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登革熱影響及適應能力研究中文摘要
發(fā)布時間:2017-11-09 15:32
本文關(guān)鍵詞:氣候變化對登革熱影響及適應能力研究中文摘要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登革熱 氣候變化 白紋伊蚊 適生區(qū) 風險圖 EI RCPs CLIMEX 登革病毒 潛在傳播指數(shù) 生物學模型 疾控系統(tǒng) 認知 適應能力 廣東
【摘要】:目的(1)研究白紋伊蚊分布現(xiàn)況,預估RCP4.5、RCP6和RCP8.5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的我國白紋伊蚊適生區(qū)范圍變化;(2)研究登革熱流行決定因素模型,基于氣溫預估RCP4.5. RCP6和RCP8.5氣候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登革熱流行風險區(qū)域的變化,分析氣候變暖對我國登革熱流行風險的影響,為登革熱控制規(guī)劃提供科學依據(jù);(3)了解疾控系統(tǒng)工作人員對氣候變化影響登革熱的認知水平及疾控系統(tǒng)的適應能力,為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登革熱的適應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1)計算不同氣候情景下不同年代的月平均最高溫度、月平均最低溫度、月平均降水量、每月平均早九點相對濕度和每月平均下午三點相對濕度,利用CLIMEX模型使用單物種地區(qū)比較(compare locations (1 species))功能,調(diào)整白紋伊蚊的生物學參數(shù),將調(diào)整后的參數(shù)帶入CLIMEX進行白紋伊蚊適生區(qū)擬合和預估;(2)以感染蚊傳染性壽命pn/-Lnp≥1天所需的溫度作為適于登革熱傳播的最低溫度,構(gòu)建登革熱流行生物學模型,計算不同地區(qū)登革熱潛在傳播指數(shù)(PTI,結(jié)合全球氣候模式氣候變化預估數(shù)據(jù)(RCP4.5.RCP6和RCP8.5氣候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繪制登革熱風險地圖;(3)分層整群隨機抽取廣東省疾控中心、8個地級市和11個縣/區(qū)級疾控中心工作人員430名,通過自填式問卷調(diào)查氣候變化對登革熱影響的認知及適應能力。結(jié)果(1)當前氣候條件下,我國白紋伊蚊高度適生區(qū)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qū),高適生區(qū)覆蓋269個縣區(qū)(6085.8km2)。隨著氣候變暖,在2030年RCP4.5, RCP6和RCP8.5情景下,分別有36個縣區(qū)(948.2km2)、55個縣區(qū)(1382.5km2)和88個縣區(qū)(2029.0km2)成為新的白紋伊蚊高度適生區(qū);在2050年RCP4.5, RCP6和RCP8.5情景下,分別有86個縣區(qū)(2131.4km2)、103個縣區(qū)(2516.6km2)和115個縣區(qū)(2791.1km2)成為新的白紋伊蚊高度適生區(qū)。不同氣候情景下白紋伊蚊適生區(qū)擴大速率不同,RCP8.5擴大速度最快,RCP4.5最慢。(2)在白紋伊蚊日存活率為p=0.89的情況下,適于登革熱傳播的最低溫度估計為21℃,且PTI≥1時,在RCP4.5情景下,到2030年、2050年,分別有12個縣區(qū)(272.9km2)、40個縣區(qū)(691.2km2)成為新的流行地區(qū);在RCP6情景下,到2030年、2050年,分別有28個縣區(qū)(505.5km2)、62個縣區(qū)(1136.7m2)成為新的流行地區(qū);在RCP8.5情景下,到2030年、2050年,分別有88個縣區(qū)(1602.9km2)、128個縣區(qū)(2394.4km2)成為新的流行地區(qū)。白紋伊蚊高度適生區(qū)與登革熱風險范圍變化在相同氣候情景下同一年代高度一致。(3)廣東省疾控系統(tǒng)工作人員關(guān)于氣候變化對登革熱影響認知水平在年齡、學歷、職稱、單位級別和當?shù)氐歉餆岚l(fā)病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認知水平主要和當?shù)匕l(fā)病率水平、學歷和單位級別相關(guān)關(guān),回歸方程為y=11.093+0.556 x1+1.790x2+1.040 x3(x1為發(fā)病率,x2為學歷,x3為單位級別);適應能力在年齡、性別、學歷、職業(yè)、單位級別、當?shù)氐歉餆岚l(fā)病率、是否從事登革熱防控相關(guān)工作和認知水平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適應能力主要與當?shù)氐歉餆岚l(fā)病率、是否從事登革熱相關(guān)工作和認知水平相關(guān),回歸方程為y=12.238+1.418x1-2.637x2+0.242x3(x1為當?shù)氐歉餆岚l(fā)病率,x2為是否從事登革熱防控相關(guān)工作,x3為認知水平);但以抽樣單位作為單元分析其適應能力水平時,單位的適應能力與當?shù)亟?jīng)濟水平呈正相關(guān)。廣東省疾控系統(tǒng)工作人員獲取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的信息主要途徑為網(wǎng)絡、電視和報紙雜志。結(jié)論(1)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我國白紋伊蚊適生區(qū)擴大將會對登革熱的流行風險區(qū)和流行模式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應加強白紋伊蚊和登革熱的監(jiān)測,并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預防登革熱的爆發(fā)和流行。(2)在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我國登革熱風險區(qū)有由南向北擴展的趨勢,部分非流行區(qū)變成流行區(qū),現(xiàn)有部分流行區(qū)有可能成為地方性流行區(qū),尤其是當連續(xù)14日平均溫度21℃時要加強輸入病例監(jiān)測以防止引起本地爆發(fā),對預估的新增風險區(qū)應提高警惕并提高其適應能力。(3)通過網(wǎng)絡、電視和講座培訓等方式提高廣東省疾控系統(tǒng)工作人員關(guān)于氣候變化對登革熱影響的認知水平,經(jīng)濟水平是影響疾控系統(tǒng)適應能力的主要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512.8;R181.3
,
本文編號:1162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11625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