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曲線與錯(牙合)畸形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12 13:13
目的:通過測量Spee曲線深度及錯?畸形相關指標數據,探討不同性別Spee曲線深度的差異及不同安氏分類下Spee曲線深度的差異,分析Spee曲線深度與牙頜顱面形態(tài)之間的相關性。以期為口腔正畸臨床工作中整平Spee曲線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我院200名就診的錯?畸形患者的頭顱側位片及牙?模型,納入標準為:具有完整恒牙列,第二磨牙已建?;尚未進行正畸治療;無牙體牙周疾病;無顱頜面畸形,如唇腭裂等;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其中男性76例,年齡11-39歲,女性124例,年齡11-46歲;AngleⅠ類錯?患者70例,AngleⅡ類錯?患者65例,AngleⅢ類錯?患者65例。使用3Shape R700掃描儀(3Shape A/S,哥本哈根,丹麥)對患者模型進行掃描,采用3Shape Scanit OrthodonticsTM軟件進行三維模型重建,并使用幾何畫板V5.0.6.0.軟件(Key Curriculum Press,愛莫利維爾,美國)對患者的頭顱側位片進行測量,將結果錄入SPSS19.0軟件,分析Spee曲線左右側差異性、不同性別間的差異性、不同安氏分類組間差異性,...
【文章來源】: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應用丹麥3ShapeR700掃描儀得出三維模型
Spee曲線的測量
覆蓋的測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安氏Ⅱ類錯患者Spee曲線深度與牙頜面形態(tài)間的關系[J]. 曹安怡,焦嵐,曹芳,王臻,羊曉,葛紅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06)
[2]Spee曲線深度與錯牙合畸形類型之間關系研究[J]. 孟慶芳,易文靜,王會會.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7(13)
[3]中老年患者Spee曲線與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癥狀的關系研究[J]. 毓天昊,戰(zhàn)德松,賈興亞,閻旭.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7(04)
[4]AngleⅡ類1分類錯Spee曲線CBCT測量與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黃薇,盧川,劉宇恒.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6(23)
[5]牙列咬合特征與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關系研究[J]. 李博,胡晟奭,常新.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7)
[6]深覆矯治中打開咬合的方法[J]. 周川,Rajeev Sharma,鄭媛媛,包柏成. 廣東牙病防治. 2015(09)
[7]Spee曲線深度與顱頜面形態(tài)之間關系研究[J]. 崔敏娟,胡晟奭,常新.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5(09)
[8]口腔3D打印模型與傳統(tǒng)石膏模型精確性對比研究[J]. 馮全勝,馬笮,徐文秀,楊璐.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15(03)
[9]Spee曲線深度與牙頜面形態(tài)之間關系的研究[J]. 范興濤,邵玶,曹宇皎.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4(05)
[10]牙頜模型三維掃描儀精度定量評價[J]. 宋楊,孫玉春,趙一姣,王勇,呂培軍.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01)
本文編號:3078368
【文章來源】: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應用丹麥3ShapeR700掃描儀得出三維模型
Spee曲線的測量
覆蓋的測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安氏Ⅱ類錯患者Spee曲線深度與牙頜面形態(tài)間的關系[J]. 曹安怡,焦嵐,曹芳,王臻,羊曉,葛紅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06)
[2]Spee曲線深度與錯牙合畸形類型之間關系研究[J]. 孟慶芳,易文靜,王會會.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7(13)
[3]中老年患者Spee曲線與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癥狀的關系研究[J]. 毓天昊,戰(zhàn)德松,賈興亞,閻旭.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7(04)
[4]AngleⅡ類1分類錯Spee曲線CBCT測量與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黃薇,盧川,劉宇恒.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6(23)
[5]牙列咬合特征與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關系研究[J]. 李博,胡晟奭,常新.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7)
[6]深覆矯治中打開咬合的方法[J]. 周川,Rajeev Sharma,鄭媛媛,包柏成. 廣東牙病防治. 2015(09)
[7]Spee曲線深度與顱頜面形態(tài)之間關系研究[J]. 崔敏娟,胡晟奭,常新.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5(09)
[8]口腔3D打印模型與傳統(tǒng)石膏模型精確性對比研究[J]. 馮全勝,馬笮,徐文秀,楊璐.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15(03)
[9]Spee曲線深度與牙頜面形態(tài)之間關系的研究[J]. 范興濤,邵玶,曹宇皎.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4(05)
[10]牙頜模型三維掃描儀精度定量評價[J]. 宋楊,孫玉春,趙一姣,王勇,呂培軍.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01)
本文編號:3078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0783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