)勢成員山東簇與耐藥基因表型和基因型的關系,并嘗試從北京家族修復基因SNP多態(tài)性以及IS6110的插入片段數分析北京家族及其成員高耐藥基因表型和基因型特征的潛在原因。研究發(fā)現,北京株及其成員山東簇與MDR-TB(北京家族/非北京家族:18.5%.vs.7.4%:OR=2.723,95%CI:1.351-6.733;山東簇/其他北京家族:44.7%.vs.13.7%;OR=6.18;95%CI:2.68-14.23)和相應的rpoB和katG聯(lián)合基因突變(北京家族/非北京家族:13.6%.vs.5.6%;OR=2.553,95%CI:1.031-6.324;山東簇/其他北京家族:34.2%.vs.9.8%;OR=5.901;95%CI:2.581-13.46)之間存在明顯的聯(lián)系。修復基因多態(tài)性變化以及IS6110插入數量可能與北京株以及山東簇發(fā)生耐藥基因型變化、獲得耐藥表型有關。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5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巧;邵燕;宋紅煥;李國莉;楊丹丹;陳誠;竺麗梅;許衛(wèi)國;陸偉;;江蘇省結核分枝桿菌耐藥相關基因突變特征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羅丹;廣西耐藥結核病流行特征及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李桂蓮;天津市耐藥結核病危險因素及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分子機制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巧;江蘇省耐藥結核病影響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A.R.Moss,D.Alland,E.Telzak,D.HewlettJr,V.Sharp,P.Chiliade,V.LaBombardi,D.Kabus,B.Hanna,L.Palumbo,K.Brudney,A.Weltman,K.Stoeckle,K.Chirgwin,M.Simberkoff,S.Moghazeh,W.Eisner,M.Lutfey,B.Kreiswirth,丁北川;一株多種耐藥結核菌在紐約全市的暴發(fā)流行[J];結核與肺部疾病雜志(中文版);1997年02期
2 黃捷暉,吳波,張艷;182例肺結核分支桿菌耐藥結果的臨床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1年11期
3 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國防癆雜志;2002年02期
4 程志忠;;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7年04期
5 王甦民,張福生,端木宏謹;山東省耐藥結核病流行狀況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9年12期
6 楊本付,徐飚,蔣偉利,周佩源,姜慶五;蘇北農村耐藥結核病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年07期
7 李爽,張正;對萬古霉素耐藥的11株腸球菌的藥敏表型及基因檢測[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8 修燕,徐飚;衛(wèi)生服務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舒華;肺結核流行趨勢及控制策略綜述[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2 李廣法;;1513例老年結核病人門診就診情況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4期
3 王保銅;;天長市常住人口結核病防治知識現況調查[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年01期
4 張云玲;闞曉宏;韓莉;;安徽省新發(fā)涂陽肺結核病人發(fā)現延遲情況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年05期
5 張宜文;李東方;姜維周;陳艷;忽文俊;;老年肺結核395例臨床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年06期
6 楊建安,闞曉宏;肺結核病發(fā)病影響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安徽醫(yī)學;2002年04期
7 闞曉宏;萬康林;楊建安;劉志廣;陳根旺;趙秀琴;王景紅;汪小軍;張媛媛;劉曉云;;安徽省結核病結核桿菌耐藥狀況的調查[J];安徽醫(yī)學;2009年05期
8 王景紅;楊建安;闞曉宏;;安徽省新發(fā)涂陽患者現況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9年05期
9 張云玲;韓莉;汪小軍;周云;張曉芳;;合肥市2379例新發(fā)涂陽肺結核患者調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08期
10 姚杰;徐元宏;;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檢測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09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云;;城市醫(yī)療保障制度構建中的公平與效率權衡[A];“經濟轉型與政府轉型”理論研討會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2 丁桂芳;;醫(yī)務人員院內感染結核病預防措施[A];河南省手術室護理學術會議暨圍手術期安全護理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9年
3 吳啟秋;畢志強;鄧立宏;那希寬;;骨關節(jié)結核病病灶中耐多藥菌株對療效的影響[A];全國脊柱與四肢骨關節(jié)結核病診治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張相林;劉正;;德州市實施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效果分析[A];結核與肺部疾病論文集[C];2005年
5 魯付榮;儀傳訓;;復發(fā)性老年肺結核78例臨床特點分析[A];結核與肺部疾病論文集[C];2006年
6 周杰;肖健強;陳甘和;;廣東省韶關市實施結控項目效果評價[A];2004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臨床基礎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趙雁林;;我國結核病實驗室診斷現狀及生物安全[A];2007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劉尹;趙朝選;嚴熙;任海波;;閬中市2002-2008年實施結核病控制項目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分析[A];中國防癆協(xié)會科普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書金;許文;;馬鞍山市部分學校結核病密切接觸者結核病篩查結果分析[A];中國防癆協(xié)會科普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陳世伶;溫力;;廣漢市雒城鎮(zhèn)社區(qū)居民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分析[A];中國防癆協(xié)會科普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甄雪燕;近百年中國傳染病流行的主要社會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石大偉;河南省耐多藥結核菌耐藥相關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3 劉云霞;耐多藥結核病影響因素的生態(tài)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曹永福;我國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價值取向及其實現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周成超;山東省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求醫(yī)行為及治療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侯萬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在結核病防治體系中的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楊本付;蘇北農村耐藥結核病的影響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汪雁鶴;DOTS策略的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9 張靈霞;卡介苗重組疫苗的構建、免疫原性及抗結核作用的初步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05年
