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彈性網絡的出生缺陷多維地理環(huán)境因子探索分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彈性網絡的出生缺陷多維地理環(huán)境因子探索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地質大學》 2008年
基于彈性網絡的出生缺陷多維地理環(huán)境因子探索分析
郭瑤琴
【摘要】: 出生缺陷是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出生缺陷的嬰兒存活下來,亦會對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影響人口素質的提高。減少出生缺陷病例的發(fā)生,降低出生缺陷的發(fā)生率,最重要的是弄清影響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的因素和發(fā)生機理。 本文圍繞影響出生缺陷發(fā)生的環(huán)境因素,做了以下工作: 針對地理環(huán)境數據的特征,使用相關性分析、列聯(lián)列表分析及彈性網絡分析各個地理環(huán)境因素與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的關系,探索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子,并通過彈性出生缺陷高發(fā)區(qū)(NTBD出生缺陷嬰兒多)與各地理環(huán)境因子進行聚類分析,對該聚類結果進行特征分析,且給出了表征出生缺陷與各地理環(huán)境因子關聯(lián)的風險圖。 本文的主要技術要點有: 1)對數據進行預處理,使多源異構數據整合、匯總到以村為單位進行分析;對于類別數據(名詞性數據),引入計量經濟學中“啞元”變量的概念并對其進行擴展,使其能夠進行聚類分析。 2)對出生缺陷數據和自然環(huán)境因子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其中比例數據使用相關性分析,名詞性數據使用了列聯(lián)列表分析(在非參數統(tǒng)計的列聯(lián)系數擴展而來)。 3)對出生缺陷數據進行了彈性網絡分析(聚類分析),并對分析結果作出解釋,此外還將引入了分析結果轉入ArcGIS,其結果在空間上的表現可以作為出生缺陷與影響因子間的風險關系圖。 本文為出生缺陷進一步的病因推斷分析提供了以下參考: 1)出生缺陷嬰兒數高或出生缺陷發(fā)生率高與人口基數有很大關系,本文還繪制了表征出生缺陷與人口基數關系的風險圖。 2)土壤類型的分布可能是出生缺陷的一個致畸因子,尤其是褐土性土和鈣質石質土,應該進行實地調查,分析該兩種土壤的性質特征,因為土壤的性質將影響其對元素的吸附于解吸,進而影響元素的遷移性,而且元素的賦存形態(tài)也影響其向人體遷移影響健康的過程。 3)巖層的分布對出生缺陷的影響是可能存在的,主要需要研究的巖層分布的性質有第四系、二疊系、奧陶系,另一方面即是需要驗證出生缺陷與多種巖層分布具有較大相關聯(lián)。 4)斷層的分布與出生缺陷表現出明顯的負相關,且在彈性網絡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較明顯的相關性,因此斷層所暴露的土壤或巖層所表現的理化特征是否對人體有影響(如輻射)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5)煤礦分布與出生缺陷的研究表明,離煤礦越近,出生缺陷發(fā)生風險越高;擁有煤礦越多,出生缺陷發(fā)生風險越高。因此應充分考慮因為開采煤礦導致的次生污染增加,從而使得人居環(huán)境變差,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甚至導致基因突變,從而表現為高發(fā)的出生缺陷率。 6)出生缺陷與社會經濟因子的顯著相關性值得引起關注,尤其是蔬菜產量、水果產量、化肥施用量,由于和順縣的蔬果主要是自產自銷,是蔬果產量與農藥殘余有關,從而提高了出生缺陷發(fā)生的風險。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174;R18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孫姍;農村貧困人口出生缺陷預防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武繼磊,王勁峰,鄭曉瑛,宋新明,孟斌,張科利;空間數據分析技術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03年03期
2 陳述彭;地理系統(tǒng)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J];地理學報;1991年01期
3 王勁峰,李連發(fā),葛詠,時陪中,關元秀,柏延臣,王智勇,HainingRobert;地理信息空間分析的理論體系探討[J];地理學報;2000年01期
4 陳述彭,岳天祥,勵惠國;地學信息圖譜研究及其應用[J];地理研究;2000年04期
5 柏延臣,李新,馮學智;空間數據分析與空間模型[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6 廖克;地學信息圖譜的探討與展望[J];地球信息科學;2002年01期
7 田永中,岳天祥;地學信息圖譜的研究及其模型應用探討[J];地球信息科學;2003年03期
8 陳述彭,陳星;地球信息科學的理解與實踐[J];地球信息科學;2004年01期
9 鄭度,陳述彭;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J];地球科學進展;2001年05期
10 宮輝力,李京,陳秀萬,肖勁鋒;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模型庫研究[J];地學前緣;2000年S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信偉;吳克寧;呂巧靈;付巧玲;;基于GIS技術的水源地土壤養(yǎng)分評價——以灘小關水源地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6期
2 蘇迎春;周廷剛;;地理信息學的形成與發(fā)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4期
3 楊玉建;王麗華;封文杰;朱建華;;縣域尺度農業(yè)障礙信息可視化及網絡發(fā)布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5期
4 侯永平;張廣錄;徐麗梅;高樹紅;劉慧濤;肖登攀;;地學信息圖譜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5期
5 王京濤;王瑞珍;栗靜;;基于Kriging空間分析法的農用地定級指數模型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7期
