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動力療法輔助治療種植體周圍炎的療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1 06:00
背景:種植體周圍炎作為種植修復后常見的一種生物學并發(fā)癥,是由菌斑引起的、導致軟組織炎癥和生理性骨改建以外的支持骨吸收的破壞性病變。依據(jù)病因相關的治療理念,清除菌斑是控制病情進展的關鍵。目前,機械清創(chuàng)(MD)結合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生素是臨床上常用的處理方法。然而,種植體復雜的表面特性及骨缺損形態(tài)等往往會削弱MD的有效性;抗生素的反復使用會增加細菌耐藥性發(fā)生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來彌補以往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光動力療法(PDT)是一種能滅活病變細胞、組織及病原微生物的光誘導化學性方法。PDT能在有氧條件下結合光敏劑和光源照射生成活性氧簇類(ROS),ROS可氧化損傷微生物細胞的胞漿膜或DNA導致其滅亡。體外及動物實驗研究已顯示PDT能有效殺滅牙周致病菌,且不會損傷種植體表面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然而,目前關于PDT用于種植體周圍炎治療的臨床研究較少,結論存有爭議。況且,現(xiàn)有的證據(jù)不足以闡明PDT相比于局部應用抗生素這一常用輔助手段的療效差異。目的: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局部應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MHO)和PDT在非手術治療種植體周圍炎中的輔助效果,通過觀察對比治療前后改良菌斑指數(shù)(mPLI...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三組mPLI隨時間變化趨勢
治療后 6 周、12 周,各組的 mSBI 較基線時顯著降低(P < 2 周時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時間點組間相比,基線時,各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 6 周、12 周時,B 與 C 組的 mSBI 顯著低5),而 B、C 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3.4、表 3.5、圖 3表 3.4 三組 mSBI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方差來源 SS df MS F P處理主效應 4.051 2 2.026 5.026 0.012時間主效應 24.090 2 12.045 630.713 < 0.001處理和時間的交互效應 1.244 4 0.311 16.280 < 0.001處理組間誤差 14.510 36 0.403重復測量誤差 1.375 72 0.019
圖 3.3 三組 PD 隨時間變化趨勢表 3.7 三組治療前后 PD 的兩兩比較( x ± s)組別 T0 T1 T2 F PA 4.81 ± 0.37 4.72 ± 0.46*4.74 ± 0.32*8.975 <0.05B 4.83 ± 0.38 4.00 ± 0.33*#4.08 ± 0.34*#343.548 <0.05C 4.76 ± 0.40 4.10 ± 0.36*#4.15 ± 0.39*#83.596 <0.05F 0.132 17.288 13.991P 0.877 <0.05 <0.05注:與 T0 時比較,*P < 0.05;與 A 組比較,#P < 0.05療前后 PICF 內炎癥因子水平變化的比較PICF 內 IL-1β水平變化的比較
本文編號:3075983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三組mPLI隨時間變化趨勢
治療后 6 周、12 周,各組的 mSBI 較基線時顯著降低(P < 2 周時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時間點組間相比,基線時,各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 6 周、12 周時,B 與 C 組的 mSBI 顯著低5),而 B、C 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3.4、表 3.5、圖 3表 3.4 三組 mSBI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方差來源 SS df MS F P處理主效應 4.051 2 2.026 5.026 0.012時間主效應 24.090 2 12.045 630.713 < 0.001處理和時間的交互效應 1.244 4 0.311 16.280 < 0.001處理組間誤差 14.510 36 0.403重復測量誤差 1.375 72 0.019
圖 3.3 三組 PD 隨時間變化趨勢表 3.7 三組治療前后 PD 的兩兩比較( x ± s)組別 T0 T1 T2 F PA 4.81 ± 0.37 4.72 ± 0.46*4.74 ± 0.32*8.975 <0.05B 4.83 ± 0.38 4.00 ± 0.33*#4.08 ± 0.34*#343.548 <0.05C 4.76 ± 0.40 4.10 ± 0.36*#4.15 ± 0.39*#83.596 <0.05F 0.132 17.288 13.991P 0.877 <0.05 <0.05注:與 T0 時比較,*P < 0.05;與 A 組比較,#P < 0.05療前后 PICF 內炎癥因子水平變化的比較PICF 內 IL-1β水平變化的比較
本文編號:3075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0759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