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類型隱裂紋復合樹脂粘接修復效果的臨床研究
本文選題:隱裂牙 切入點:隱裂牙綜合征 出處:《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比較3種不同類型牙隱裂紋樹脂粘接修復術后2年的臨床效果。方法:將91例患者的95顆發(fā)生隱裂的上頜第1磨牙根據(jù)隱裂紋類型分為3組,磨除隱裂紋后使用光固化復合樹脂粘接修復,比較術后2年不同裂紋組的治療效果。結果:經(jīng)2年定期隨訪,復合樹脂粘接修復成功率單端裂紋組為86.1%,貫通裂紋組為76.7%,混合裂紋組為48.1%,貫通裂紋組與其余兩種裂紋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而混合裂紋組和單端裂紋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牙髓保存效果和充填體保存效果兩個方面。結論:隱裂牙樹脂粘接修復的預后效果與隱裂紋的類型密切相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3 different types of teeth after 2 years of repair by adhesive resin. Methods: 95 maxillary first molars of 91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occult cracks. Light curing composite resin was used to repair the hidden cracks after grinding,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crack groups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years of regular follow-up, The success rate of composite resin bonding repair was 86.1 in single end crack group, 76. 7 in through crack group and 48. 1 in mixed crack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rough crack group and other two kinds of crack group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ixed crack group and single end crack group. Conclusion: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resin bonding repair of cracked tee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s of hidden cracks.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牙體牙髓科;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預防科;
【分類號】:R78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周中蘇;易利丹;李明;;P60復合樹脂充填法治療牙隱裂的療效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11年02期
2 盧群;;牙隱裂早期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2期
3 邵明英;牙隱裂治療方法的探討[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4年03期
4 郭大紅;李鳳玲;;牙隱裂100顆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英澤;李矛;;Fuji Ⅱ加強型玻璃離子水門汀修復楔狀缺損的臨床觀察[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盧偉;張紅;韓東;;3種方法對于控制急性牙髓炎疼痛的比較研究[J];安徽醫(yī)學;2012年02期
3 張俊領;;電子根測法和手感法在測量根管長度中的臨床應用[J];安徽醫(yī)藥;2010年09期
4 應航,呂榮坤;應力環(huán)境對骨重建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5 劉蘊玉;王林茹;;外傷全脫位牙19小時后再植效果觀察[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7年04期
6 閆雪冰;張靜;孫鳳;;活髓后牙(高)嵌體修復2年的臨床療效及失敗病例分析[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7年06期
7 馬宏;侯本祥;;根管治療術中制備髓腔通路的教學體會[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9年02期
8 宣瑋;侯本祥;臧滔;;不同牙本質粘結系統(tǒng)處理后的牙釉質表面及粘結界面掃描電鏡觀察[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0年03期
9 趙晶;馮超;田慧穎;;常溫流動牙膠根管充填的近期療效觀察[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0年05期
10 邱艷梅;李金陸;連增林;強桂芬;楊圣輝;宮琳;;黃連對牙髓卟啉單胞菌抑菌作用的體外研究[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兵;兩種根管充填方法與牙根縱裂關系的相關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胡申琳;第三磨牙解剖形態(tài)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王云霞;猛性齲兒童主要致齲菌的分離鑒定及其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向榮;放射線對牙體硬組織及其微拉伸粘結強度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孫靜;次氯酸鈉對正畸粘接效果影響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邱莎;口腔鎳鉻合金析出的鎳鉻在小鼠肝,,腎的沉積及DNA損傷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陳光;無氰鍍金技術對醫(yī)用鎳鉻合金表面性能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1年
8 牛家慧;不同材料充填楔狀缺損后剪切強度的比較[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田麗麗;湖南省居民牙齒磨損及咀嚼檳榔與牙齒磨損關系的流行病學調查[D];中南大學;2011年
10 邱延菊;兩種常用牙體充填材料微滲漏的體外實驗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早蓉,歐汝強,徐鐵華;一次性根管治療隱裂性牙髓炎的臨床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04年04期
2 陳兆森;銀汞合金與P60復合樹脂充填后牙窩洞的療效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05年02期
3 蘇勤,譚紅,尹仕海;牙隱裂易發(fā)部位及對稱性的臨床分析[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4 盧群;;牙隱裂早期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2期
5 邵明英;牙隱裂治療方法的探討[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4年03期
6 姜利偉,李偉力;牙隱裂的臨床觀察和病因分析[J];口腔醫(yī)學;2003年02期
7 趙心臣,夏寧;64顆并發(fā)牙髓病或根尖周病隱裂牙的臨床和治療分析[J];口腔醫(yī)學縱橫;1998年04期
8 趙瓊芝,劉國華;104顆隱裂牙的臨床分析[J];上?谇会t(yī)學;1998年01期