6 費龍;田秋艷;李秋菊;;基于RS與GIS的玉米種植適宜性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7 王國偉;陳桂芬;姚玉霞;閆麗;;玉米精準作業(yè)智能空間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8 程紅霞;李永樹;林粵江;;空間回歸模型在耕地變化時空分析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9 楊志恒;;GIS空間分析研究進展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3期
10 李宇;楊華;;重慶市主城區(qū)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的圖譜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袁峰;李湘凌;周濤發(fā);祁軼宏;張鑫;;GIS與礦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A];2004“生態(tài)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郭瑛琦;齊清文;姜莉莉;張岸;任建順;王曉山;;城市形態(tài)信息圖譜的理論框架與案例分析[A];全國地質制圖與GIS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楊建南;楊瀅;王勇;;用箱線圖分析評價臨床科室出院病案完成時效[A];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病案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七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陶健;張學明;何健美;徐躍通;;基于數學統(tǒng)計模型的地學信息圖譜反演研究[A];第二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C];2010年
5 吳笑樂;韓雪培;宋媛媛;施琴琴;;《典型地貌圖譜》的設計與制作[A];第二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C];2010年
6 劉曉曉;孔云峰;;氣象監(jiān)測數據的時空特征分析[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7 賈澤露;劉耀林;;可視化空間數據挖掘研究綜述[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8 陳瑤;張科利;何艷微;王勁峰;;出生缺陷高發(fā)區(qū)環(huán)境的異常特征研究[A];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閆永慧;;空間數據挖掘中數據預處理技術探討[A];數字測繪與GIS技術應用研討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陶旸;湯國安;王春;孫京祿;;DEM子集劃分對地形信息量計算的影響研究[A];中國測繪學會九屆四次理事會暨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紅;基礎地理信息地形數據庫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牟向偉;模糊語義個性化推薦系統(tǒng)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寧安良;面向3G終端的移動地理信息服務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卜志國;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數據集成與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桑永勝;空間數據分析的神經計算方法[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蘇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價空間分布與土地集約利用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7 胡文英;元陽哈尼梯田景觀格局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8 賴芨宇;基于知識挖掘的企業(yè)管理集成系統(tǒng)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9 劉海軍;基于MAPGIS的數字找礦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10 韓璐;基于數據挖掘的土地利用決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晨亮;基于工作流的資源環(huán)境建模框架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梁大圣;空間數據倉庫的設計與構建[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秀秀;基于數字高程模型的露天礦測量驗收系統(tǒng)開發(fā)[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4 王大衛(wèi);高速網絡入侵檢測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董勝光;GeoEye-1影像的空間信息提取及其三維地圖制作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段營營;青島數字城建檔案綜合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曲辰萌;商業(yè)銀行信貸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賀拿;矸石山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湯金娥;基于動態(tài)矩形遍歷搜索的K-NN查詢算法[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饒旻;農林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特征與流轉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慶業(yè);出生缺陷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2001年02期
2 熊光練;夏蘇建;吳靜;;加強貧困人口醫(yī)療救助研究的必要性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3 林玲;趙妮;張?zhí)N暉;宋偉民;陳秉衡;;空氣污染對人群生殖健康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6年06期
4 張國華;馬二玲;張靜茹;方芳;;出生缺陷干預措施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藥;2010年11期