10 梁建琴;應用膜反向斑點雜交技術快速鑒定分枝桿菌菌種和耐藥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型[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丹丹;卡介苗疫苗株缺失區(qū)基因編碼蛋白的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吳衛(wèi)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結核病耐藥監(jiān)測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張潔瑩;合肥市肺結核疫情現狀及控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徐建國;臨床分離腸球菌耐藥性、毒力基因及多位點序列分型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李露丹;公共政策視野下的云南婦女健康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6 譚景尹;PCR—膜芯片~(?)技術檢測結核桿菌耐藥基因突變的應用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吳海松;痰標本結核分枝桿菌檢測及katG基因的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8 鳳翀;巢湖市新發(fā)肺結核病人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和控制對策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包昌琳;不同督導方式對肺結核患者治療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徐仰玲;新疆喀什地區(qū)肺結核耐藥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球,高翠南;廣東省結核病流行菌株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3年03期
2 譚耀駒;陳江華;黃麗晶;;氟喹諾酮類藥物體外藥敏試驗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6年05期
3 鄧增潮,梁增杰;2000~2003年我院各類抗菌藥臨床應用情況統(tǒng)計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年14期
4 張運玲;朱朝敏;;北京基因型結核桿菌播散致病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01期
5 敖軍平;陳季武;習兵霞;胡忠義;;結核分枝桿菌耐吡嗪酰胺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2006年03期
6 陳建;李寧秀;萬康林;楊光京;王慶;;四川和安徽兩省結核耐藥危險因素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1期
7 萬康林;;中國結核病流行新特點及挑戰(zhàn)[J];疾病監(jiān)測;2008年11期
8 陳誠;孫謹芳;么鴻雁;;2000年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中耐藥病例影響因素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9年12期
9 葉鶯;嚴延生;;耐多藥結核的流行概況[J];疾病控制雜志;2008年01期
10 A.R.Moss,D.Alland,E.Telzak,D.HewlettJr,V.Sharp,P.Chiliade,V.LaBombardi,D.Kabus,B.Hanna,L.Palumbo,K.Brudney,A.Weltman,K.Stoeckle,K.Chirgwin,M.Simberkoff,S.Moghazeh,W.Eisner,M.Lutfey,B.Kreiswirth,丁北川;一株多種耐藥結核菌在紐約全市的暴發(fā)流行[J];結核與肺部疾病雜志(中文版);1997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林輝;重慶市結核病耐藥的流行病學調查及耐藥相關基因分子特征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繼江;華東部分地區(qū)耐藥結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家應,龔幼龍,嚴非;衛(wèi)生保健與健康公平性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經濟分冊);2000年04期
2 劉曉強;歐洲醫(yī)療保健改革對公平性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經濟分冊);1998年02期
3 劉貴建,許淑珍,馬越,李景云,張淑蘭,謝秀麗,劉振英,羅燕平;北京4家醫(yī)院臨床分離的腸球菌株的耐藥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2年04期
4 羅永艾;結核病的疫情及防治新動向[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1年02期
5 高麗敏;衛(wèi)生保健的公平性——中國衛(wèi)生改革中一個繞不開的議題[J];中國衛(wèi)生經濟;1998年02期
6 饒克勤,姚嵐,秦立軒;健康公平的測量方法[J];中國衛(wèi)生經濟;1998年12期
7 尹冬梅,胡善聯(lián),程曉明,魏穎;中國貧困農村地區(qū)衛(wèi)生服務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經濟;1999年03期
8 王方刃,孫昌盛,陳松濤,林堅;福建省衛(wèi)生資源分布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經濟;1999年03期
9 朱偉,田慶豐,朱洪彪;河南省農村地區(qū)衛(wèi)生服務公平性研究[J];衛(wèi)生經濟研究;2001年01期
10 陳家應,龔幼龍,舒寶剛,嚴非;衛(wèi)生服務公平性研究的理論與現實意義[J];中國衛(wèi)生資源;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兵;吳馳;劉厚明;詹能勇;李曉鶴;羅瑞玲;余衛(wèi)業(yè);單萬水;;反向膜雜交技術檢測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株的臨床價值研究[J];海南醫(yī)學;2009年12期
2 王東;馮福民;劉茜;郭梅;曹燕花;李世明;么作義;高寶霞;孫永紅;;DRE-PCR分型方法在唐山市結核分枝桿菌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6年12期
3 王東;馮福民;劉茜;郭梅;曹燕花;李世明;么作義;高寶霞;孫永紅;;RAPD技術在唐山市結核分枝桿菌指紋分型研究中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7年17期
4 吳長東;袁俐;;結核病耐藥原因概述[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年17期
5 劉偉;劉竟芳;于才紅;;臨床肺結核治療中耐藥性分析及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4期
6 同重湘;趙秀琴;馬建軍;劉志廣;曹文靜;楊永紅;呂冰;姜元;萬康林;;228株結核分枝桿菌MLVA分型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年16期
7 同重湘;趙秀芹;馬建軍;劉志廣;曹文靜;楊永紅;呂冰;姜元;萬康林;;甘肅省臨床分離結核分枝桿菌MLVA分型初步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07期
8 楊本付;徐飚;蔣偉利;周佩源;姜慶五;;結核分枝桿菌可變數目串聯(lián)重復基因分型[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年06期