9 王勤波;戴榮烽;;早期牙隱裂的活髓保存修復療效[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06期
10 桑金華;;P60復合樹脂充填后牙II類洞的臨床觀察[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淑堯 ,程祥榮;用丙烯酸酯塑膠牙和復合樹脂制作暫時缺隙保持器[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78年03期
2 ;勖;粘接性復合樹脂的牙髓反應[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89年01期
3 李玉華;;EB復合樹脂引起牙髓壞死79例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1990年03期
4 劉峰,蔣繼英,謝賀明;膠囊型填料的研究及其對牙用可見光固化復合樹脂性能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5 劉帥旗;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871顆前牙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華夏醫(yī)學;1997年02期
6 ;光固化復合樹脂臨床應用的療效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1997年03期
7 朱仲禮;應用復合樹脂治療個別前牙不齊[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1998年02期
8 盧越;單純復合樹脂與復合樹脂夾層技術修復前牙Ⅲ、Ⅳ類洞的臨床比較[J];口腔醫(yī)學;1998年02期
9 侯寧菊,李衛(wèi)東;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前牙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10 劉迎鋒;李金樹;卜志剛;王國鼎;白銀;;Dyract復合體與復合樹脂修復楔狀缺損的臨床療效對比[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耀皓;;復合樹脂的表面侵蝕[A];全國第四次牙體牙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5年
2 孟淑娟;郭瑞斌;張春;張俊曉;莫尊理;;牙體填充復合樹脂聚合收縮的研究進展[A];甘肅省化學會二十六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黃娟;吳友農(nóng);葛兵;胡申琳;;前牙冠折后斷冠再接和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的效果評價[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趙俊;蘭俊;;復合樹脂和玻璃離子粘固粉Ⅴ類洞充填體的微滲漏比較[A];全國第四次牙體牙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5年
5 牟春英;;高強度復合樹脂臨床使用三年回顧[A];全國第四次牙體牙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5年
6 趙守亮;亢彥強;;復合樹脂收縮應力的光彈分析[A];2007年第七次全國牙體牙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劉懷勤;;“高強度復合樹脂的臨床應用觀察”一文[A];全國第四次牙體牙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5年
8 黃照勛;;復合樹脂、鋼絲支架聯(lián)合修復殘根、殘冠牙的臨床觀察[A];全國第四次牙體牙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5年
9 張保衛(wèi);焦婷;楊寵瑩;;根管口喇叭形殘根用復合樹脂修復后的抗折比較[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口腔修復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10 鄭紅霞;陳智;;幾種不同的拋光器械對復合樹脂表面粗糙度的影響[A];2007年第七次全國牙體牙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長江證券研究部 鄧二勇;三中游行業(yè)成市場“顯微鏡”[N];中國證券報;2011年
2 文亮;超級顯微鏡讓原子現(xiàn)原形[N];北京科技報;2007年
3 廖仲毛;望遠鏡和顯微鏡[N];中國證券報;2006年
4 毛黎;美科學家研發(fā)出微型顯微鏡芯片[N];科技日報;2008年
5 雷柳倩;用顯微鏡看大腦運動[N];科技日報;2007年
6 見習記者 劉鑫賀;養(yǎng)魚大姐要去孵蝦[N];營口日報;2006年
7 記者 馮衛(wèi)東;可植入小鼠頭部的迷你顯微鏡問世[N];科技日報;2008年
8 福州 陳珉;用高亮發(fā)光管改進可變倍光源直射式顯微鏡[N];電子報;2007年
9 毛黎;看看納米級物體的細節(jié)[N];科技日報;2008年
10 澤文;最小最輕的微型顯微鏡問世[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春明;光固化復合樹脂顏色相關性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李保泉;晶須—納米顆粒牙科復合樹脂的研制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3 袁金鳳;聚丙烯酸酯類納米微粒與乙烯基單體接枝共聚復合及其對PVC改性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4 付春茂;復合抗菌正畸樹脂粘接劑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李冬梅;鈦與硬質復合樹脂粘結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6 周崎;內皮細胞白細胞黏附分子-1在小梁細胞的表達和作用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7 周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細胞內鈣離子檢測及細胞驅動技術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胡泊;磁電特性的定量近場微波顯微術[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吳曉蓉;POSS雜化納米復合樹脂的合成與性能分析表征[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王英;干細胞體外誘導為類毛細胞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軍;牙科樹脂和復合樹脂材料表面粗糙度和變形鏈球菌粘附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鐘玉修;納米金剛石填料對復合樹脂機械強度和黏結性能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3 曲旭紅;正畸治療過程中牙釉質粘接面形態(tài)和復合樹脂粘接性能變化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4 王立凱;新型復合樹脂耐磨性及硬度的體外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5 亢彥強;復合樹脂收縮應力的光彈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6 劉嘉;不同表面處理方式對瓷缺損區(qū)與樹脂粘接作用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7 潘領戰(zhàn);含砜的新型復合樹脂的研制[D];四川大學;2007年
8 鄭茜聰;復合樹脂間接修復前牙牙體缺損[D];浙江大學;2008年
9 陸玉;可樂麗菲露AP-X復合樹脂的細胞毒性與臨床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10 張林祺;載銀無機抗菌劑對復合樹脂抗菌性能和力學性能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787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578744.html