5 石冰;鄭謙;;開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預的必要性和途徑[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年04期
6 陳嶸;陳秋媛;張霆;吳建新;李成福;鄭曉瑛;;國外孕前保健的實踐和發(fā)展狀況[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6年11期
7 王博識;張立明;;出生缺陷一級預防工作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年06期
8 王鎧,李運良;唇腭裂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狀況對照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3年02期
9 趙秀艷,危秀清,陳莉娜;孕婦優(yōu)生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調查[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01年04期
10 陳峰,楊樹勤,吳艷喬;出生缺陷地區(qū)聚集性的相應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199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英耀;我國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負擔和預防措施的經濟學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馮毅翀;現代醫(yī)學模式與醫(yī)院組織變革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覃丹丹;廣西圍產兒出生缺陷環(huán)境致畸危險因素的危險度評價與干預模式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2 耿曉娟;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考察[D];天津中醫(yī)學院;2004年
3 楊峰;基于決策樹的出生缺陷預警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趙秀艷;福州市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學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鐘奕;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社會心理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陳鳴鳴;新生兒出生缺陷影響因素及近5年變化趨勢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7 尹文;論我國社會保障醫(yī)療資源配置[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8 修曉燕;福建省出生缺陷特征與變化趨勢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方俊群;湖南省前10位出生缺陷影響因素及其預測模型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10 陳金慧;浙江省影響出生缺陷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建生;KDD及其應用[J];寶鋼技術;1999年03期
2 馬藹乃;論地理科學的發(fā)展[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1期
3 藍果,蘇穗青,王愛玲,李雅珍,王玉英;169例圍產期先天性心臟病出現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北京醫(yī)學;2001年05期
4 陳述彭;地圖科學的幾點前瞻性思考[J];測繪科學;2001年01期
5 廖克;21世紀的地球信息科學及其應用[J];測繪科學;2001年02期
6 張景雄,杜道生;位置不確定性與屬性不確定性的場模型[J];測繪學報;1999年03期
7 李德仁,程濤;從GIS數據庫中發(fā)現知識[J];測繪學報;1995年01期
8 王橋,吳紀桃;GIS中的應用模型及其管理研究[J];測繪學報;1997年03期
9 李海蓉,楊林生,王五一,譚見安;150年來中國鼠疫的醫(yī)學地理評估[J];地理科學進展;2001年01期
10 武繼磊,王勁峰,鄭曉瑛,宋新明,孟斌,張科利;空間數據分析技術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連志浩,楊慧英;北京地區(qū)神經管畸形的描述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85年01期
2 呂耘,陳靜琴,林祖榮,華樺,龔華;應用葉酸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的推廣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3期
3 溫春花;王志全;;山陰縣神經管畸形流行特征及因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4 陳維忠,黃銀娟,薛敏芳,俞飛,陳玉亮;引進斯利安項目 降低出生缺陷率[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05年04期
5 崔玲;周秀萍;崔豫琳;郭華峰;;鄭州市圍產兒神經管畸形監(jiān)測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7年08期
6 王明星,王英強;出生缺陷兒的臨床動態(tài)研究(二)(附7992例圍產兒中35例缺陷兒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1996年S1期
7 秦月萍;;小劑量葉酸在預防胎兒出生缺陷中的應用[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黃悅勤;書生意氣 碩果豐盛——記恩師連志浩教授[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年04期
9 吳佳;范志紅;;綠菜含“珍寶” 孕期最需要[J];飲食科學;2006年05期
10 韓華君;;神經管畸形發(fā)生的相關因素與出生干預[J];甘肅科技;2010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素蘭;李文孝;;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預措施與效果分析(摘要)[A];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2004年優(yōu)生科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趙心亮;魏慶;張蕊;齊巖;宮建國;鐘南;;北京市海淀區(qū)05-07年出生缺陷的調查[A];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第四屆全國學術論文報告會暨基因科學高峰論壇論文專輯[C];2008年
