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學齡兒童齲病細菌類型的核酸序列分析
本文選題:兒童 切入點:齲病 出處:《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18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齲病發(fā)生與致齲菌基因突變的關(guān)系。方法采集60名石家莊市8~12歲學齡兒童的口腔牙菌斑樣本,設(shè)計特異性變異鏈球菌的引物,進行PCR擴增和核酸序列分析,同時進行齲病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學齡兒童在睡前飲料和甜點及刷牙習慣上,差別無顯著性。齲病組與無齲組牙菌斑中變異鏈球菌檢出率分別為70%和33.3%,差別有顯著性(P0.05)。無齲組變異鏈球菌突變率(32.3%~39.2%,平均36.1%)高于齲病組變異鏈球菌突變率(12.7%~31.3%,平均21.3%),差別有顯著性(P0.05)。結(jié)論變異鏈球菌突變率達到或超過36.1%水平時,致齲能力明顯降低(P0.05)。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tal caries and mutation of cariogenic bacteria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dental plaque samples of 60 school children aged from 8 to 12 years old in Shijiazhuang City were collected and primers for specific Streptococcus mutans were designed for PCR amplification and nucleic acid sequence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caries. Results School-age children were in the habit of brushing their teeth and drinking drinks and desserts before bed. The detection rate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in dental plaque of caries group and caries free group was 70% and 33.3%,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The mutation rate of mutant Streptococcus mutans in caries free group was 32.39.2% (mean 36.1%) higher than that in caries group (12.77% 31.3%).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when the mutation rate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reaches or exceeds 36.1%, The ability of caries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作者單位】: 河北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河北省口腔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口腔病理科;河北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河北省口腔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口腔內(nèi)科;河北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河北省口腔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口腔頜面外科;
【分類號】:R788.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小明;茍建重;;全唾液中變異鏈球菌受體的檢測[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2期
2 何永紅;田曉蓓;萬呼春;溫艷麗;張菲菲;馬琴睿;;變異鏈球菌蛋白質(zhì)提取方法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3 楊隆強;周喬;劉敏川;;變異鏈球菌黏附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2期
4 王舒婷;康瓊屹;馬瑞;夏文薇;;兩種糖對變異鏈球菌產(chǎn)酸能力影響的比較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2年01期
5 劉開云;孫紅武;張衛(wèi)軍;鄒全明;;變異鏈球菌防治藥物的研究現(xiàn)狀[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年05期
6 黃萍;萬呼春;何永紅;;應(yīng)激狀態(tài)下的變異鏈球菌差異蛋白組學[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7 王麗娜;史春;劉啟成;牛衛(wèi)東;;抗菌肽對高齲患者口內(nèi)變異鏈球菌生長的影響[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8 黃莉莉;王舒婷;康瓊屹;夏文薇;;兩種糖經(jīng)變異鏈球菌代謝后酸性產(chǎn)物的定量比較[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年08期
9 姜葳;梁景平;;變異鏈球菌壓力耐受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1期
10 吳燕玲;周燕;支清惠;陶冶;林煥彩;;縱向研究0-2歲嬰幼兒變異鏈球菌群與早期嬰幼兒齲的關(guān)系[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邱明;黃曉晶;江一平;;變異鏈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階段蛋白表達分析[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老年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換屆選舉暨第四屆全國老年口腔醫(yī)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劉興容;曹元書;;不同齲敏感兒童變異鏈球菌臨床分離株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實驗研究[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王志剛;施俊;劉興容;;不同齲敏感兒童口腔變異鏈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粘附能力以及蔗糖對其影響的實驗研究[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徐仰龍;楊德琴;;變異鏈球菌管家基因熒光蛋白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江山;黃曉晶;陳帥;鐘聲;;不同變異鏈球菌菌株單菌種生物膜耐酸能力的差異研究[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童忠春;倪龍興;;變異鏈球菌饑餓態(tài)對耐酸及防齲劑敏感性的體外研究[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媛;基于宏基因組測序的齲病兒童口腔微生態(tài)和功能基因分析[D];浙江大學;2017年
2 毛甜甜;基因工程改性變異鏈球菌替代療法防齲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3 潘文婷;新型小分子2-氨基咪唑/三唑防齲作用初探[D];武漢大學;2014年
4 阿亞茲(Ayaz Ahmed);牙菌斑的分子微生態(tài)結(jié)構(gòu)分析以及乳酸桿菌抑制變異鏈球菌屬形成生物膜的治療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車春曉;針對變異鏈球菌的人源STAMP(C16LL-37)的生物學特性[D];蘭州大學;2016年
2 營秀;新型優(yōu)化多肽pm11對口腔常見微生物殺菌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吳昕_g;變異鏈球菌中抗壞血酸特異性磷酸轉(zhuǎn)移酶系統(tǒng)相關(guān)基因的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黃珊珊;ClpXP蛋白酶在變異鏈球菌應(yīng)激耐受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姜秀;耐酸血鏈球菌拮抗變異鏈球菌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
6 李鑫楠;石家莊市學齡兒童齲病細菌類型的核酸序列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7 王志剛;不同齲敏感兒童口腔變異鏈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粘附能力及蔗糖對其影響的實驗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0年
8 李娜;五倍子單寧酸對變異鏈球菌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李夢辭;不同環(huán)境因素對寡鏈與變鏈雙菌種生物膜形成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楊秀娟;赤蘚糖醇和木糖醇對變異鏈球菌生物膜影響的對比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892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68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