9 綦迎成;劉潔;魚栓民;李君蓮;趙秀芹;王泉;劉志廣;呂冰;劉中華;萬康林;;新疆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株Spoligotyping基因型的初步研究[J];疾病監(jiān)測;2010年12期
10 楊修軍;萬康林;王艷華;趙秀琴;郭建華;張媛媛;王春生;;應用Spoligotyping技術對吉林省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的研究[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甦民;郭艷鈴;劉洋;;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技術[A];2005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劉梅;;MLVA、spoligotyping技術應用于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陳曦;馬玙;金奇;李傳友;姜廣路;王慶;;耐異煙肼結核分枝桿菌相關耐藥基因突變研究[A];2004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臨床基礎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秦蓮花;鄭瑞娟;劉忠華;王潔;胡忠義;;寡核苷酸(cag)5分子標記物在分枝桿菌菌株鑒定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防癆協(xié)會臨床委員會、中國防癆協(xié)會基礎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司紅艷;甘培尚;楊樞敏;李苗;景濤;張穎;祝秉東;張文宏;;甘肅省甘南、定西兩州市耐異煙肼和利福平結核分枝桿菌MIRU基因分型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2008年全國結核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秦超;;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基因研究綜述[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王博;柴利泉;戴宗甲;李衛(wèi)民;;基因分型及其在牛結核流行病學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吳蓓蓓;陸勝軍;李偉莉;柳正衛(wèi);;浙江省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鏈霉素耐藥基因的突變分析[A];浙江省結核病控制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張璐;陳婧;高謙;董海燕;萬康林;沈鑫;桂曉紅;梅建;;適合我國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基因型分型的方法[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杜艷芬;林靖凱;劉思國;王春來;劉慧芳;司微;王聃;趙海玲;;牛分枝桿菌Spoligotyping和VNTR-MIRU的基因分型研究[A];第二屆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鄭靈巧;[N];健康報;2011年
2 記者 魏靜;[N];大眾衛(wèi)生報;2011年
3 趙莉;[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4 王其玲 李水根;[N];健康報;2003年
5 陳英云 喬蕤琳;[N];黑龍江經濟報;2010年
6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郝黎 張丹娜;[N];廣東科技報;2010年
7 盧維;[N];健康報;2003年
8 顧蓓紅;[N];科技日報;2003年
9 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范敬群 金安江;[N];湖北日報;2009年
10 記者 陳楓;[N];南方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屹;中國華東農村地區(qū)耐藥結核病流行和傳播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羅丹;廣西耐藥結核病流行特征及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姜曉穎;北京地區(qū)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及與耐藥性關系的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12年
4 徐廣宇;基于生物信息學的結核分枝桿菌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及診斷靶標簇系統(tǒng)平臺的建立[D];吉林大學;2013年
5 李桂蓮;天津市耐藥結核病危險因素及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分子機制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鄧艷琴;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及異煙肼新耐藥突變位點的確認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李霞;結核病及耐藥結核病的傳播[D];復旦大學;2011年
8 石荔;西藏自治區(qū)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菌株的基因分型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陳建;結核患者社會行為因素和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董海燕;中國13省市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建強;甘肅省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株基因分型初步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2 趙玉玲;河南省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與耐藥性和地區(qū)分布關系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3 陳曦;耐異煙肼結核分枝桿菌相關耐藥基因DNA序列分析[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03年
4 趙勇;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基因檢測及中草藥作用的生物學變化[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2003年
5 王均;兒童結核病結核分枝桿菌PE_PGRS33基因變異特點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劉彬彬;北京地區(qū)結核分枝桿菌的基因分型及北京家族進化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7 蔡溢;結核分枝桿菌RmlA的表達、純化以及酶促反應動力學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王霞芳;IFN-γ增強BALB/c小鼠對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抵抗力[D];蘇州大學;2002年
9 曹立雪;應用膜芯片檢測結核分枝桿菌rpoB基因突變[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3年
10 韓喜琴;噬菌體生物擴增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藥物敏感性研究及評價[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04年
本文關鍵詞:華東部分地區(qū)耐藥結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61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20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