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市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2010-2011年深圳市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中科技大學》 2013年
2010-2011年深圳市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吳微
【摘要】:研究目的:諾如病毒是常見的腹瀉病毒,廣泛存在于環(huán)境中,是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之一。諾如病毒流行范圍廣,傳播方式多樣,遺傳信息變化大。本研究將2010-2011年收集的腹瀉樣品進行檢測,并結合前期的資料,從諾如病毒的感染情況及分子流行病學兩方面進行判斷分析,為諾如病毒的檢測及預防提供基礎資料。 研究方法:將2010-2011年收集的樣品經(jīng)過前處理后,提取核酸。一部分核酸用作Real-time PCR的模板,并結合調(diào)查的資料從時間(月份)、年齡和性別等方面對這兩年諾如病毒的感染情況進行分析。另一部分采用RT-PCR的方法,分別用NVG1和NVGⅡ特異性引物對其進行擴增,從分子水平分析近兩年諾如GⅠ和諾如GⅡ基因組的流行趨勢,并著重分析GⅡ.4型的流行狀況。 研究結果:1、2010年收集的925份標本中,有506份標本來自男性,419份標本來自女性,三歲及三歲以下的有480份,所占比例達52%。經(jīng)過Real-time PCR檢測,共鑒定出陽性標本186份,陽性率為20.10%,其中有96份來自男性,90份標本來自女性,三歲及三歲以下兒童感染諾如病毒的陽性數(shù)為104份,所占比例高達56%(104/186);2011年收集的983份樣品中,有573份標本來自男性,410份標本來自女性,其中571名患者的年齡小于3歲,所占比例達58%。經(jīng)Real-time PCR檢測,共鑒定出陽性標本210份,陽性率為21.36%,其中有121份來自男性,89份來自女性,三歲及三歲以下兒童的陽性數(shù)為130份,所占比例高達62%(130/210)。 2、經(jīng)過RT-PCR擴增后,將有陽性條帶的樣品測序后進行比對分型。2010年共有85份樣品成功測序,其中有78份樣品屬于NVGⅡ型,分屬4種不同的基因型別,7份樣品屬于NVGⅠ型,分屬3種不同的基因型別。在GⅡ基因組中比例最高的是GⅡ.4/2006b,共檢測55份標本,占所有成功測序標本的64.5%(55/85),其次是GⅡ.4/2006variant,共檢測出17份陽性樣品,占所有型別比的20%;2011年共有60份樣品成功測序,其中有55份屬于NVGⅡ型,分屬7種不同的基因型,5份屬于NVG1型,分屬4種不同的基因型。在所測的GⅡ基因組中,比例最高是GⅡ.4/2006b,共檢測出28份,占所有基因型別比的46.7%。其次是GⅡ.4/2006b variant,共有10份陽性標本,占所有基因型別比的16.7%。 研究結論:1.從這兩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諾如病毒引起的腹瀉在任何時節(jié)均可發(fā)生。但檢出率較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3-7月份。在所有的腹瀉人群中,以三歲以下兒童居多。將這兩年諾如病毒在性別感染上的差異,通過SPSS軟件分析,得到2010年卡方檢驗的P值=0.3440.05,2011年卡方檢驗的P值=0.8240.05,這兩年的檢測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無論2010年還是2011年,NVGⅡ基因組所占比例都非常高,分別達到91.7%(78/85)和91.6%(55/60)。相對于2010年,2011年諾如病毒的基因型別更趨向多元化。2010年,GⅡ.4/2010開始出現(xiàn),在所有檢測出的基因型別中,比值高達20.0%(17/85)。GⅡ.4/2006b variant基因型是2011年新發(fā)現(xiàn)的基因亞型。2011年檢測出的基因型別中,有10份屬于GⅡ.4/2006b variant,比例高達16.7%(10/60)。從這兩年的流行趨勢看,NVGⅡ.4基因型的遺傳信息較易發(fā)生變化,一旦出現(xiàn)新的基因亞型,,便具有很強的流行能力。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181.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曾軍榮;白培勝;李榕嬌;王瑜玲;;熒光RT-PCR與RT-LAMP檢測GⅡ4型諾如病毒的比較和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1年19期
2 何雅青;胡春凌;汪朝暉;張海龍;楊洪;姚相杰;冼慧霞;陽帆;;液相芯片檢測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方法的建立[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歐青葉;顧大勇;胡春凌;李永進;史蕾;劉春曉;趙純中;徐云慶;張妮奇;;8種重大烈性傳染病病毒液相芯片檢測方法的建立[J];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2012年04期
2 劉麗娟;姜超;楊永莉;王莎莎;于珊珊;王旺;;液相芯片檢測3種發(fā)熱伴出疹病毒方法的建立[J];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2012年05期
3 郝肖陽;;諾如病毒流行病學研究與防治概況[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3期
4 陳惠芳;姚月嫻;鄭雪燕;黃燕惠;熊益權;陳清;俞守義;;人類博卡病毒感染與急性胃腸炎發(fā)生風險的Meta分析[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3年11期
5 李曉波;付瑞;王吉;衛(wèi)禮;王淑菁;岳秉飛;賀爭鳴;;鼠諾如病毒分離株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及分析[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3年05期
6 Kori L Wallace;Li-Bo Zheng;Yoshitake Kanazawa;David Q Shih;;Immunopath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01期
7 王毅謙;郭旸;吳福平;李輝;邵景東;;Allglo探針與Taqman探針雙重熒光RT-PCR法檢測GI型和GII型諾如病毒的比較和應用[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年14期
8 周濤;楊晶艷;杜曉昕;陳凡;董澤豐;劉娛;許欣;裴曉方;;成都地區(qū)兒童腹瀉癥候群人博卡病毒監(jiān)測及基因變異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年03期
