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和2013年吉林省監(jiān)測點糖尿病監(jiān)測結果分析
本文選題:糖尿病 切入點:哨點監(jiān)測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對2010年和2013年吉林省糖尿病患病情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對比分析,確定糖尿病高危人群,為控制糖尿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方法:按照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分別對2010年和2013年中國成年人慢性病與營養(yǎng)監(jiān)測吉林省監(jiān)測點進行抽樣,最終分別抽取了2966人和2923人。對于抽取的調查對象進行詢問調查、身體測量和實驗室檢測。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的統(tǒng)計描述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兩組間定量資料比較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變量采用構成比和率進行統(tǒng)計描述,定性變量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1、2010年和2013年吉林省五個監(jiān)測點18歲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別為16.35%和14.10%,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08,p=0.016)。與2010年相比,2013年糖尿病患病率降低的人群有:集安市(χ2=11.643,p=0.001),南關區(qū)(χ2=13.786,p0.001),城鎮(zhèn)(χ2=6.313,p=0.012),女性(χ2=4.670,p=0.031),年齡28-37歲(χ2=3.914,p=0.048),年齡38-47歲(χ2=10.864,p=0.001),漢族(χ2=7.531,p=0.006),滿族(χ2=4.450,p=0.035),文化程度為初高中(χ2=4.387,p=0.036),已婚(χ2=7.233,p=0.007),工人(χ2=8.023,p=0.005),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χ2=5.149,p=0.023),不吸煙(χ2=7.135,p=0.008),吸二手煙(χ2=4.786,p=0.029),不飲酒(χ2=4.266,p=0.039),每日食用新鮮蔬菜(χ2=5.697,p=0.017),每日食用新鮮水果(χ2=7.064,p=0.008),每周無高強度工作(χ2=5.216,p=0.022),每周無高強度休閑活動(χ2=4.734,p=0.030),每周有中強度工作(χ2=3.957,p=0.047),每周有中強度休閑活動(χ2=10.386,p=0.001),每周騎車步行超過10min(χ2=9.249,p=0.002),每日靜態(tài)時間為0h-(χ2=10.995,p=0.001),每日睡眠時間為6-8h(χ2=6.020,p=0.014),BMI24(χ2=6.599,p=0.010),中心型肥胖(χ2=6.412,p=0.011),非中心型肥胖(χ2=8.779,p=0.003),非血脂異常(χ2=8.007,p=0.005),其他人群2010年和2013年糖尿病患病率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2、2010年和2013年6個月內測量過血糖的暴露率分別為13.59%和21.66%,12個月內測量過血糖的暴露率分別為5.63%和7.70%,12個月前測量過血糖的暴露率分別為6.50%和8.79%,從未測量過血糖的暴露率分別為71.38%和60.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7.274,p0.001)。2010年和2013年糖尿病知曉率分別為48.25%和39.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10,p=0.009)。2010年和2013年糖尿病總控制率分別為21.03%和14.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97,p=0.012)。3、2010年吉林省五個監(jiān)測點糖尿病患病率的可能影響因素為:地區(qū)(χ2=45.670,p0.001),城鄉(xiāng)(χ2=14.606,p0.001),年齡(χ2=82.992,p0.001),民族(χ2=9.635,p=0.022),婚姻狀況(χ2=25.868,p0.001),職業(yè)(χ2=19.118,p0.001),醫(yī)療保險(χ2=24.203,p0.001),是否每日食用新鮮水果(χ2=4.482,p=0.034),每日睡眠時間(χ2=6.997,p=0.030),BMI(χ2=77.680,p0.001),中心型肥胖(χ2=69.355,p0.001),高血壓(χ2=101.148,p0.001),血脂異常(χ2=43.887,p0.001)。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地區(qū):集安市(OR=1.489,p=0.028),年齡:38-47歲(OR=2.220,p=0.022)、48-57歲(OR=2.532,p=0.008)、58-67歲(OR=2.993,p=0.002)、68歲及以上(OR=4.119,p0.001),BMI:24-27.99(OR=1.333,p=0.030)、≥28(OR=1.726,p=0.001),中心型肥胖(OR=1.421,p=0.007),高血壓(OR=1.831,p0.001),血脂異常(OR=1.899,p0.001)可能為危險因素;民族:滿族(OR=0.162,p=0.013)可能為保護因素。2013年吉林省五個監(jiān)測點糖尿病患病率的影響因素為:性別(χ2=6.661,p=0.010),年齡(χ2=66.074,p0.001),婚姻狀況(χ2=10.747,p=0.030),職業(yè)(χ2=8.446,p=0.038),吸煙情況(χ2=4.541,p=0.033),是否每日食用新鮮水果(χ2=24.179,p0.001),是否每周有中強度休閑活動(χ2=14.987,p0.001),BMI(χ2=96.531,p0.001),中心型肥胖(χ2=70.759,p0.001),高血壓(χ2=110.115,p0.001),血脂異常(χ2=79.629,p0.001)。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BMI:24-27.99(OR=2.000,p0.001)、≥28(OR=2.478,p0.001),高血壓(OR=1.892,p0.001),血脂異常(OR=2.291,p0.001)可能為危險因素;每日食用新鮮水果(OR=0.496,p0.001)可能為保護因素。結論:1、2013年吉林省五個監(jiān)測的糖尿病總患病率低于2010年。2、與2010年相比,2013年18歲以上居民的血糖測量意識增強,但糖尿病的知曉率和總控制率呈降低趨勢。3、2010年糖尿病患病率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地區(qū)、年齡、BMI、民族、中心型肥胖情況、高血壓情況、血脂異常情況。2013年糖尿病患病率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每日食用新鮮水果情況、BMI、高血壓情況、血脂異常情況。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87.1;R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靜,阮蕓,徐冬娥,譚擎纓;多項指標聯(lián)檢對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意義[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0年04期
