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桿菌對變形鏈球菌體外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12:35
齲病是口腔中的常見疾病,雖然病程發(fā)展較為緩慢,但是它發(fā)病率高、流行區(qū)域廣泛,而且破壞的牙體組織不能自行修復,不僅影響口腔健康也可影響身體健康,與癌癥、心血管疾病一起被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三大非傳染性疾病。在病因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細菌是影響齲病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Sm,變鏈菌)是口腔中的常居菌群,也是公認的重要的致齲菌,其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產(chǎn)酸耐酸性,黏附素、葡聚糖的產(chǎn)生等等,變鏈菌發(fā)揮致齲作用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形成菌斑生物膜結構。對于齲病的防治來說,控制菌斑是一個關鍵步驟。研究表明,目前抗菌藥物的應用和機械去除法是控制菌斑的主要手段,這兩種方法往往結合使用加強效果。盡管如此,這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控制菌斑,可能產(chǎn)生細菌耐藥性,還會引起菌群失調(diào),增加口腔中其它疾病機會性感染的風險;機械去除法雖然快速有效,若操作者沒有很強的依從性,就很難長期維持菌斑控制的理想水平。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乳桿菌)是廣泛應用的益生菌,在調(diào)節(jié)胃腸道生態(tài)平衡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可以與致病菌在生物膜中競爭結合位點,另一方...
【文章來源】:重慶醫(yī)科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變形鏈球菌UA159(油鏡,革蘭染色)
圖 2 變形鏈球菌 UA159(油鏡,革蘭染色)Fig.2 Sm UA159(immersion objective,Gram stain)圖 1 變形鏈球菌 UA159 菌落形態(tài)Fig.1 colonial morphology of Sm UA1593.2 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種的復蘇鑒定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株肉眼(圖 3)及鏡下觀(圖 4)如圖所示。
圖 2 變形鏈球菌 UA159(油鏡,革蘭染色)Fig.2 Sm UA159(immersion objective,Gram stain)圖 1 變形鏈球菌 UA159 菌落形態(tài)Fig.1 colonial morphology of Sm UA1593.2 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種的復蘇鑒定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株肉眼(圖 3)及鏡下觀(圖 4)如圖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口腔鏈球菌密度感應信號系統(tǒng)comE基因及l(fā)uxS基因的檢測分析[J]. 徐蓉蓉,王斌,葛久禹.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1(04)
[2]嗜酸乳桿菌-1.557培養(yǎng)條件及培養(yǎng)基成分優(yōu)化研究[J]. 金樁,彭健,胡新文,林聲漢,馬燕. 飼料工業(yè). 2010(02)
[3]口腔齲壞組織中變異鏈球菌與乳酸桿菌的作用研究[J]. 張立桓,孫濤生,鄔宏亮,孫芳明.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9(06)
[4]變異鏈球菌與部分口腔其他細菌生態(tài)關系的研究進展[J]. 楊攀,郝玉慶.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09(11)
[5]屎腸球菌M-2產(chǎn)細菌素的純化與特性分析[J]. 劉國榮,暢曉淵,吳寒宇,林楓翔,李平蘭.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09(05)
[6]變異鏈球菌luxS基因對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影響研究[J]. 童忠春,倪龍興,馬麗芳,周琳,侯波,趙秀.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9(04)
[7]嗜酸乳桿菌P302所產(chǎn)類細菌素的生物學特性及菌株耐藥性分析[J]. 付燕,林洋,王蕙,江國托. 中國家禽. 2009(08)
[8]乳桿菌表面蛋白的研究進展[J]. 張靜飛,萬翠香,曾明,魏華.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09(01)
[9]12株乳桿菌益生特性的研究[J]. 許榮譽,莊建良,張海云.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 2008(12)
[10]產(chǎn)類細菌素乳酸菌的篩選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 王成濤,曹雁平,孫寶國,劉旭東,張慧. 中國釀造. 2008(23)
本文編號:3411908
【文章來源】:重慶醫(yī)科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變形鏈球菌UA159(油鏡,革蘭染色)
圖 2 變形鏈球菌 UA159(油鏡,革蘭染色)Fig.2 Sm UA159(immersion objective,Gram stain)圖 1 變形鏈球菌 UA159 菌落形態(tài)Fig.1 colonial morphology of Sm UA1593.2 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種的復蘇鑒定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株肉眼(圖 3)及鏡下觀(圖 4)如圖所示。
圖 2 變形鏈球菌 UA159(油鏡,革蘭染色)Fig.2 Sm UA159(immersion objective,Gram stain)圖 1 變形鏈球菌 UA159 菌落形態(tài)Fig.1 colonial morphology of Sm UA1593.2 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種的復蘇鑒定嗜酸乳桿菌 ATCC4356 菌株肉眼(圖 3)及鏡下觀(圖 4)如圖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口腔鏈球菌密度感應信號系統(tǒng)comE基因及l(fā)uxS基因的檢測分析[J]. 徐蓉蓉,王斌,葛久禹.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1(04)
[2]嗜酸乳桿菌-1.557培養(yǎng)條件及培養(yǎng)基成分優(yōu)化研究[J]. 金樁,彭健,胡新文,林聲漢,馬燕. 飼料工業(yè). 2010(02)
[3]口腔齲壞組織中變異鏈球菌與乳酸桿菌的作用研究[J]. 張立桓,孫濤生,鄔宏亮,孫芳明.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9(06)
[4]變異鏈球菌與部分口腔其他細菌生態(tài)關系的研究進展[J]. 楊攀,郝玉慶.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09(11)
[5]屎腸球菌M-2產(chǎn)細菌素的純化與特性分析[J]. 劉國榮,暢曉淵,吳寒宇,林楓翔,李平蘭.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09(05)
[6]變異鏈球菌luxS基因對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影響研究[J]. 童忠春,倪龍興,馬麗芳,周琳,侯波,趙秀.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9(04)
[7]嗜酸乳桿菌P302所產(chǎn)類細菌素的生物學特性及菌株耐藥性分析[J]. 付燕,林洋,王蕙,江國托. 中國家禽. 2009(08)
[8]乳桿菌表面蛋白的研究進展[J]. 張靜飛,萬翠香,曾明,魏華.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09(01)
[9]12株乳桿菌益生特性的研究[J]. 許榮譽,莊建良,張海云.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 2008(12)
[10]產(chǎn)類細菌素乳酸菌的篩選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 王成濤,曹雁平,孫寶國,劉旭東,張慧. 中國釀造. 2008(23)
本文編號:34119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4119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