9 馮要菊;;狼瘡性腎炎患者并發(fā)院內(nèi)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緒富;抗諾如病毒藥物篩選的相關基礎及其有效方藥的文獻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趙慧;兒童腹瀉相關的人博卡病毒2型的初步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3 陳全剛;PRRSV感染誘導細胞自噬及內(nèi)質(zhì)網(wǎng)應激的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4 薛亮;諾如病毒GⅡ型流行株基因組特征分析及進化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羅璇;嬰幼兒病毒性腹瀉的流行病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向丹丹;RT-PCR檢測實驗小鼠自然和實驗感染鼠諾瓦克病毒及病毒分離[D];東華大學;2013年
3 曹海燕;蘭州地區(qū)2010-2011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病原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4 魏嘉良;蜱傳媒病中鼠疫、野兔熱病原檢測方法的建立及疫病情況調(diào)查[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5 朱攀;昆明市小兒腹瀉相關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及病毒基因組克隆[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6 王文輝;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臨床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柳彩霞;小兒腹瀉7種病毒性病原感染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余珊;脂肪組織Nlrp3炎性體改變在追趕生長胰島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黃淑華;鐘新光;;一起水源性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爆發(fā)的調(diào)查[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7年08期
2 王大鵬;吳清平;寇曉霞;;諾瓦克病毒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報;2007年05期
3 張麗杰;方安;;中國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的流行病學和疾病負擔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免疫;2007年02期
4 吳疆;高志勇;劉桂榮;劉園;李潔;羅明;吳曉娜;賈蕾;竇相峰;嚴寒秋;;北京地區(qū)諾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年07期
5 陳宗峰;王滔;黃祖新;林瑜;陳駿揚;;逆轉(zhuǎn)錄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在諾如病毒基因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9年04期
6 滕崢;張曦;邵俊杰;盧偉;;雙重RT-PCR檢測輪狀病毒和諾瓦克病毒核酸方法建立[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6年11期
7 楊洪;李慶;何雅青;張海龍;陽帆;;2004~2005年深圳市嬰幼兒腹瀉中輪狀病毒及諾沃克病毒的感染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7年01期
8 方杭燕;謝立;干偉群;竹軍偉;;I型諾如病毒引起學校急性胃腸炎爆發(fā)的調(diào)查[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0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國珍;李昌遵;何雅青;夏清林;;廣州市1987~1990年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學觀察[J];華南預防醫(yī)學;1991年04期
2 廖華樂;孔繁鈞;蔡戴崧;陳愛貞;陳蓮芳;梁少波;;佛山市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狀況及分子流行病學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1993年02期
3 王金文;劉彩霞;楊愛平;張穎;劉洋;趙飛;李向陽;;腹瀉患兒A群輪狀病毒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年03期
4 楊麗萍;楊會利;李忠;王顯軍;趙仲堂;;山東省泰安市鼠類自然感染恙蟲病東方體調(diào)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年07期
5 董宗祈;孫志勤;;輪狀病毒亞群的分子流行病學和臨床特點研究[J];臨床消化病雜志;1991年03期
6 吳新偉;楊霞;蔣力云;沈紀川;謝華萍;李向忠;伍業(yè)健;劉于飛;高國全;;廣州市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諾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姚昆;江佳富;張文義;趙秋敏;蔣西寧;左曙青;吳曉明;詹琳;褚宸一;張泮河;楊紅;曹務春;;我國東北部分地區(qū)宿主動物感染漢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07年01期
8 朱琳;段招軍;祁紅梅;程衛(wèi)霞;李金松;章青;唐景裕;;河北盧龍縣嬰幼兒星狀病毒腹瀉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年18期
9 沈靖;第二代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與腫瘤預防[J];中國腫瘤;2002年04期
10 湯正好;陳小華;張韡;樂魏列;余永勝;臧國慶;;上海市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及獻血者中SENV感染的分子特征[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7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晶;邢文革;;HCV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和意義[A];第五次全國免疫診斷暨疫苗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韓黎;;醫(yī)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及感染機理研究[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第十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王曉莉;李穎;周玲;劉宏圖;金水高;曾毅;沈立萍;劉登凱;李虹;丁輝;齊慶青;聶美;王晟;劉朝暉;廖秦平;;北京市HPV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項目初步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次全國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許新東;;HIV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學態(tài)勢[A];江蘇省性學會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5 