2 王玉新,李大啟,李公寶,徐琴君;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細胞介素6受體檢測[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1年02期
3 宮雅南,劉冬年,熊玉冰,黃偉文,莊萬江;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1年06期
4 顧芹,宋守君,李向陽,尤傳一;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防治作用[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1年06期
5 曹愛華 ,王瑛 ,李翔;杏丁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1年03期
6 ;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新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1年04期
7 張桂茹;糖尿病腎病85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8 侯建明 ,林鳳輝 ,張超群;46例2型糖尿病腎病與糖尿病自主神經(jīng)病變的關系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2年04期
9 陳文霖;糖尿病飲食[J];醫(yī)療保健器具;2002年Z1期
10 孫力,許玲;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2年3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星;許筠;蘇建平;張軍;程立志;翟曉麗;;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A];第十九次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楊家茂;;糖尿病腎病防治瑣談[A];全國第二屆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臨床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丁耀耿;郝桂霞;;糖尿病腎病臨床分析[A];全國第二屆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臨床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文鎧;王志伏;王雪;孫大朋;;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現(xiàn)狀[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8年
5 倪青;;糖尿病腎病的中西醫(yī)結合研究[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0年
6 孫怡;李健紅;宗紅燕;;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糖尿病腎病16例[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0年
7 葉軍;;糖尿病腎病在兒童時期的早期干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8 杜旭昶;孫志紅;閆春芳;劉彩虹;;疏糖丹治療2型糖尿病50例臨床分析[A];第六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9 于世家;任平;馬麗佳;李小娟;鄭曙琴;武明東;劉自力;薛麗輝;;糖尿病住院患者1344例回顧性分析[A];第六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10 郝效槐;魏玫都;崔立俊;;中西并蓄治療糖尿病腎病[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向佳;糖尿病中醫(yī)藥防治項目立足社區(qū)[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1年
2 特約記者 魯海燕;逾八成公眾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N];家庭醫(yī)生報;2013年
3 馬明愈;現(xiàn)代生活方式導致 糖尿病發(fā)病率迅速上升[N];中國婦女報;2005年
4 省立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 侯建明;糖尿病腎病的防治[N];福建科技報;2004年
5 王文絹 范軍星;世界糖尿病日關注焦點:糖尿病并發(fā)癥[N];健康報;2003年
6 主持人 向紅丁博士;糖尿病腎病須早防早治[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7 華悅;預防糖尿病,從減肥開始[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4年
8 劉冬梅;肥胖糖尿病第一誘因[N];天津日報;2004年
9 劉燕玲;首部中醫(yī)專病指南定下糖尿病治則[N];健康報;2007年
10 崔昕;中藥防治糖尿病腎病有進展[N];健康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杰;組蛋白去乙;4特異性促進糖尿病腎病足細胞損傷[D];山東大學;2015年
2 張永;MiR-346在抗TGF-β信號途徑介導的糖尿病腎病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的作用機制[D];武漢大學;2015年
3 魏鳳江;高尿酸血癥、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群體遺傳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孫士杰;胱抑素C對2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預測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龍泓竹;益氣養(yǎng)陰通絡散結方防治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姜e,
本文編號:17200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172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