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聯(lián)合GBR技術在種植體周圍炎骨缺損重建的臨床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06-09 00:51
目的探討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聯(lián)合引導性骨再生技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種植體周圍炎骨缺損重建治療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就診于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口腔醫(yī)學科行種植修復合并種植體周圍炎的患者共計90例,對照組30例行翻瓣刮治,觀察組60例,其中30例接受Bio-Oss骨粉植入后覆蓋生物膜治療,另外30例接受PRF和Bio-Oss骨粉混合物聯(lián)合植入后覆蓋PRF生物膜治療。術后定期復診,觀察并統(tǒng)計種植體周圍黏膜生長、骨再生、骨重建成功率等臨床指標。結(jié)果 Bio-Oss+生物膜+PRF組在術后種植體周圍黏膜生長情況、骨再生方面均優(yōu)于Bio-Oss+生物膜組和翻瓣治療組(P <0.05);3組在骨重建成功率方面無差異(P> 0.05)。結(jié)論 PRF聯(lián)合GBR技術應用于種植體周圍炎骨缺損重建治療,其在促進軟組織愈合、促進骨重建等方面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文章來源】:實用醫(yī)學雜志. 2020,36(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3 PRF的制備
1.4 手術過程
1.5 觀察指標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3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 見表2。
2.2 種植體周圍黏膜生長情況
2.2.1 術后24 h術區(qū)疼痛情況比較
2.2.2 術后1周術區(qū)黏膜的顏色情況比較
2.2.3 術后1周術區(qū)黏膜的腫脹度情況比較
2.2.4 術后1周術區(qū)探診出血指數(shù)情況比較
2.3 成骨情況結(jié)果比較
2.3.1 術后不同時期新骨密度比較
2.3.2 術后不同時期牙槽骨唇腭向骨厚度比較
2.3.3 術后不同時期牙槽骨唇腭向骨高度比較
2.3.4 術后不同時期患齒近中與遠中平均值之差(寬度)比較
2.4 手術成功率及種植體存活率
3 討論
本文編號:3219566
【文章來源】:實用醫(yī)學雜志. 2020,36(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3 PRF的制備
1.4 手術過程
1.5 觀察指標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3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 見表2。
2.2 種植體周圍黏膜生長情況
2.2.1 術后24 h術區(qū)疼痛情況比較
2.2.2 術后1周術區(qū)黏膜的顏色情況比較
2.2.3 術后1周術區(qū)黏膜的腫脹度情況比較
2.2.4 術后1周術區(qū)探診出血指數(shù)情況比較
2.3 成骨情況結(jié)果比較
2.3.1 術后不同時期新骨密度比較
2.3.2 術后不同時期牙槽骨唇腭向骨厚度比較
2.3.3 術后不同時期牙槽骨唇腭向骨高度比較
2.3.4 術后不同時期患齒近中與遠中平均值之差(寬度)比較
2.4 手術成功率及種植體存活率
3 討論
本文編號:32195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2195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