李強;覃健萍;周慶豐;薛春宜;陳峰;畢英佐;曹永長;;2007年華南地區(qū)新城疫分離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學和免疫原性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zhí)烀?;結核病分子流行病學的概況和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結核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7 段廣才;黃志剛;;流行病學進展[A];預防醫(yī)學學科發(fā)展藍皮書(2006卷)[C];2006年
8 張洪勇;金寧一;;口蹄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成立20周年慶典暨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9 瞿國潤;吳艷濤;張如寬;劉秀梵;;我國部分地區(qū)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會分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杜延順;趙麗萍;楊軍;黃秉仁;;氨基甙類抗生素中毒聾患者mtDNA G7444A的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惠方;[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2 日報記者 閆友明 實習生 張威;[N];柳州日報;2008年
3 記者 譚克揚 通訊員 向濤 康平 姚家琦;[N];湖南日報;2006年
4 黃顯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5 毛遠麗;[N];家庭醫(yī)生報;2006年
6 江文;[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7 趙敬華;蘇醒;[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8 記者 王麗強;[N];石家莊日報;2011年
9 彭凱;[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10 肖蓓;[N];商務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芳;我國土拉弗氏菌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2 孫長江;豬鏈球菌2型免疫相關抗原的分離與免疫保護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陳平潔;廣東省豬偽狂犬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和防控措施[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4 于飛;非綜合征型耳聾患者GJB2基因突變篩查和全頻譜突變圖譜繪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5 林海江;浙江省臺州地區(qū)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網(wǎng)絡與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蘇擘;華中地區(qū)I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分子流行病學及耐藥基因型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鐘發(fā)剛;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抗原檢測、流行病學研究及分離株E2基因的克隆表達[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8 李健;山東省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病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涂增;蟲媒登革病毒(Mosquito-borne dengue viruses)基因組進化與分子診斷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湯細彪;豬源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分子流行病學與致病性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微;2010-2011年深圳市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紀永佳;重慶地區(qū)人感染博爾納病病毒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學初步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楊世興;安徽省豬圓環(huán)病毒病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4 吳順意;福建省豬偽狂犬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5 晁彥杰;牛結核流行病學和樹突狀細胞感染毒力M.bovis的基因表達[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6 李星美;中國部分地區(qū)彝族及漢族人群中HLA-B*5701陽性率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7 李志賓;烏魯木齊地區(qū)78例HCV感染者基因型及亞型的臨床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高丹;沈陽及其周邊地區(qū)皮膚HPV感染門診調(diào)查及溫熱干預治療觀察[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黃輝紅;HCV基因型和亞型:分型技術、臨床意義及其流行病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邊長玲;中國“三江并流”自然遺產(chǎn)地獸類蜱媒疾病分子流行病學的調(diào)查研究[D];大理學院;2010年
本文關鍵詞:2010-2011年深圳市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00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16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