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期安氏Ⅲ類錯(牙合)治療后出現(xiàn)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預測指標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14:57
目的:通過研究乳牙期安氏Ⅲ類錯(?)畸形兒童治療前及治療后在替牙期恒前牙建立咬合關系時的顱頜及恒牙胚的形態(tài)特征,探討乳牙期安氏Ⅲ類錯(?)畸形治療后在替牙期出現(xiàn)前牙反(?)的預測指標。方法:回顧性分析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口腔科2007-2013年七年間所治療的乳牙期安氏Ⅲ類錯(?)畸形患兒。要求患者初診時正處于ⅡA期,經(jīng)過早期阻斷性治療,乳前牙反(?)得到糾正;治療后隨診一年以上,進入替牙期上下恒前牙建立咬合關系。若替牙期上下前牙仍為反(?)的,定義為反(?)組(8例);上下前牙為正覆(?)(蓋)的,定義為正常組(19例)。提取這些患兒乳牙期治療前及替牙期恒前牙建立咬合關系時的頭顱定位側位片各一張,應用WinCeph7.0進行頭顱側位片的定點、測量,共完成34項線距及角度的測量分析。對兩組患兒的測量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組內(nèi)治療前后的配對t檢驗及組間的隨機樣本t檢驗,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設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果:乳牙期安氏Ⅲ類錯(?)畸形治療后,替牙期發(fā)生前牙反(?)的發(fā)病率為8.79%。正常組和反(?)組的組內(nèi)自身配對比較(T1-T2、T3-T4)結果顯示,S...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背景
2 對象和方法
3 結果
4 討論
5 結論
參考文獻
病例報告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綜述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阻斷矯治后乳前牙反患者在替牙列期的顱頜形態(tài)特征[J]. 葛元輸,劉進,韓劍麗,秦春平.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07)
[2]替牙晚期安氏Ⅲ類錯畸形矯治后的髁突和下頜位置變化[J]. 敖同江,袁小平,楊四維,黃躍.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04)
[3]矯治乳前牙反對恒牙胚及頜骨位置變化影響的研究[J]. 孫嬙,劉英群,呂晶,安晶濤,薛欣. 口腔醫(yī)學. 2009(06)
[4]正畸移動狗乳磨牙對其恒牙胚的影響[J]. 金作林,林珠,焦光海.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5(07)
[5]中國25392名兒童與青少年錯畸形患病率的調(diào)查[J]. 傅民魁,張丁,王邦康,鄧燕,王佛漢,葉湘玉.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2(05)
[6]前方牽引器治療安氏Ⅲ類錯畸形的臨床研究[J]. 梁芮,辜岷,李加志. 廣東牙病防治. 2001(02)
[7]固定矯正技術矯治乳牙AngleⅢ類錯[J]. 阮文華,方秋萍. 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0(05)
本文編號:3496995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背景
2 對象和方法
3 結果
4 討論
5 結論
參考文獻
病例報告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綜述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阻斷矯治后乳前牙反患者在替牙列期的顱頜形態(tài)特征[J]. 葛元輸,劉進,韓劍麗,秦春平.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07)
[2]替牙晚期安氏Ⅲ類錯畸形矯治后的髁突和下頜位置變化[J]. 敖同江,袁小平,楊四維,黃躍.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04)
[3]矯治乳前牙反對恒牙胚及頜骨位置變化影響的研究[J]. 孫嬙,劉英群,呂晶,安晶濤,薛欣. 口腔醫(yī)學. 2009(06)
[4]正畸移動狗乳磨牙對其恒牙胚的影響[J]. 金作林,林珠,焦光海.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5(07)
[5]中國25392名兒童與青少年錯畸形患病率的調(diào)查[J]. 傅民魁,張丁,王邦康,鄧燕,王佛漢,葉湘玉.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2(05)
[6]前方牽引器治療安氏Ⅲ類錯畸形的臨床研究[J]. 梁芮,辜岷,李加志. 廣東牙病防治. 2001(02)
[7]固定矯正技術矯治乳牙AngleⅢ類錯[J]. 阮文華,方秋萍. 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0(05)
本文編號:3496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4969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