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料高嵌體修復大面積缺損的上頜第一前磨牙有限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20 08:43
目的:探討4種材料高嵌體修復大面積缺損上頜第一前磨牙后,材料及牙體結構受應力大小及分布情況。方法:收集1顆完整的離體上頜第一前磨牙,通過錐形束CBCT掃描技術、 Mimics19.0、 Hypermesh、 Ansys19.0等逆向工程軟件,建立大面積缺損的上頜第一前磨牙三維有限元模型。用金合金、氧化鋯、復合樹脂、玻璃陶瓷四種不同材料做高嵌體修復,來觀察在垂直向與側向加載時,修復體及剩余牙體組織的所受最大主應力大小變化和分布情況。結果:對于剩余牙體組織來說,垂直加載時的最大主應力從大到小為:復合樹脂>璃陶瓷瓷>氧化鋯=金合金;側向加載時為:復合樹脂>氧化鋯>金合金>玻璃陶瓷;對于修復材料來說,垂直加載時最大主應力從大到小為:金合金>氧化鋯>玻璃陶瓷>復合樹脂;側向加載時為:氧化鋯>玻璃陶瓷>復合樹脂>金合金。結論:綜合受力分析,大面積缺損的上頜第一前磨牙,首選玻璃陶瓷高嵌體修復,但建議減低牙尖斜度,給予適當調■。
【文章來源】:口腔醫(yī)學研究. 2020,36(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上頜第一前磨牙的三維有限元模型
本實驗中,模型中的各種材料和結構假定為連續(xù)的、均勻的、各向同性的線性彈性材料。邊界條件:假設牙齒通過牙周膜固定在牙槽骨內,牙槽骨頰舌側為自由邊界,近遠中及底部完全固定。模擬正中頜位和側方頜位狀態(tài)時的咬合見圖2,采用垂直面加載均勻作用于面6個點,每點75 N[9];舌尖頰斜面與牙體長軸呈45度側向加載2點,每點75 N[11],本實驗選擇最大主應力作為觀察指標。表1 材料力學參數(shù)[6-8]Tab. 1 Mechanics parameters of material 材料名稱 彈性模量/GP 泊松比 牙釉質 84.10 0.30 牙本質 18.60 0.31 骨松質 1.37 0.30 骨密質 13.70 0.30 牙周膜 0.07 0.45 金合金 96.60 0.35 復合樹脂 19.00 0.24 氧化鋯 200.00 0.33 玻璃陶瓷 95.00 0.32
側向加載時4種不同材料修復后的牙體及修復體受力值見表2。不同材料修復時,側向加載后的牙釉質所受的最大主應力對比情況:復合樹脂>氧化鋯>金合金>玻璃陶瓷。修復體所受的最大主應力依次為:氧化鋯>玻璃陶瓷>復合樹脂>金合金。圖4 側向兩點加載下模型各部分應力分布云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頜第一前磨牙舌尖斜形折裂不同修復設計的有限元分析[J]. 康婷,石思瓊,趙威,鄭睿,李茜茜,解靜,郭玲.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9(10)
[2]咬合接觸對樁核冠修復后牙體及牙周組織應力分布的影響[J]. 姚蔚,陳維毅,李冰,趙彬,王為.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04)
[3]CAD/CAM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磨牙大面積缺損的臨床研究[J]. 于海悅,麻丹丹,林小育,凌志婷,吳補領.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1)
碩士論文
[1]墊底材料和修復方式對牙齒應力分布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 閆瑛.華北理工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92507
【文章來源】:口腔醫(yī)學研究. 2020,36(1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上頜第一前磨牙的三維有限元模型
本實驗中,模型中的各種材料和結構假定為連續(xù)的、均勻的、各向同性的線性彈性材料。邊界條件:假設牙齒通過牙周膜固定在牙槽骨內,牙槽骨頰舌側為自由邊界,近遠中及底部完全固定。模擬正中頜位和側方頜位狀態(tài)時的咬合見圖2,采用垂直面加載均勻作用于面6個點,每點75 N[9];舌尖頰斜面與牙體長軸呈45度側向加載2點,每點75 N[11],本實驗選擇最大主應力作為觀察指標。表1 材料力學參數(shù)[6-8]Tab. 1 Mechanics parameters of material 材料名稱 彈性模量/GP 泊松比 牙釉質 84.10 0.30 牙本質 18.60 0.31 骨松質 1.37 0.30 骨密質 13.70 0.30 牙周膜 0.07 0.45 金合金 96.60 0.35 復合樹脂 19.00 0.24 氧化鋯 200.00 0.33 玻璃陶瓷 95.00 0.32
側向加載時4種不同材料修復后的牙體及修復體受力值見表2。不同材料修復時,側向加載后的牙釉質所受的最大主應力對比情況:復合樹脂>氧化鋯>金合金>玻璃陶瓷。修復體所受的最大主應力依次為:氧化鋯>玻璃陶瓷>復合樹脂>金合金。圖4 側向兩點加載下模型各部分應力分布云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頜第一前磨牙舌尖斜形折裂不同修復設計的有限元分析[J]. 康婷,石思瓊,趙威,鄭睿,李茜茜,解靜,郭玲.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9(10)
[2]咬合接觸對樁核冠修復后牙體及牙周組織應力分布的影響[J]. 姚蔚,陳維毅,李冰,趙彬,王為.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04)
[3]CAD/CAM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磨牙大面積缺損的臨床研究[J]. 于海悅,麻丹丹,林小育,凌志婷,吳補領.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1)
碩士論文
[1]墊底材料和修復方式對牙齒應力分布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 閆瑛.華北理工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2925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2925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