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腺病毒和腸道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發(fā)熱呼吸道感染暴發(fā)疫情的實驗室快速診斷
本文選題:暴發(fā)疫情 切入點:發(fā)熱呼吸道感染 出處:《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17年2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對一起嬰幼兒不明原因發(fā)熱呼吸道感染暴發(fā)疫情進行實驗室快速診斷,探索病因。方法采集患兒咽拭子和痰液標本共19份,對所有標本進行核酸提取、運用熒光PCR和熒光RT-PCR法檢測腺病毒等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8種18型重要病毒的特異性基因片段。對腺病毒和腸道病毒核酸陽性標本進行序列測定,運用生物學軟件對測定序列進行處理分析。結(jié)果 19份標本腺病毒(Adenovirus,Ad V)核酸陽性,11份標本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陽性,4份標本鼻病毒(Rhinovirus,RHV)核酸陽性。Ad V的核酸檢出陽性率均為100%,標本采集時間最長為發(fā)病后10天。EV在發(fā)病3天內(nèi)痰液標本中核酸檢出率為83.33%,發(fā)病3天后為42.86%。Ad V的基因型別為Ad V-B7型。結(jié)論本起發(fā)熱呼吸道感染暴發(fā)疫情由Ad V-B7型和EV混合感染引起,并且Ad V-B7型感染時間長于EV。
[Abstract]:Objective to infant outbreaks for laboratory diagnosis, explore the causes of infection fever of unknown cause respiratory tract. Methods collecting throat swabs and sputum samples of 19 cases were performed on all specimens,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specific gene fragment using fluorescence PCR and fluorescence RT-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denovirus 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8 type 18 An important virus. The nucleic acid of adenovirus and enterovirus positive samples were sequenced, using biological software analysis of sequencing. Results of 19 samples of adenovirus (Adenovirus, Ad V) nucleic acid positive, 11 specimens of enterovirus (Enterovirus, EV) nucleic acid positive, 4 specimens of rhinovirus (Rhinovirus, RHV) positive rate of nucleic acid nucleic acid positive.Ad V was 100%, the longest tim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10 days after the onset of.EV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ucleic acid within 3 days in sputum positive rate was 83.33%, the incidence of 3 days The genotype of 42.86%.Ad V was Ad V-B7 type. Conclusion the outbreak of fever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s caused by mixed infection of Ad V-B7 type and EV, and Ad V-B7 type infection is longer than EV..
【作者單位】: 江西省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
【分類號】:R181.3;R725.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建國;水中的病毒[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衛(wèi)生學分冊);1979年02期
2 何家鑫;王碧錦;蘇用年;林桂華;田文琪;;腸道病毒傳播動態(tài)觀察[J];福建醫(yī)藥雜志;1981年02期
3 楊蘇河;楊林;張楚瑜;王祖卿;;醫(yī)院污水中腸道病毒的分離與鑒定(摘要)[J];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1987年03期
4 吳家駒;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結(jié)膜炎[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1年01期
5 徐愛強,王同展,王海巖,周曉琳,劉桂芳,姜萍,劉萍,李漫時;山東省健康兒童腸道病毒帶毒狀況調(diào)查[J];預(yù)防醫(yī)學文獻信息;2002年01期
6 楊洪,何雅青,豐素娟;深圳市2002年腸道病毒71型的監(jiān)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年11期
7 許松濤;;美國2002~2004年腸道病毒監(jiān)測[J];中國計劃免疫;2006年05期
8 朱冰;鐘家禹;鄺璐;華亮;肖密絲;陳翊;謝嘉慧;張瑩瑩;;2010年廣州地區(qū)兒童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年12期
9 Moore M ,蘇誠欽;美國1970~1979年的腸道病毒疾病[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1983年01期
10 劉渠;褚斌;;美國1990年腸道病毒的監(jiān)測情況[J];預(yù)防醫(yī)學情報雜志;199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彥霞;康鍇;黃學勇;陳豪敏;許汴利;;河南省2011年健康人群腸道病毒帶毒率監(jiān)測[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2012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省衛(wèi)生廳;腸道病毒及其引發(fā)的疾病[N];福建日報;2008年
2 許俊芳 趙秋英(遼寧中醫(yī)學院);夏季,謹防腸道病毒侵襲寶寶健康[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5年
3 孫晨;阜陽病毒60天[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4 周立民;阜陽789名兒童感染腸道病毒,死亡19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5 本報記者 王均珠;我市未見腸道EV71感染病例[N];貴陽日報;2008年
6 特約記者 曾航邋本報記者 周揚;阜陽致命EV71病毒調(diào)查[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7 本版編輯邋代群 崔靜 周立民 熊潤頻;阜陽EV71感染事件:已有585例患兒痊愈[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譚志文;我市目前未發(fā)現(xiàn)腸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N];郴州日報;2008年
9 馬曉華;阜陽:789名兒童感染腸道病毒EV71[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10 劉志華;對付腸道病毒EV71并不難[N];大眾衛(wèi)生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文清;RT-PCR對水中腸道病毒滅活效果及機制的評價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盛;2007~2012年山東省臨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和腸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分析[D];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2014年
2 林虹;2014-2015年寧夏手足口病流行病及病原學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朱博;安徽某縣2008~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宋潤龍;鄭州市2010~2014年6月手足口病疫情分析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6年
5 趙佩;732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7年
6 張靜;德州市城鄉(xiāng)一體化供水細菌和腸道病毒污染現(xiàn)狀調(diào)查[D];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2017年
7 梅婧;河蚌作為水體人類腸道病毒污染指示物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尹光雅;腸道病毒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yīng)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鄺璐;廣州地區(qū)兒童腸道病毒71型抗體水平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1年
10 陳煒;福建省其它腸道病毒手足口病的病原學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61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156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