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根牙在不同移動方式下的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18 02:18
目的:選用不同比例冠根比的上頜中切牙,對比分析四組不同冠根比的上頜中切牙在相同載荷作用下牙根及牙周膜的應力分布情況;對比分析短根異常的上頜中切牙在三種不同的移動方式作用下牙根及牙周膜的應力分布情況,得出短根異常牙齒其牙根及牙周膜應力分布的特異性,以便更好地為正畸臨床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指導。方法:選擇2017年10月開始于蘭州大學口腔醫(yī)院正畸科就診治療的初診患者,年齡為18-30周歲,上頜中切牙牙冠解剖形態(tài)基本正常,無外傷史,無齲壞,無根管治療史,無正畸史,牙周組織健康。根據改良Lind方法,通過測量患者全口曲面斷層片與頭顱側位片,初步確定患者的上頜中切牙的冠根比值;對冠根比分別為1:1.6,1:1.3,1:1,1:0.7的上頜中切牙,分別采用CT進行斷層掃描,得到三維重建模型。將不同冠根比上頜中切牙模型導入ABAQUS中,通過布爾運算獲得牙周膜,設定牙周膜平均厚度0.25 mm附著于牙根表面,同時建立圓柱體形牙槽骨,組裝生成包括不同冠根比上頜中切牙、牙周膜、牙槽骨的三維有限元模型。模擬整體移動、傾斜移動和壓入移動,對比分析四組不同冠根比的上頜中切牙在不同載荷作用下牙根及牙周膜的應力...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Mimics軟件中三維重建
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
修補破面,模型組裝、實體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頜切牙內收后其移動方向與牙根吸收間的相關性分析[J]. 葛伶伶,肖聰,趙同平,何琳,李新.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12)
[2]上切牙內收前后的牙根吸收研究[J]. 馬寧,李巍然,陳曉紅,鄭旭. 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5(06)
[3]牙槽骨缺損修復后正畸牙齒移動時機探討[J]. 鄭敏謙,黃鵬程,張端強.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5(05)
[4]牙周膜彈性模量的生物力學測定[J]. 李九軍,張靜,陳鳳山.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4(11)
[5]引導骨再生的原則與臨床應用[J]. 宿玉成.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 (10)
[6]Bio-oss骨膠原修復牙槽骨缺損區(qū)后對牙齒移動影響的臨床初探[J]. 王榮,劉亦然,范勇斌,耿威.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2(04)
[7]異常牙根形態(tài)對正畸治療前后前牙根吸收的影響[J]. 徐科峰. 口腔醫(yī)學. 2011(11)
[8]牙根發(fā)育不良(附1例報告)[J]. 王春方,許家森,李曉飛,付彤曉,雷東輝. 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1(03)
[9]牙釉質和牙髓不同材料屬性對牙周組織應力分布的影響[J]. 劉展,錢英莉,樊瑜波.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010(06)
[10]上頜前牙段阻抗中心的三維有限元研究[J]. 蘇杰華,張端強,許潾于,鐘萍萍. 上?谇会t(yī)學. 2010(05)
碩士論文
[1]數字化根尖片、曲面斷層片、CBCT測量牙齒長度準確性的比較研究[D]. 楊藝強.蘭州大學 2014
[2]不同正畸力值下牙齒移動速度與齦溝液中酶和細胞因子的關系[D]. 許潾于.福建醫(yī)科大學 2008
[3]關中地區(qū)漢族人群恒牙形態(tài)學研究[D]. 翁希里.第四軍醫(yī)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84071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Mimics軟件中三維重建
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
修補破面,模型組裝、實體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頜切牙內收后其移動方向與牙根吸收間的相關性分析[J]. 葛伶伶,肖聰,趙同平,何琳,李新.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12)
[2]上切牙內收前后的牙根吸收研究[J]. 馬寧,李巍然,陳曉紅,鄭旭. 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5(06)
[3]牙槽骨缺損修復后正畸牙齒移動時機探討[J]. 鄭敏謙,黃鵬程,張端強.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5(05)
[4]牙周膜彈性模量的生物力學測定[J]. 李九軍,張靜,陳鳳山.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4(11)
[5]引導骨再生的原則與臨床應用[J]. 宿玉成.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 (10)
[6]Bio-oss骨膠原修復牙槽骨缺損區(qū)后對牙齒移動影響的臨床初探[J]. 王榮,劉亦然,范勇斌,耿威.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2(04)
[7]異常牙根形態(tài)對正畸治療前后前牙根吸收的影響[J]. 徐科峰. 口腔醫(yī)學. 2011(11)
[8]牙根發(fā)育不良(附1例報告)[J]. 王春方,許家森,李曉飛,付彤曉,雷東輝. 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1(03)
[9]牙釉質和牙髓不同材料屬性對牙周組織應力分布的影響[J]. 劉展,錢英莉,樊瑜波.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010(06)
[10]上頜前牙段阻抗中心的三維有限元研究[J]. 蘇杰華,張端強,許潾于,鐘萍萍. 上?谇会t(yī)學. 2010(05)
碩士論文
[1]數字化根尖片、曲面斷層片、CBCT測量牙齒長度準確性的比較研究[D]. 楊藝強.蘭州大學 2014
[2]不同正畸力值下牙齒移動速度與齦溝液中酶和細胞因子的關系[D]. 許潾于.福建醫(yī)科大學 2008
[3]關中地區(qū)漢族人群恒牙形態(tài)學研究[D]. 翁希里.第四軍醫(yī)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84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9840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