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與漢族齲病唾液菌群多樣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04 19:50
【摘要】:目的通過對中國裕固地區(qū)高齲裕固族和漢族唾液微生物群落結構差別及漢族高無齲人群菌群多樣性特點的研究,分析裕固族與漢族致齲菌群的差別及漢族人群致齲菌群的特點,從而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人群可能的致齲菌群,并探討形成該口腔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原因。根據(jù)該地區(qū)可能致病菌群多樣性的特點及形成原因,進一步分析齲病的可能病因,針對該病因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減少齲病的發(fā)病率和患病率,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方法以中國裕固地區(qū)人群為研究對象,基于16Sr DNA克隆文庫測序法,采取9例當?shù)爻W∪巳旱耐僖簶颖静⑻崛〖毦侱NA, PCR擴增16S r DNA目的片段,將目的片段轉化至大腸桿菌DH5α (E. coli)后進行擴增、測序,得到的序列進行去載體和雜合子處理后與NCBI數(shù)據(jù)庫比對,MOTHUR軟件進行微生物菌群多樣性分類,MEGA軟件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通過PCA分析、秩和檢驗等相關的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1)、裕固族高齲和漢族高齲無齲唾液樣本共9個樣本,共得到1014個克隆,經(jīng)測序及篩選得到912個,每個庫約含300條序列,長度約為800bp。所有樣本共檢測出109個OTUs,歸屬于6個門,9個綱,10個目,13個科,20個屬。 (2)、裕固族高齲組檢出率高于漢族高齲組有5個差別菌屬(P0.05),且均為優(yōu)勢菌屬(檢出率1%),包含顆粒鏈菌屬(Granulicatella), Morococcu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貧養(yǎng)菌屬(Abiotrophia),孿生菌屬(Gemella);漢族高齲組檢出率高于裕固族高齲組有6個差別菌屬(P0.05),且均為優(yōu)勢菌屬(檢出率1%),包含韋永氏球菌屬(Veillonella),纖毛菌屬(Leptotrichia),卟啉單胞菌屬(Porphyromonas),曼氏桿菌屬(Mannheimia),羅氏菌屬(Rothia),嗜血桿菌屬(Haemophilus)。 (3)、裕固族高齲組和漢族高齲組兩種生境的唾液樣本主成分分析顯示,兩個民族唾液微生物分別集中在兩個不同的區(qū)域,說明兩者微生物群落結構可能存在差別。 (4)、漢族高齲組檢出率高于漢族無齲組有5個差別菌屬(P0.05),且均為優(yōu)勢菌屬(檢出率1%),包含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普氏菌屬(Prevotella),顆粒鏈菌屬(Granulicatella),羅氏菌屬(Rothia),孿生菌屬(Gemella);漢族無齲組檢出率高于漢族高齲組有6個差別菌屬(P0.05),且均為優(yōu)勢菌屬(檢出率1%),包含奈瑟菌屬(Neisseria),卟啉單胞菌屬(Porphyromonas),韋永氏球菌屬(Veillonella),纖毛菌屬(Leptotrichia),嗜血桿菌屬(Haemophilus),曼氏桿菌屬(Mannheimia)。 (5)、在3個裕固族高齲樣本和3個漢族高齲樣本中,有13個菌屬在這兩個組樣本中都能檢出,且檢出率均大于1%,包含顆粒鏈菌屬(Granulicatella), Morococcu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貧養(yǎng)菌屬(Abiotrophia),孿生菌屬(Gemella),梭菌屬(Fusobacterium),Anaeroglobus,韋永氏球菌屬(Veillonella),纖毛菌屬(Leptotrichia),卟啉單胞菌屬(Porphyromonas),曼氏桿菌屬(Mannheimia),羅氏菌屬(Rothia),嗜血桿菌屬(Haemophilus)。 (6)、在漢族3個高齲樣本和3個無齲樣本中,有13個菌屬在這兩個組的樣本中都能檢出,且檢出率均大于1%,包含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普氏菌屬(Prevotella),顆粒鏈菌屬(Granulicatella),羅氏菌屬(Rothia),孿生菌屬(Gemella), Morococcus, Aggregatibacter,奈瑟菌屬(Neisseria),卟啉單胞菌屬(Porphyromonas),韋永氏球菌屬(Veillonella),纖毛菌屬(Leptotrichia),嗜血桿菌屬(Haemophilus),曼氏桿菌屬(Mannheimia)。 結論本文從微生態(tài)的宏觀角度,分析了裕固地區(qū)裕固族和漢族的唾液微生物與齲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認識到裕固族可能存在某些有別于當?shù)貪h族的致齲菌,并且兩個民族可能的主要致齲菌也有別于以往的研究。乳桿菌、變異鏈球菌、遠緣鏈球菌等公認的致齲菌可能不是當?shù)馗啐x人群的主要菌群,說明二者不一定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81.1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8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Kevin H.-K.Yip;Roger J.Smales;;Implications of oral biofilms in medically at risk persons[J];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2年01期
2 余占海;胡曉潘;李志強;周建業(yè);岳海泉;蘇琳涵;;碳酸酐酶-6基因多態(tài)性與齲病易感性的初步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3年02期
3 魏博;吳欣;;原核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新工具[J];生態(tài)學雜志;2010年11期
4 李志強;周建業(yè);胡曉潘;余占海;謝小冬;李培強;;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甘肅東鄉(xiāng)族及保安族人群齲病易感性的關聯(lián)性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年04期
5 張松梅;田菲;黃慶豐;趙琰芳;郭曉奎;張富強;;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1例健康人齦上菌群[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1年01期
6 黃麗紅;荀鵬程;趙楊;陳峰;;系統(tǒng)樹的構建及其在SARS病毒分類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6年04期
7 戴欣,周惠,陳月琴,蔡創(chuàng)華,周毅頻,周世寧,屈良鵠;中國南海南沙海區(qū)沉積物中細菌16S rDNA多樣性的初步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2002年05期
8 凌均h,
本文編號:23109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3109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