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有阻生傾向智牙胚與阻生智牙拔除術的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阻生下頜智牙 + 智牙牙胚 ; 參考:《口腔醫(yī)學研究》2015年09期
【摘要】:目的:比較下頜有阻生傾向的智牙胚拔除術與下頜阻生智牙拔除術的手術難度及術后并發(fā)癥。方法:研究組選取有阻生傾向的下頜智牙胚拔除術病例41例,并隨機收集成年下頜埋伏阻生智牙拔除病例40例作對照。收集兩組拔牙手術操作時間、術后疼痛、局部腫脹、張口度改變情況的數(shù)據(jù),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下頜有阻生傾向的智牙胚拔除術操作時間短,術后的腫脹、疼痛及開口改變情況,均較對照組輕。結論:下頜有阻生傾向的智牙胚拔除術,操作簡單,術后不良反應較輕,恢復快。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difficult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germ extraction and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extraction. Methods: 41 cases of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germ extra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tudy group and 40 cases of adult impacted tooth extraction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data of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pain, local swelling and mouth opening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germ extraction was shorter, the swelling, pain and the change of the opening were ligh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of mandibular impacted tooth germ extraction is simple, the adverse reaction is mild and the recovery is fast.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
【分類號】:R782.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紅;李琳;端木婷婷;李旭;;埋伏阻生牙的正畸-外科聯(lián)合治療[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2 曾紅梅;周學軍;韓冬;;安徽省18~30歲青年咬合關系臨床調(diào)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06期
3 吳建華;夏華新;;第一磨牙被動拔除正畸治療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07期
4 田亞;劉新強;;安氏Ⅰ類牙列擁擠錯鉭牙弓及牙槽弓寬度測量分析[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段銀鐘;周曉勇;唐曉蕾;姚薇;;骨性下頜后縮雙期矯治的臨床研究[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8年04期
6 韓曉希;劉郁;李靖桓;;舌側固定保持絲與哈雷式保持器聯(lián)合應用的技工制作[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9年06期
7 陳嶸;郭濤;馮雪;丁寅;;西安地區(qū)Ⅲ類錯鉭顱面類型矢狀向構成分析[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0年05期
8 付鼎;吳晶;厲松;;有關骨縫生物力學的研究進展[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1年05期
9 段銀鐘;李齊宏;曾照斌;;拔除病變第一磨牙后上、下頜第三磨牙正畸近移療效比較[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2年02期
10 陳遠萍,黃洋,畢長青,楊大宇;偏側咀嚼對大鼠下頜骨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范高雄;;安氏Ⅱ類Ⅰ分類錯(牙合)治療體會[A];海南省口腔醫(yī)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李洪發(fā);左志剛;;錐形束CT技術在口腔正畸教學中的應用[A];第八屆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林湯毅;陳文靜;王林;;更新正畸實驗教學理念,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A];第八屆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彭懷芝;;健康宣教在正畸治療中的應用[A];河南省五官科?谱o士培養(yǎng)及崗位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李洪發(fā);鄭朝;左志剛;;多種教學模式在口腔正畸教學中的應用[A];第九次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米那瓦爾·阿不都熱依木;計算機輔助頜面外科手術患者的面部軟組織有限元模型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趙艷紅;Osterix在正畸牙周組織改建中的表達及調(diào)控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3 劉超;血管內(nèi)皮祖細胞在牙移動牙周組織改建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周春華;CPP-ACP對釉質(zhì)早期脫礦與再礦化作用的基礎和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殷佳鵬;唇腭裂出生節(jié)律性研究及經(jīng)縫牽引成骨矯正唇腭裂患者面中部發(fā)育不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6 康祖銘;一個中國土家族下頜前突家系的臨床和遺傳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莉花;大鼠牙移動過程中牙周膜中Runx2的表達[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胡申琳;第三磨牙解剖形態(tài)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朱麗亞;反式Twin-block與Frankel-Ⅲ治療安氏Ⅲ類錯(牙合)矯治結果的比較與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孫建禮;一種改良FR-Ⅲ型矯治器矯治替牙期Ⅲ類錯(牙合)的臨床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5 賈裕祥;弓絲彎制機器人軌跡規(guī)劃與控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6 趙華;下頜前突與正常人群中Nell-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rs61150458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吳俐霞;第三磨牙牙胚缺失與垂直骨面型的關系[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8 吳佩蓉;上頜種植釘配合搖椅曲滑動法內(nèi)收前牙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孟微;辛伐他汀對牙周炎大鼠牙移動保持階段OPG、bFGF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昆;長春市正常(牙合)兒童牙頜模型的測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光耀,王生,許志勇,王正錢;538例青少年第三磨牙發(fā)育程度觀察研究[J];口腔正畸學;1998年02期
2 王秀麗;朱聲榮;;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x線觀察[J];口腔醫(yī)學縱橫;199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體林,謝中秋,高媛;牙拔除術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處理[J];大連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2 王緒生,劉根娣,陳麗娟;槍刺式叉形器的研制及其在磨牙拔除術中的應用[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3 魏選輝,姜興功,劉海濤;側方入路拔除術治療埋伏智齒[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年04期
4 馮源;王虎中;郭家平;;心理暗示干預在老年人牙拔除術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4期
5 梁翠云;黃春活;;妊娠婦女牙拔除術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7年04期
6 胡開進;薛洋;張國良;周宏志;秦瑞峰;敖建華;侯銳;孔亮;孟凡文;楊擎天;何潔;;深度鎮(zhèn)靜在兒童埋藏牙拔除術中的應用[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7 李秋慧;;206例牙拔除術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療體會[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9年01期
8 吉祖芬;;牙拔除術出血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J];中外醫(yī)療;2010年16期
9 汪ng;;牙拔除術的標準方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年11期
10 尚慶艷;;優(yōu)質(zhì)護理在口腔牙拔除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易霞;郭三蘭;石晶;;心理咨詢程序在牙拔除術護理中的應用[A];中國康復護理學術高峰論壇暨推進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呂東升;趙英;杜詠梅;;68例多生牙臨床資料分析及其拔除術的體會[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3 張慧梅;汪淇;杜愛英;;老年人牙拔除術中的護理體會[A];全國口腔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4 候玉芝;鹿文鳳;;阻生齒拔除術止痛劑與心理護理并用的臨床觀察[A];全國口腔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本文編號:1911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91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