3 上官云;王智慧;;探討產前超聲診斷在出生缺陷產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謝立春;鐘于玲;劉青玲;馮琪;于紅;夏霽瓊;;深圳市0-5歲兒童出生缺陷調查分析[A];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2004年優(yōu)生科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段磊;左劼;李川;陳瑜;唐常杰;朱軍;代禮;牟昕;;中國出生缺陷數據挖掘系統(tǒng)HealthyBaby[A];NDBC2010第27屆中國數據庫學術會議論文集(B輯)[C];2010年
6 楊靜嫻;曹愛萍;李合欣;張懷德;;山西省出生缺陷與空氣污染某些關系的初步分析[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7 丁峰;馬旭;宋新明;鄭曉瑛;;出生缺陷預防的社區(qū)健康管理[A];第五屆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8 劉紅霞;劉紅梅;任艷春;趙連智;;產前篩查預防出生缺陷的研究總結(摘要)[A];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2004年優(yōu)生科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9 ;依托科研合作項目,,提升舟山婦幼保健機構內涵建設[A];2008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婦產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山西省健苗(出生缺陷干預)工程接種風疹疫苗項目啟動[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專輯[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楨煒 本報記者 李鵬;[N];北京科技報;2009年
2 記者 謝宏 郝東;[N];大眾科技報;2005年
3 靖九江;[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4 趙志疆;[N];中國信息報;2006年
5 魏萍 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N];健康報;2006年
6 ;[N];湖北科技報;2004年
7 記者 班彥欽;[N];山西日報;2010年
8 王慧峰 烏云斯琴;[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楊珂;[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10 陳勇;[N];銅仁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建瓊;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紹強;深圳市龍崗區(qū)圍生兒出生缺陷流行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昕;基于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的出生缺陷代謝組學和金屬組學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4 陳英耀;我國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負擔和預防措施的經濟學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5 韓仲吉;氧化應激和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誘導神經管畸形中的作用機制探討[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6 關濤;抗葉酸代謝藥MTX誘導神經管畸形動物模型及其對基因組穩(wěn)定性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仇小強;先天性心臟病和神經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雷云平;VANGL基因和DACT1基因與神經管畸形的相關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9 張皓;藝術地理——中國當代藝術現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鳴;萊州灣南岸海岸帶環(huán)境退化及治理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瑤琴;基于彈性網絡的出生缺陷多維地理環(huán)境因子探索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
2 劉學華;249例出生缺陷兒發(fā)病情況與發(fā)病因素的調查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李淑靜;神經管畸形胎鼠的骶尾部神經管細胞凋亡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程代娟;馬鞍山市出生缺陷的隊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郭生豫;衡陽市出生缺陷監(jiān)測分析及危險因素研究[D];南華大學;2010年
6 祝軻;出生缺陷的臨床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賀亞琴;山西省農村育齡人群出生缺陷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現況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房金妍;2007~2010年長春市圍產兒出生缺陷監(jiān)測結果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郭麗;細胞凋亡在神經管畸形發(fā)生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趙曉蕾;2000-2009年山西省長治和平醫(yī)院神經管畸形發(fā)生率變化及葉酸干預的回顧性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彈性網絡的出生缺陷多維地理環(huán)境因子探索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32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15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