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牙周炎與血管鈣化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08:00
本文關鍵詞:大鼠牙周炎與血管鈣化關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本實驗通過建立大鼠牙周炎合并血管鈣化復合動物模型,觀察牙周炎和血管鈣化的互相影響測定相關指標,初步探討牙周炎和血管鈣化之間的關系。方法:40只成年Wistar雄鼠適應性喂養(yǎng)一周后隨機分成4組,每組10只:血管鈣化組(VDN),牙周炎組(CP),血管鈣化+牙周炎組(VDN+CP)和正常對照組(C),每組接受相應的建模處理,每周稱重,8周后處死。取心血管組織、血清和含上頜第二磨牙的上頜骨,分別用于實驗。觀察指標包括血管鈣化相關指標檢測和牙周相關指標檢測。血管鈣化檢測指標包括血管鈣化相關血清學指標的檢測、血管組織鈣含量測定、磷酸酶活性測定、病理學觀察、茜素紅染色、礦化相關因子(OPN、ALP、BSP、Cbfa1等)的表達情況等;牙周檢測指標包括:牙周組織臨床觀察(探診深度和探診出血指數(shù))、牙槽骨吸收、牙周組織病理切片、血清炎性因子的檢測等。結果:通過檢測大鼠的牙周組織、血清和血管組織證實,我們首先成功建立了牙周炎血管鈣化聯(lián)合動物模型。對試驗動物進行牙周相關指標檢測發(fā)現(xiàn),CP組和CP+VDN組可見明顯的牙周炎癥和明顯的牙槽骨吸收值(P0.05),且牙周探診深度和齦溝出血指數(shù)較C組和VDN組明顯增加(P0.05)。組織學觀察發(fā)現(xiàn):CP組和CP+VDN組形成牙周炎的病理改變。CBCT結果顯示:CP組和CP+VDN組牙槽骨吸收較其余兩組有明顯差異。血管鈣化相關指標檢測發(fā)現(xiàn):VDN組和CP+VDN組形成了明顯的動脈血管鈣化病變,VDN組和CP+VDN組的鈣含量、堿性磷酸酶活性和礦化結節(jié)明顯高于C組和CP組(P0.05),且CP+VDN組高于VDN組(P0.05)。心血管組織礦化相關因子檢測發(fā)現(xiàn):CP+VDN組和VDN組的Cbfa1、BSP和OPN的表達高于CP組和C組(P0.05),CP+VDN組高于VDN組(P0.05),C組和CP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DN組和CP+VDN組的TC和LDL-L水平高于C組和CP組(P0.05),并且CP+VDN組高于VDN組(P0.05)。C組和CP組血清HDL-L的水平高于其余兩組(P0.05)。血清炎性因子檢測發(fā)現(xiàn):CP組及CP+VDN組血清IL-6、CRP、TNF-α和PGE2的水平顯著高于C組及VDN組(P0.05),且VDN組較C組高(P0.05)。結論:牙周炎合并血管鈣化組模型中相關的牙周檢測指標和血管鈣化檢測指標的結果高于牙周炎組和血管鈣化組,推測牙周炎和血管鈣化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促進作用,這可能與炎性因子的過表達和礦化相關因子表達的增加有關。
【關鍵詞】:牙周炎 血管鈣化 炎性因子 動物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81.4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7
- 材料與方法7-15
- 結果15-21
- 討論21-27
- 結論27-28
- 參考文獻28-33
- 綜述33-40
- 參考文獻37-40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40-41
- 附錄41-45
- 致謝45-46
【共引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叢叢;牙齦樸啉單胞菌慢性感染對SD大鼠頸動脈內(nèi)膜及其粥樣斑塊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90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7902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